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空巢青年: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孤獨?

空巢青年: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孤獨?

畢業季剛剛過去,各位畢業生們即將告別象牙塔,帶著從校園裡收穫的知識走上工作崗位。從此以後,很多人在陌生的城市將開始一個人的獨居生活。

背井離鄉,遠離父母,一個人在城市打拚的日子的確是缺乏情感的支持和精神的寄託。

很多單身獨居的朋友都和我說,工作以後感覺自己的社交圈越來越封閉,生活也越來越孤獨。每天下了班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租住的房間,面對著冷冷清清的牆壁,卻再也沒有人和自己寢室夜談。

什麼是孤獨?孤獨就是感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心中有很多話卻不知道和誰訴說。

其實,孤獨不僅僅是如今在都市中打拚的空巢青年們的專屬符號,先秦時代的孔子被譽為儒家聖人,他在世之時也是經歷過漫長的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時光。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和子貢之間的一段對話:「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周遊列國,可是他的理想卻始終找不到知音,他感覺自己的心裡有很多的話,可是卻沒有人願意傾聽。孔子辛酸地說「沒有人理解我啊」。子貢試圖寬慰孔子,孔子卻回答「只有天懂得自己」。世界上有這麼多的人,可是孔子卻找不到哪怕一個可以理解自己的知己。

孤獨還表現在沒有人陪伴自己。孔子回魯國後不久,他的獨生子孔鯉就去世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家中從此沒有了兒子的身影,孔子成為了孤家寡人。

又過了兩年,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和子路等人相繼過世。孔子的身邊幾乎再也找不到可以陪伴自己的人,整日形單影隻,煢煢孑立。

孔子是孤獨的,但豁達睿智的他在晚年已經「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孔子看透了人生的離合悲歡,習慣了如影隨形的孤獨。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魯終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最終「從心所欲,不逾距」,在魯國度過了自己最後的孤獨時光。

聖人孔子尚且孤獨半生,何況我們這些現代社會中的普通人。對於在城市裡打拚的我們來說,白天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上班,下班以後就乘地鐵回到租住的小房間里,我們幾乎每天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孤獨就好像無所不在的WIFI一樣,輻射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面對孤獨,我們能做的,其實不外乎兩種選擇。第一,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主動參與社交和集體活動,聯繫老朋友的同時積極結交新朋友。第二,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通過閱讀書籍、體育運動和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來排遣一個人獨處時的孤獨感。

無論是改變自己的行為,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都需要我們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面對孤獨就選擇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古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為新時代的空巢青年,即使是孤身一人存在於白茫茫的天地之間,我們也要有「獨釣寒江雪」的豁達愜意和怡然自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跟孔子學種菜?聰明人有不為之事
孔子告訴你 這才算是真正的好學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