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四天休三天,這樣的預測真保守!

工作四天休三天,這樣的預測真保守!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休閑與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綠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綠皮書建議,2030年實現「做四休三」。

所謂「做四休三」,指的是在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時)工作制。相比現在一周40小時的工作時間,按照社科院的建議,2030年可以壓縮成36小時。這一時間比現在法國每周35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間還多了一個小時。

預測未來是十分危險的,更何況預測的是12年以後的就業狀況。一般而言,比較靠譜的預言者只會預測5年內會發生什麼。超過5年,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預言」基本就僅供參考了。不一般的「預言者」,則會將時間軸儘可能拉長,比如50年、100年乃至成千上萬年之後,這樣的預測本身就在鼓勵胡說八道,因為在場的人基本沒有機會去印證真偽。像12年這樣的時間跨度,在預測領域屬於非常尷尬的存在。不過,社科院的專家們勇氣可嘉,毫無懼色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2030年的中國就業市場會是怎樣一番情形,沒有人可以知道。有人說人口結構是可以預測的,改革的步驟是可以規劃的,但是影響就業問題最大的因素從來都是技術革命。1800年之前,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人口都在從事農業生產,到今天,全球農業人口的佔比已經只有不到40%,在美國這一數據則是2%。

今天,發達經濟體7成以上的就業人口都屬於服務業。相比農業時代的人們,處於後工業時代的就業人群生活水準高很多,休閑時光也更多。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體力勞動者開始減少,而腦力勞動者開始急劇增加。依靠腦力勞動,單位時間的產值可以高出幾十到幾百倍:1800年以前,全球人均GDP約為400美元,今天,全球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發達經濟體的人均GDP在4萬美元左右。

但是,未來的變化不會依循工業革命的套路繼續維持,而一定會帶來質的變化,那就是人工智慧的跨越式發展。如果說工業革命將人均效率提升了幾倍到幾十倍,那麼人工智慧革命將會帶來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的增長。也正因為人工智慧的效率提升速度太快,導致未來絕大多數醫生、律師、司機乃至藝術家都會被計算機所取代。

所以,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出了「無用的階級」一說。所謂「無用的階級」,是指未來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絕大部分工作崗位之後,人腦已經完全被電腦甩開,絕大多數人類在技術應用層面的作用可以忽略。在人類群體中,也許只有2%的人作為社會發展的支柱,剩下98%的人恐怕都會被納入「無用的階級」。

當你成了無用階級,你當然不會餓死,甚至還可以過得很好。客觀上,也許你的消費慾望更能得到滿足,儘管其方式可能是更加成熟的VR系統。玩也許是未來無用階級最重要的工作,陪別人玩,自娛自樂,不管什麼方式,工作和娛樂的邊界開始徹底模糊。這樣一來,像「做四休三」這種預測,顯然是太保守了。

當然,還有2%的精英人士,他們將如何工作呢?鑒於重複、機械、大規模的工作全部可以由計算機來代替,那麼想要進入2%的範疇,就必須非常具有想像力、創造力、同情力,而要獲得這些能力,就需要進行豐富的社交活動,包括參加體育運動、藝術活動等等。要知道,每天8小時或9小時待在辦公室,是不會有偉大的思想、創意和方案出現的。所以這部分精英,他們的工作模式也會打破傳統模式,既不是做五休二,也不是做四休三。

而做出這樣的預測,實際上是非常悲觀的,因為這意味著人類在被技術拋棄,喪失自己的主體性。啟蒙運動以降推崇的人類的理性能力,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開始讓位於技術統治。更糟糕的是,從現狀的趨勢來看,大多數人很適應物質豐饒、思維禁錮的生活。就此而言,他們距離無用階級,僅幾步之遙。

荔枝銳評:lizhirp

理性不偏激,溫和有鋒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枝銳評 的精彩文章:

國產劇《脫身》 沒從老套中脫身

TAG:荔枝銳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