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道路上,關於愛與珍惜的故事
思彼思資產管理(集團)——中國專業的資產管理及土地運營商 、品牌顧問和商業策略專家為您呈現以下精彩內容。
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創造了全球第一部電腦動畫影片——《玩具總動員》的20多年後,《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計劃於2017年與公眾見面。那些生動可愛的玩具角色們將再次與全球觀眾共赴神奇、精彩、刺激的冒險之旅。
新一集的故事將由拉塞特、安德魯·斯坦頓、彼特·道格特、李·昂克里奇構想,而他們正是前三部《玩具總動員》最為關鍵的幕後推手。第一、二集的導演約翰·拉塞特也將回歸執導這部作品。觀眾熱愛的伍迪(Woody)、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以及玩具小夥伴們的生活也將翻開全新篇章。
「我們太愛這些角色了,他們就像是我們的家人,」拉塞特表示,「除非能達到甚至超越前作的高度,否則我們不會為他們構想新的故事。《玩具總動員3》結局時伍迪、巴斯與安迪的故事已經完美收尾,很長一段時間來我們都沒想過要再做一部《玩具總動員》。但當安德魯、彼特、李和我想到這個新故事的點子後,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它。它太令人興奮了,我知道我們必須創作這部電影,而且我要親自執導。」
拉塞特的話顯然吊足了「玩具」迷們的胃口,讓人們對這部神秘的第四集充滿著焦急與期待。雖然距離新片上映尚有兩年的漫長等待,好在我們還有精彩的前三集可以拿來細細回味。
歷史——
世界動漫史的里程碑
1995年11月19日在洛杉磯老船岩劇場舉辦了隆重的《玩具總動員》首映式。一周後《華盛頓郵報》這樣評價這部電影:「終於有這麼一次,廣告沒有欺騙我們——給《玩具總動員》多麼高的評價都是合適的,甚至可以說必須的。」全美1.92億美元,全球3.5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不但沒有辜負3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和主創人員四年的努力,還一舉擊敗了同年熱映的《永遠的蝙蝠俠》和《阿波羅13號》,成為僅次於《阿拉丁》和《獅子王》的第三大熱門動畫片。更重要的是,《玩具總動員》是首部完全以3D計算機動畫攝製而成的長篇劇情動畫片,它的上映標誌著一個全新的3D動畫電影時代的到來!也正因為該片在世界動漫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影片導演約翰·拉塞特得到一座奧斯卡特殊成就獎。此外,令人為之側目的是,在1999年和2010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第2集和第3集,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評為「那些很少的比前作更好的續集之一」。其中第2集獲得奧斯卡提名和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劇情片,第3集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動畫。
《玩具總動員》敘述了小男孩安迪所擁有的玩具間所發生的故事。安迪得到最新的玩具航天員巴斯光年,讓原本當紅的玩具牛仔伍迪面臨失寵的困境,在千方百計趕走巴斯的衝突中,伍迪和巴斯竟意外掉出了窗外,鄰居的惡狗在狂吠,鄰居的小孩又是一個玩具虐待狂,身陷危境的伍迪和巴斯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夠逃離魔手、重返主人身邊。計算機動畫的精密手法首次充分發揮,一景一物和所有表情都由電腦繪製而成。
《玩具總動員2》也是全以計算機動畫呈現。導演拉塞特堅持續集的故事、人物必須更為有趣才行,所以在《玩具總動員2》中把故事重心擺在描寫玩具被主人拋棄時的心路歷程。故事內容及人物都接續第一集,敘述安迪去參加夏令營時,一個瘋狂的玩具收藏家搶走了玩具警長伍迪,並打算把他放在一家頗有名的當代文化博物館內展覽。原來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玩具警長居然在市場上走紅起來,成為玩具收藏家的最愛。伍迪也因此風光得意,忘乎所以。巴斯光年和其他玩具夥伴費盡心力,才讓伍迪回到家中恢復正常,並重新認識了自身價值。
《玩具總動員3》是皮克斯的首部IMAX影片。故事是發生在多年以後,玩具們的小主人安迪已經到了要上大學的年紀了,媽媽誤把玩具扔到了垃圾堆,在傑西的號召下,玩具們通過自救跳進了一個前往日托幼兒園的箱子。原本以為躲過進入垃圾堆的命運,可以很高興的繼續為小朋友服務的玩具們,沒想到託兒所的兒童也是玩具虐待狂,而且幕後還有陰謀,於是玩具夥伴們開始演繹一場「越獄」逃亡。
用約翰·拉塞特的話說,《玩具總動員》的前三部是處理了作為玩具們的三種擔心。第一集玩具擔心自己在主人生日或聖誕節時會被取代,第二集則表達了玩具擔心自己變得破舊沒人玩;第三集則是玩具們最擔心的問題——過時,就是主人長大了,也許不再需要他們了。壞了可以修復,丟了可以找回,偷了可以救出,但是主人長大不需要玩具了,就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
主線——
情感豐厚的成長故事
有人說,傳統的迪士尼動畫往往通過兒童的目光去折射出理想主義精神;而這部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合作精品則更多的表現了皮克斯對現實主義的探究。與《機器貓》、《名偵探柯南》等動畫劇集演了數百集主人公還在上小學不同,《玩具總動員》保持了時間的真實延續——
如果觀看第一集的小觀眾當時是十歲,當他看第三集時也已經是25歲了。而影片故事也保持了與現實的同步——在第一集中的安迪只是一個天天和玩具做遊戲的小孩子,到了第二集已學會了走路,而在第三集里的安迪已經要上大學了。
我們的玩具主人公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刻板角色,譬如伍迪的妒嫉和巴斯光年的傲慢,都是人性共有的弱點。牛仔警長伍迪和太空人巴斯更象徵著新與舊、傳統與創新、古老與現代直接的衝突與矛盾。也正因此,劇情發展充滿想像力、情感豐厚才華橫溢,難怪乎對於「玩具」系列影片的評論都充滿了毫不吝嗇的讚美。
而影片所表達的成長主題則更讓人津津樂道,使其思想內涵所達到的高度一舉超越了其他的動漫電影。所謂「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身體的長大,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價值觀、世界觀的成熟。成長的主題一直貫穿於玩具系列之中,這使觀眾找到代入感,從而為之感動甚至飆淚。
《玩具總動員》詮釋的成長有三個關鍵詞:焦慮、選擇和拯救。
關於焦慮。皮克斯彷彿一直在與時代的焦慮症對話,體現在《玩具總動員》中,就是玩具小夥伴們的焦慮。一年中,玩具們最焦慮的日子有兩個——聖誕節和生日,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小主人很可能接收到新的玩具,而它們自身的價值就要受到考驗。此外,他們還焦慮著被取代、被遺忘、被摔壞、缺胳膊短腿、絨毛脫落、顏色褪盡、被當成二手貨賣掉……即使這些劫難它們都可以安然躲過,但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它們終將不再被需要。約翰·拉斯特曾有一段評論:「一個無生命的東西如果獲得生命,它最願意做的事情,應該就是製造者為它設定好要做的事情。一個花瓶會願意盛上清水插滿鮮花。一個玩具會願意被孩子玩,讓孩子快樂,否則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感。」而人類的成長也一樣會擁有類似焦慮,譬如與父母的關係、面對各種朋友、害怕孤單被邊緣化、學業的問題……讓我們迷茫、掙扎,不管自己是否樂觀面對,抑或消極逃避,焦慮始終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不增不減。因此這自然而然讓觀眾產生同理心,好像看到了鏡子中的自己。
關於選擇。三部劇集矛盾的根源,都是主角伍迪所面臨的選擇:他需要選擇是把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巴斯光年排擠出去,還是大大方方的接納對方化敵為友?他是甘心被作為「古董」陳列在博物館中,還是回到家中與小主人安迪、其它玩具夥伴在一起?他是要跟隨安迪去大學繼續陪伴,還是要回到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玩具兄弟們中去?這三種選擇都具有一定代表性,都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從選擇對象的層次來說,也是層層深入、逐步提高——由人性最根本的善與惡的分辨,到自我認知和價值、使命的追求,再到不同情感的內心意識的抉擇。可以說,選擇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後兩項選擇,從結果來說,我們可能無法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只能評價這個選項是否更成熟。這些都恰恰是我們每個人成長中必須經歷和學會的。
關於拯救。三集故事都有不同的關於拯救的情節,第一集中伍迪和巴斯通過互救逃出西德的家,過程中玩具們互存猜忌;第二集玩具夥伴們幫助伍迪成功脫逃,危機關頭還有膽怯和退縮;第三集是伍迪營救大家逃離幼兒園,夥伴們在焚燒爐前牽手對視,大義凜然。第一次的拯救是為了保全生命、脫離險境,體現了挑戰與自我挑戰的成長動因;第二次是為了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體現了否定自我否定的成長本質;第三次則是為了改變自己被遺棄的命運,體現了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成長歸宿。可以說,拯救的目的,從基本的對生存的追求,發展到對生活狀態的短期目標追求,最後升華為對自身命運的、長遠的主動的改變,從而把故事的情感成分也一再推至高點!
在成長之外,《玩具總動員》還凸顯了家庭觀念的主題。
事實上,「玩具」系列無時不在強調著傳統的家庭觀念。在伍迪和巴斯的領導下,玩具們一次又一次為了「回家」而奮鬥。它們在經歷了種種冒險後,一心嚮往的地方就是主人安迪的家。所以,成長也是基於家庭的成長,是在家庭環境下在家庭成員支持下的成長。家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是所有人都難以抗拒的,在大部分人心中,家庭是至高無上的。為了保護家庭,我們可以投入全部身心甚至生命。因此,回家,恐怕是最能觸動觀眾心弦的故事了,尤其是一些可愛玩具們的回家冒險。這就難怪影片不僅吸引了很多兒童,連大人都被緊緊抓住了眼球。
在觀眾眼中,安迪和玩具夥伴們儼然就是一家人,彼此擁有牢不可破的親情。所以當安迪最後一次將伍迪架在肩頭開懷大笑,一如十多年前尚還稚童時……那5分鐘的片段可以說是皮克斯繼《飛屋環遊記》之後的又一枚重型催淚彈,連成人觀眾都不禁落淚。
未來——
「玩具們」的再出發
正因為前集太經典,所以當迪士尼宣布將製作《玩具總動員4》時,不少人都擔心續集會破壞那個美好又圓滿的結局。皮克斯總裁吉姆·莫里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家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玩具總動員3》用一種美好的方式給三部曲畫上了句號。《玩具總動員4》不會和三部曲有多大聯繫。這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我現在也不知這個故事之後會不會延續下去。」
三部電影,一個系列,歷時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足以讓曾經的觀眾們,或長大成人,或年華老去。在這十五年的光陰中,一部動畫電影,一群勇敢的玩具們,都被時間醞釀成了成長過程中一段醇香的記憶。當我們駐足回望時,我們願意期待一個新的故事,一個未完的結局,可以讓我們再次體驗「玩具們」帶來的感動與驚喜。
原創文章,圖片源於互聯網,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TAG:思彼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