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碑為什麼不可能出現「枯筆」?

漢碑為什麼不可能出現「枯筆」?

漢碑為什麼不可能出現「枯筆」?

兼談隸書發展史

「枯筆」,是書法藝術里一種筆法,表現為行筆過程中筆墨自然乾枯而帶來的墨白相間的特殊效果。

有時候是行筆快速而筆墨臨盡時的自然形成,有時候也特意追求這種效果。後者發揮到極致,就出現了一種專門的書體,叫「飛白體」。

唐太宗飛白體碑款

碑文是用斧鑿刊刻而成,自然不會自然形成「飛白」的效果。但是唐代用草書、行書、楷書撰寫碑文,由於書寫速度相對快捷,書帖甚至書丹都可能產生枯筆。精巧的雕刻工匠,會把這種細節效果呈現出來。所以,唐碑拓本,乃至往前追溯到以楷書刻寫的魏碑的拓本,都會有枯筆的現象。

唐·李邕 行書《李思訓碑》

然而,漢碑是不可能出現枯筆效果的,這是由於刻碑觀念、書刻流程等因素決定的。

把文字雕刻在硬質材質上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的甲骨文,最常見的就是鐫刻文字。還有不常見的嗎?有。出土有書而未刻的甲骨,說明當時是有先寫再刻這種方式的,並非全部「以刀代筆」。

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叫做「筆」的書寫工具,只不過不是毛筆,而應該是一個簡單的竹木簽,用以蘸墨書寫。所以甲骨文多是纖細線條,而很少有肥筆。

但是,殷商時期的金文,肥筆就非常多。這是書寫工具改善了嗎?不是,而是書寫者的心態改變了。金文用於祭祀禮器,所以書寫者的心態是莊重謹慎的,這樣認真的態度,就會寫出粗粗的筆劃。

殷商金文

我說這些,是想說漢碑的書寫,也是這種心態。也就是說,不要認為漢碑上的隸書,就是當時的生活工作書寫體。

我們比古人幸運的是,近現代出土了大批秦漢簡,得以領略秦漢墨跡的風采。這些寫在竹木簡、帛和紙上的文字,才是當時的常規流行書寫字體。

這種字體,一般情況下直接根據年代被稱為「秦簡」或「漢簡」。

漢簡書體,也是「隸書」。我們知道,隸書是從篆書而來。在戰國時期,由於公務軍務的繁忙,大家書寫的時候,就簡化了篆書的筆劃姿態。變圓為方,寫得潦草一些,就成為「草書」;寫得規矩一些,就成為「隸書」。

漢簡

可以說,漢隸就是篆書變草過程中出現的比較克制的字體。當時大家只是作為書寫記錄之用,並沒有書法的藝術概念,所以漢簡呈現出千萬姿態,各不相同的風采。這體現的是不同書寫者的書寫習慣,而不是書寫藝術流派的不同。

從姿態上看,漢簡,即便是東漢簡,也帶有明顯的篆書痕迹,尤其突出的是草書風格,同時也帶出了楷書的意味。漢簡,或者說漢隸,確實是介於篆書與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晉人稱晉代的草書為「今草」,將之前的草書成為「章草」。兩者的區別,章草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草書字體,而今草則出現了兩字或多字的相連。

後人創作的章草作品

可以說,隸書在產生的那一刻,在日常書寫中,就帶有草書的意味。並且隸書和草書,幾乎是同時產生的。

那麼,為什麼漢碑的隸書顯得會規整得多,並不會看到太多的草書意味呢?這是因為,書家的心態在書寫碑文的時候格外恭敬謹慎的緣故。

並且,漢碑的書刻流程並非先寫墨稿,再鑿刻,而是直接用硃砂書寫在石碑上,這叫「書丹」。

非常漂亮的《華山碑》就刻有工作人員的名單和分工,寫著某某書,某某刻,某某工。這裡的「工」,說的是打磨石材的工匠。

漢碑的書刻的一般流程是這樣的,募捐集資、購買石材、打制碑形、磨光碑面、題寫碑額和抄寫碑文(即書丹)、工匠刊刻。

《華山廟碑》局部

這裡要非常注意的是「磨光碑面」。在光滑的石材碑面上直接用硃砂和毛筆書寫,再加上恭敬謹慎的認真態度,是不會出現「枯筆」的。

所以我們在讀漢碑拓本的時候,會看到無論是雄壯蒼茫的風格,還是秀美柔勁的風采,其筆劃都是實實在在的。

從漢簡尤其碑刻來看,隸書到了東漢末年,章法逐漸嚴謹規範起來,漸漸失去了之前的自然天趣。曹魏時期的行書、楷書開始流行後,隸書就僅僅成為一些莊嚴場合使用的書體了。

隸書沿著規整的路線,到唐代發展到極致。唐隸與漢隸風格迥異,扁平、規矩,如同刊印。書法藝術的靈活性、個人風格就少得太多了。於是,隸書就沒落下去了。

唐隸

隸書的再次崛起,是在清代。早期清人所能見到的漢碑,保存完好的只有曹全碑。所以像清初的朱彝尊等人,都是臨寫曹全碑的大家。到了乾嘉年間,隨著金石學的發展,清人搜集到一批漢碑,約有五六十種。清人以漢碑為楷范,加入個性化的發展,隸書又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風貌。

不過,清人的隸書是書寫在紙張上的,自然而然地,枯筆現象就出現了。所以我們看到那些精美的清人隸書書帖,有像行、楷那樣的飛白枯筆,確實另具風味,並非常常見了。

清·何紹基臨張遷碑

但這一點,並不能移植到漢碑,也不能以枯筆來「恢復」漢碑的墨稿。而由於書丹的原因,漢碑的墨稿,可以理解為是不存在的。

尤其初臨漢碑,還是在領略筆法、筆勢、結構的同時,力求「像」。等有了一定的功夫,你再寫枯筆,甚至開創自己的風格,那是你的運氣了。

什麼叫「功夫」?功夫,就是時間,是你投入到書寫中的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費蠟齋國學私塾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官方「傳統文化復興」宣傳和民間「國學熱」?

TAG:費蠟齋國學私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