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啟幕
郭聽漁《蝕》。
王晴《從此他鄉是故鄉》。
王爭平《把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張立潔《月亮的孩子CiCi》。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將於7月20日晚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向公眾免費開放。
紅網時刻7月12日訊(通訊員 周伯帆 記者 袁思蕾)炎炎酷夏,心情都跟著躁起來!是否正在尋覓一個靜心的所在,試圖獲得片刻清涼?今天,記者從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獲悉,「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將於7月20日晚在該館開幕,向公眾免費開放。15組發人深省的人文攝影作品,將在這個盛夏帶你穿透浮華,直抵人心。
台灣攝影家阮義忠被譽為「中國攝影教父」,其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以及1992—2004年創辦的《攝影家》雜誌影響甚巨,陳丹青評價他是「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佈道者」。2016年,68歲的阮義忠憂心於當下流行的攝影表現嚴重偏向觀念性,人文精神逐漸稀薄,發起「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旨在鼓勵富於人文精神的紀實攝影創作,期望對目前攝影表現失衡的狀況稍作平衡。
本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評選出白杉《永珍》,郭聽漁《蝕》,姜振慶《高天厚土》,金向怡《歸來的流亡》,劉嵩《大國中醫》,盧承德《世俗生活在南方(蘇州記憶)》,呂廷川《華不注》,牛紅旗《我的西海固》,王攀《在人間》,王晴《從此他鄉是故鄉》,王爭平《把遠方的遠歸還草原》,武靖力《狗徒》,張東《鄉村· 彝人·印記》,張立潔《月亮的孩子CiCi》,張曉武《鄉村娛樂》等15組入圍作品。
「阮先生設立這個獎項的初心,是以己之力帶動一批人推動中國人文攝影創作。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同樣以公益立館,希望向公眾傳遞影像藝術的魅力,豐富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創始人、館長謝子龍說,「這次展覽是公益與公益的結合,初心與初心的相會,希望這次展覽能受到大家的喜愛。如果大家看過作品之後對我們所共同生活的世界和社會有一點觸動和反思,就是對影像公益事業最大的肯定和鼓勵。」
主體活動預告:
「時光斗轉,初心回歸」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開幕式
時間:7月20日(周五)晚19:00-21:30
活動場地: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一樓多功能廳
XPM名人堂+簽售會
主講嘉賓:阮義忠
時間:7月21日(周六)下午14:30-16:30
活動場地: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一樓多功能廳
活動形式:VIP會員專場
人文獎獲獎攝影師公開課
第一場
主講人:白杉
時間: 7月28日14:30-16:30
地點: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一樓多功能廳
活動形式:VIP會員專場
第二場
主講人:王爭平
時間: 8月4日14:30-16:30
地點: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一樓多功能廳
活動形式:VIP會員專場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簡介
由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全額投資1.5億元建設,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民營公益影像藝術館。於2018年5月被長沙市政府授予「長沙市首批國家文化消費示範基地」稱號,於2018年4月與法國武漢總領事館共同成立國內首家「中法影像藝術交流基地」。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以弘揚影像藝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宗旨,還影像藝術一個殿堂級的藝術館,帶給公眾更加多元的藝術形態體驗。


※不必對少年科普的寓教於樂過度解讀
※王少峰到湘潭大學調研並看望慰問黨員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