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通天河老黿托唐僧向佛祖問何時修成人身,唐僧為何不問?故意的?

通天河老黿托唐僧向佛祖問何時修成人身,唐僧為何不問?故意的?

話說西遊記中有一回,通天河老黿主動幫助唐僧師徒渡過通天河。在渡河成功後,唐僧感謝老黿相助,說是等取經結束後必定回謝它。老黿活了一千多年,修行多年,儘管生命長壽,卻始終為無法擺脫龜殼而苦惱萬分。

老黿

為此,老黿拜託唐僧一件事,希望他在取得真經,和佛祖見面後,詢問自己什麼時候能脫離龜殼成為人身。老黿自認為此託付只需唐僧問一句話,不算大事,於唐僧而言也不算麻煩。唐僧滿口滿口答應下來,結果又是如何呢?

從書中看,唐僧在見到佛祖後,由於先前的渡劫,筋疲力盡,腦子一篇空蕩蕩,早將老黿的託付忘得乾乾淨淨。書中解釋相當輕巧,可細細品來,卻又覺得哪裡不對勁。心細如髮的唐僧真的是忘了老黿的囑託,還是因為其他呢?

眾所周知,唐僧普渡眾生,對老黿對脫離龜身的渴望非常理解,而他本人更是一個相當為他人著想的人,怎麼可能因一時疲倦而忘了他人修鍊的正事呢?在此事中,有一種解釋,不是他忘了,而是他唐僧壓根就不會替老黿問壽命。故意所為,有兩點原因。

老黿

一方面,從唐僧的角度上看,詢問別人修行本就會暴露自己修為有限。唐僧許身佛門,多年來參透佛理,對修行的敏感度和參悟度必定高於老龜。假若自己幫助老黿訊問佛祖修行一事,如來可能會認為唐僧的修為和參悟還沒到家。

另外,佛家講究因果,唐僧不顧因果,公然詢問修行的程度,問多了也是滋生事端,讓如來對自己不滿。畢竟,唐僧自己苦於修行,為修成正果也是經歷了千辛萬苦,更別提一隻老黿了。如今正逢取得真經的關鍵時刻,再多問佛祖一句兩句,指不定佛祖一個生氣,八十一難渡劫後的修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一方面,老黿在得知唐僧沒幫自己問話後,一氣之下竟將唐僧師徒全部投河,老黿為何要如此報復唐僧?

唐僧

不難猜,報復唐僧只能證明老黿自身的修行還不夠,這也不怪,換誰誰也生氣,這種大事都能忘記!但也從側面說明了老黿始終不能修成正果的真正原因。多年來,老黿的心境始終是浮躁的,犯了佛門的忌諱。在此情況下,老黿怎麼可能修成正果呢?假若他真脫離了龜殼,那才是佛祖犯下的失誤呢。

佛界講究心清心靜,脫離凡塵。假若在唐僧回去之時,老黿能保持大度,不急不怒,對唐僧的遺忘一事表示淡然,或許更是一種超脫。在將唐僧送去河對岸後,也許自己的修行也能得到一種真正的提升。有了因果的緣故,老黿或許就此得到成仙,脫離殼身也說不定了。只可惜,面對唐僧的遺忘,老黿勃然大怒,不僅沒有讓他們成功渡河,更是將他們拋入河中,企圖謀師徒性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史 的精彩文章:

妃子們懷上一個就被害死一個,太后想了個妙招,11個皇子接連出生
他為稱霸中原,殺盡妻妾子女,結果觀戰時被暗箭射死,留千古罵名

TAG: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