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魔咒,中國贊助商是贏了還是輸了?
全世界的股票交易市場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定律,就是世界盃魔咒。本次世界盃已經結束了,心情複雜的不只有球員和球迷們,還有世界盃的贊助商們。世界盃這個超級大IP的熱點,贊助商們都蹭過了。雖然都花了錢,但是效果卻不一樣,有人股票大漲,有人連貨都賣不出去,股票連跌。
在今年的贊助商名單里。中國企業佔了7席,將近贊助企業總數的一半。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對於與世界盃直接掛鉤的中國贊助商品牌來說,那麼他們是贏了還是輸了?
我不是天生強大,我是天生要強——蒙牛(02319)
作為中國首個躋身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的乳企,蒙牛豪擲了20億豪賭世界盃。從蒙牛宣布贊助俄羅斯世界盃開始,其股價累計上漲了38.60%,市值增加了325.9億港元,約41.5億美元,是贊助俄羅斯世界盃費用的83倍。但蒙牛乳業股價在七月份也出現持續走弱的現象,股價下跌,市值也相應縮水
但從目前來看,20億元豪賭世界盃的蒙牛做了一筆還算划算的買賣,代言人梅西一波三折的表現讓大家都為蒙牛擔心,但是事實證明擔心是多餘的,反而帶來了額外的曝光機會,讓中國人甚至是世界記住了蒙牛,記住了「我不是天生強大,,我是天生要強」這一廣告詞,蒙牛也還收穫了股價的上漲。對於蒙牛來說,這是一次走向世界的商業機遇,利用世界盃這樣一個超級平台,蒙牛隨著世界盃的熱浪席捲了全球,蒙牛品牌價值也獲得前所未有的增長。
總的來說,蒙牛這一把買賣是賺的。
看似破罐子破摔,實則眼光長遠的老薑——萬達(300168)
有人評價萬達贊助此次世界盃為破罐子破摔,萬達目前的負債已經高達4200億,本次世界盃它所花費的廣告費有11.55億人民幣,這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嗎。但其實不然,直白點說,已經欠了這麼多錢了,區區11億已經不足以為道了
體育營銷是品牌全球化的捷徑,國際經驗顯示,企業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需要投入約2000萬美元廣告費。而萬達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利用大型體育賽事營銷,同樣的投入,知名度可提高10%。縱觀現在的萬達集團,王健林重點已轉入地產服務商,而房地產業日益增多不確定風險,於是萬達選擇走足球路,希望依靠世界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不但要擴大國內市場的份額,還要爭取走出國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單從這一點上來說,萬達眼光還是相對於來說比較長遠可行。
初生牛犢的大膽嘗試——VIVO(002251)
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小米和華為一直搶佔著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頭把交椅,vivo的海外市場份額偏低,這或許是vivo贊助世界盃所要重點彌補的短板,將借勢突破海外市場的賭局
VIVO與FIFA世界盃的初次合作讓vivo成為手機行業唯一的世界盃官方贊助合作夥伴。作為利益為重的商業公司來說,vivo肯定不可能去干賠本的生意,而這次贊助世界盃的目的目的也十分的明確,一個是藉助它來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二個也是為了給自己的新旗艦nex做一個超強的宣傳,用世界盃為它代言,這是多少機型夢寐以求的榮耀。
股市虐我千百遍,我卻依舊待它如初戀——海信(600060)
在今年,海信電器發生過開盤後股價一路下行至跌停的情況,呈現出低迷的狀態,眾所周知的是,海信電器在世界盃賽程里,截止7月16日盤前,股價跌去13.30%,市值縮水27.08億元人民幣。
2015年以來,電視市場一直處於持續消弱的狀態,但是在世界盃期間海信電視市場零售額和零售量佔有率穩居市場第一,六月底七月初再創新高,零售額一舉達到19.9%。與此同時的國外市場,海信電視同樣受到消費者青睞,尤其是在法國、加拿大同比增幅達500%以上。
可見,海信贊助世界盃算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擴大了知名度,拉升了銷量,但資本的市場始終是無情的,海信電器面對萎靡的股市想要證明自己,也是需要從長計議,努力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
世界盃從來都是兩條戰線:場上拼殺的是球員,場下比拼的是商家。場上球員拼的是實力,場下商家拼的則是金錢與智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盃。贊助企業成功與否,我們也只能交給時間和數據來證明。


TAG:艾德港股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