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皇帝最讓人詬病的不是「節儉」,而在於「守舊」

道光皇帝最讓人詬病的不是「節儉」,而在於「守舊」

原標題:道光皇帝最讓人詬病的不是「節儉」,而在於「守舊」


道光皇帝是大清王朝最為節儉的一位皇帝,不僅在清朝,縱觀我國歷史,論帝王之節儉,道光皇帝恐怕也是空前絕後,無出其右者。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勤儉持家的皇帝,卻怎麼也改變不了國庫帑金的一少再少,國家財政赤字虧空一多再多。清末民初的史學家蔡東潘評價道光皇帝:徒齊其末,未端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事實是否真如蔡先生所評價?道光皇帝面對日益空虛的國家財政他又做了什麼呢?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道光時期之財政狀況,從而了解一下道光皇帝的執政水平和能力。


嘉慶二十五年,嘉慶皇帝駕崩於熱河行宮,39歲的皇二子綿寧繼承大統,次年改元,年號「道光」,其寓意為「大道光明」。其實,道光皇帝在為皇子之時,並沒有得到父皇多少偏愛,種種跡象表明,他並不是嘉慶皇帝心儀的繼承人。因此,皇子時期的他便遠離政治而自我修身,他熱愛讀書學習,也積極訓練騎射武功。正是因為如此積極向上的自我修鍊,鑄就了道光皇帝良好的品行,他勤奮自律,樸素節儉,毫無深宮大院里皇子那般的紈絝剛愎之風,這些優良風品行在他成為皇帝之後,更是展現淋漓。


道光皇帝_圖


然而,緊靠勤奮與節儉並不一定能夠成為治理國家的「利器」,尤其是在傳統封建社會,高度集權的社會制度之下更是如此,道光皇帝顯然就是這樣的典型。


倘若,道光皇帝所處是在欣欣向榮時期,也許他的勤政加上節儉會讓他的執政更加順利,興許還會取得較高的成就,但是,不幸的是道光時期正處在大清王朝每況愈下的沒落時代。此時的大清王朝需要的是一位創造性極高,敢作敢為的有志之士,來承擔治理帝國重任之人,只有這樣的皇帝才可能力挽狂瀾,讓大清王朝死灰復燃。

事實證明,道光皇帝不是這樣的人,他沒有那樣的雄才偉略,所以大清王朝在他統治的三十年並沒有什麼「逆生長」的跡象,因此它的那些優良品質,似乎也變得黯然無光,甚至是被後人嗤之以鼻。



道光通寶_圖


那麼道光皇帝到底有怎樣的過失,致使國家狀況一日不如一日,被後人所詬病呢?


1、墨守成規,缺乏進取精神

道光皇帝登極為皇帝的時候已經39歲,人到中年,所謂的性格品行早已經定型了。道光皇帝最終能夠在皇位爭奪之中取勝,其最大優勢就是「沉穩」,所以他早已形成了墨守成規的行事風格。道光朝的近臣,前有曹振鏞,後用穆彰阿,都是善於揣摩皇帝心思,深諳為官之道的典型的封建王朝官吏,他們雖身居高位且較有能力,但是他們同道光皇帝一樣都是缺乏進取精神之人。當然了,就曹、穆二人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身居高位也正是因為他們和皇帝品行「對路子」,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道光皇帝的問題。


由於道光皇帝缺乏進取精神,自然也不願意改革創新。當國家財政岌岌可危之時,他的很多大臣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耆英提出的開礦而增加國家收入,在道光皇帝看來,開礦是一項極其危險的活動,既要克服各種作業困難,同時開山動土會招來百姓抵制,而且會驚動神靈,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被道光皇帝否決了。


其實,一條改變大清財政危機的好路子就在眼前,那就是開放通商,如此既能夠解決百姓就業問題,還可以增加國家稅收,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同時,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大清已經被迫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經過幾年的通商,國家已經從中獲取了很多利益,以舟山為例,原本荒無人煙的海濱小島,在英國人駐軍短短几年便發展為興旺發達的貿易中心。然而就是面對這擺在眼前的好機會,道光皇帝都不願意有進一步動作,哪怕是嘗試一下他都不肯,原因就是這些都是悖於祖制。



清朝的捐官憑證_圖

2、腐敗透底的官僚隊伍,國家命脈被斷


面對財政危機,不願意改革的道光皇帝是如何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呢?他的主要作為就是抄家和賣官,抄家就是針對犯有嚴重錯誤的官員的一種懲罰,將該官員的私有財產充公,當然這部分收入相對於國家的虧空來說簡直就是寥寥無幾。


還有一招那就是賣官,文雅一點的叫捐官。


賣官這個事情早在康熙年間就有過先例,但那個時候所賣的官職,多是一些虛職和閑職,主要是為了滿足一下有錢人的虛榮心。可是到了道光時期,賣官已經十分普遍,而且已經不再是一些虛職或閑職,而是掌握實權的府、縣之職。買官之人已經將買官作為一種投資,目的就是上任之後,搜刮更多錢財,所以,一旦這些人手中掌握權力,必然開始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如此,不但國家正常秩序將會被打破,百姓生活水深火熱,而且由於這些蛀蟲的蠶食,導致國家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稅收,沒有了正常稅收,相當於國家被斷了開源,其財政赤字也就是必然之勢。道光皇帝幾次大度的減免稅負,其實質原因是這些稅負是無論如何也收繳不上,才不得已而為之。

賣官,無異於殺雞取卵和飲鴆止渴,看似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其實最終的走向必是萬劫不復。



道光皇帝 行樂圖_圖


3、民不聊生,起義遍地開花


面對越來越多的苛捐雜稅以及貪官污吏的大肆盤剝,老百姓生活又豈止水深火熱?在這種民不聊生的大環境中,正是各種歪門邪教發展的溫床。而道光皇帝面對這一波更勝一波的起義浪潮,似乎沒有認真想過如何去改善民生,去解決根本問題,他能做的就是剿撫並用之手段將起義暫時消除。豈不知他這種手段,更讓一些起義頭子有恃無恐,通過利用人民的淳樸感情和基本需求去要挾衙門以達到個人目的,其實很多時候,那些用正義粉飾自己的起義頭目,較之衙門裡的貪官,可恨程度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終,就在道光皇帝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他的兒子咸豐皇帝繼位之後改元元年,大清王朝最有聲勢的「太平天國」成立了。咸豐皇帝從此開啟了他的苦命執政,他的皇位幾乎每天都是如坐針氈,如芒在背。這都是,道光時期留下的惡果所致。



太平天國運動_圖


道光皇帝就是在這樣庸碌中老去直至死亡,他一生兢兢業業,但是結果卻令人唏噓,別提豐功偉業,就連維持現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正是因為道光皇帝的因循守舊,致使大清帝國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機會,他的那些目光短淺的執政方針,最終將大清帶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讓大清王朝這艘破敗的老船更加不堪。


其實,大清王朝的滅亡正是在道光一朝註定的,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南京條約》的簽訂,這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實際上在給中國帶來創痛的同時,也給這個古老的帝國帶來了一絲希望。可惜的是,統治者根本無意留心於此,還是以天朝上國妄自稱大,這才是最可怕和可悲之處。


《百談清史》專欄,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清史稿》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此人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如尉遲恭,李世民為他推倒魏徵陵的石碑文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