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藝術的熱愛,不因貧窮而止,不因戰爭而廢,不因信息爆炸而淹沒

對藝術的熱愛,不因貧窮而止,不因戰爭而廢,不因信息爆炸而淹沒

二戰後的瑞士,滿目瘡痍,到處是貧窮與襤褸交織的畫面。而且不單是瑞士,整個歐洲都瀰漫著硝煙過後的頹喪氣。當時,年近古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站在國會廢墟前,淚水忍不住地往外涌。

?

這一切發生時,Erik Leif Ericson 不過十五六歲。

二戰後的歐洲

一個懵懂的少年如何通過眼前的場景塑造對未來的渴望呢?

?從童年開始,「紙」就帶給了他快樂。

?「我父親是格倫堡附近的一家造紙廠的辦公室職員,他過去常給我們家帶來各種各樣的文件,我通過剪裁和粘貼這些文件做了些事情。」

?現在,Erik的工作室里仍然堆滿了各種用紙做的藝術品。

大約18歲的時候,Erik開始在藝術學校學習。當時的歐洲已進入戰後重建階段,工廠逐步開始運轉,建築重新從地面崛起。Erik的很多同學選擇從事圖案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類工作。但Erik選擇做一名畫家。

?「戰爭結束後,整個歐洲都崩潰了,人們飽受貧困之苦。直到1953年,也沒有很大的好轉。雖然義大利亦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但他們試圖舉辦展覽,彙集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家。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藝術可能是最後一件值得考慮的事情。我當時和Valand Art School一起,決定以一種堅定的信念參與其中,通過藝術給人們帶來希望。我很自豪我們可以在一個混亂的時候舉辦一個展覽。」

公共藝術在瑞典非常普遍,藝術家可以在醫院、圖書館、學校、保健中心和游泳池中製作自己的作品。「我曾在格特堡郊區的牆上畫過畫,也曾在公共游泳池的牆壁上畫出了不同的畫和人物。」

Erik夫婦到現在一直都保持著收集各類紙張的習慣,包括各類包裝紙、報紙。他們用紙張進行剪切、拼貼,或者直接用於藝術創作中。在他們生活的地方,俯首皆是「紙趣盎然」。 ??

有了孩子後,Erik開始製作3D木偶,他覺得3D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更有趣。所以,他的一些創作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展覽或委託。 ??「我的創作通常是從一個突然的隨機思維開始的。

」「我經常在旅行中得到靈感,因為我可以用新鮮的眼睛去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東西。」「我過去常演奏爵士樂,對我來說,聲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讓作品在我的腦海里演奏出音樂,我製作的許多娃娃也有樂器。」??

仔細觀察Erik的作品,總會被一種生動所打動,彷彿通過眼前靜態的東西能聽到聲音,能感受到時光的流逝。「一幅畫作或者一個藝術品,不管是2D的還是3D的,都是不同想法的連接,亦或是不同故事的串聯。」

從1970年開始,Erik一家就住在現在的工作室里。一樓有廚房、休息室和工作室,卧室在二樓,他們還有一個寬敞的花園,洗衣房則位於半地下室的位置。「這房子有點傾斜,但仍然舒適。陽光從三面射進來,讓我願意在這裡工作。」「研究色彩的時候,光線很重要,尤其是冬天的白天很短,陽光更加珍貴。」

??「我每天都在畫室畫畫,我覺得繼續這樣做是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我用我的雙手創造的所有藝術品都和我一起在工作室里『活』著。」 「我想在白天的時候儘可能多地工作。當感到厭倦時,就去廚房烤麵包。這對我和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見過Erik夫婦的人都被他們的「童心」所打動,她們會把托盤中的食物帶到樓上,一邊用餐,一邊欣賞自家的花園。這樣的生活他們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每天都有新感受。房子里的作品越來越多,工具越來越豐富,卻不怎麼見到那些會打擾到他們的手機、音響之類。 ??

除了一些不斷增加的「小玩意」,還有一些帶著時間烙印的「舊東西」。時光在這裡停駐,卻從未流逝。?

As time goes by.一刻的感動或者欣喜都被Erik記錄在了不同的作品中,繼續帶給人們美好的感受。初出茅廬時,Erik想通過藝術帶給人們希望,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的眼中有太多絕望。 ??

生活在信息爆炸年代的人們,隨時可以接收各種信息,但對生活的參與似乎在不斷降低。透過Erik的作品,似乎能讓人拾起對生活的熱愛、對時光的珍惜……

寫真:木寺紀雄

原文:http://www.sogoke.com/blog/98686

關於

kiinii 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手工 | 藝術 | 設計 | 生活

聯絡

反饋/投稿/合作請發送郵件

APP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iinii 的精彩文章:

入門級的刻紙卡片DIY教程
雕刻世界上最美的銀質書籤

TAG:kiin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