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40家P2P平台炸雷!

超40家P2P平台炸雷!

金融監管風暴未平息,P2P平台「雷「聲已此起彼伏。

在這輪雷暴中,浮出水面的不僅僅是逾期、自融、假標、惡意逃廢債等以往司空見慣的違法違規行為,一條以自融方式收購網貸平台隨後脫手的黑色產業鏈,也開始顯露出冰山一角。

炸雷:全國P2P平台「雷」聲不斷

近期,P2P網貸行業十分不平靜,行業洗牌加劇。

一方面,全國P2P平台「雷」聲不斷,網貸之家也捲入其中。進入7月網貸平台出現連環爆,短短半個月時間,已經有超過40家平台「爆雷」,恐慌氣氛蔓延。

另一方面,多家P2P平台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

「P2P平台獲得融資需客觀看待,有些是真實的,比如投資方對頭部平台比較看好;但也有假融資,或給投資者信心,或存在貓膩。」7月16日,一位金融律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案件:收購P2P的連環局

近期,投之家涉嫌集資詐騙事件,網貸之家捲入其中,成為行業標誌性事件,也反映出P2P網貸收購的亂象。

即掌握大量殼公司的中介為收購方策劃,利用多家殼公司在擬收購P2P平台上發布虛假借款標的,收購方以此實現「自融」,平台的待收規模進一步做大後再賣出脫手,這已經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

7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公告稱,對投之家平台涉嫌集資詐騙案立案偵查,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消息一出,業內嘩然。投之家為網貸之家兄弟公司,早期為P2P平台引流,後來轉型P2P平台;2017年末引進新的大股東,即上市公司珈偉股份母公司阿拉山口市灝軒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網貸之家退出。

7月15日,投之家CEO黃詩樵回應媒體稱,目前投之家的實際控制人是盧智建(並非珈偉股份董事長丁孔賢),爆雷源於對賭。

十分矛盾的是,記者查閱企查查發現,投之家大股東確實為阿拉山口市灝軒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並無盧智建相關信息。上市公司珈偉股份曾公告稱,珈偉股份灝軒投資未對投之家進行投資。

黃詩樵自稱,投之家原有的股東及運營團隊和灝軒股權投資簽訂的是對賭式的股權交易。雙方以「一年內將待收規模做到32億元」為條件進行對賭。

不過,黃詩樵表示,由盧智建掌握的新股東方(企查查無法查詢到盧智建相關信息)主要把控資產端,「新股東做法比較簡單粗暴,不讓原有團隊介入,很多業務包括發標以及資金全部都在新股東手上。投之家實際逾期20億元左右。」

網貸之家最新消息顯示,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於7月15日早上已經主動到深圳經偵配合調查,盡全力追討逾期標的的債務。此前,徐紅偉表示,願意用投之家被併購所獲得的全部股權款、他在網貸之家的利潤以及股權價值來盡量彌補投資者的損失。

7月16日晚間,投之家官方微博透露:「目前黃詩樵和徐紅偉都是被警方拘禁(今天珈偉股份維權現場某警官口頭描述)。具體請以警方官方信息為準。」

綜合各方信息來看,有可能是盧智建向投之家等多家P2P平台提出了收購方案,並提供資產端募資,且資產端和風控掌握在盧智建手中,當把待收規模做到一定程度後,再轉手賣給上市公司。

不過,事件真實情況有待警方調查。

調查:P2P收購黑色產業鏈

投之家事件反映出P2P網貸收購亂象。

有公司收購P2P平台本是正常現象,收購價格一般是平台待收規模25%-40%。在此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中介,為收購方提供全流程服務,由此形成產業鏈。

也有P2P平台擔心風險,即使清盤,也不會「賣身」。上海一家P2P平台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準備不做網貸業務了,也有收購方找到我們,但我們不接受。後面我們不掌握資產端,如果收購方提供的資產出了事,我們是有責任的,需要追溯。」

多位金融律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描述了P2P網貸收購現象。

「賣方(指P2P平台原股東)主要想脫身,不賺錢風險又大,賣了可以尋求收益。但收購方的目的是什麼?收購資金從哪來?都需要打上問號,很難甄別善意還是惡意。」一位金融律師稱。

一位參與過P2P收購的金融律師介紹,收購方主要有幾種心態:

一是收購中西部平台,尋求獲得備案,並不關注平台運營情況,更關心平台和當地政府關係;

二是資產獲取能力強的平台,受借款限額限制,收購多個平台,便於發標,突破限額;

三是缺乏資產端的平台,收購資產獲取能力強的平台;

還有一種,就是收購方看中平台的抵押物資產,進行處置。

最壞的情況則是,賣方以為「上岸」,收購方卻想著「撈一票」,或輸血自身,或做大待收規模後賣出,涉嫌非法集資。

「中介參與進來,一種是掮客,利用信息不對稱,低價收購平台,高價賣出;另一種膽子更大,中介洽談很多平台的收購,自己手頭掌握多家空殼公司,然後在平台上發標,一方面募集收購資金,另一方面給收購方輸血,比如經營不善、缺乏資金的上市公司,把待收規模做大,把盤子做大,後期還可以轉手給其他公司,實現脫身。」上述金融律師稱。

之所以能從平台上募集收購資金,原因在於收購資金並非一次性給到平台。據上海一家P2P平台負責人描述:「比如我的平台待收規模10億,跟收購方談好了兩億收購,收購方先付五千萬,之後在平台上發收購方提供的資產,比如每月1億,並還給平台相應的資金,待收替換成了收購方的10億,這時平台收到全部的收購款,實現退出。」

監管丨互金協會: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不合格機構要無風險退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獲悉,7月16日,互金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主題為貫徹落實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和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

近日,人民銀行在互金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上提到,再用1-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在互金協會組織的上述專題座談會上提出,廣大從業機構要深刻認識專項整治工作再動員再部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積極主動整改,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為整改合格機構順利納入規範管理創造條件,並對整改不合格機構實現無風險退出和有效處置。

會議上提到,近期一些地區網貸行業出現項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一些不實傳言或不當報道誤導社會輿論,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加劇恐慌情緒等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到,由於近期部分平台出現風險事件,網貸領域投資人信心不足,出現密集提前贖回等現象。「有人專門散布關於平台的不利消息,引發恐慌,趁機低價收購平台債權,產業鏈已經很成熟了。」一位江南地區平台CEO介紹,也有一些借款人此時趁機加大通過P2P平台借款力度,意圖平台出現風險後不用還款。「平台自身難保,催討的力度難免受影響,這更影響借款人的還款意願。」

「原本爆雷的是高返、自融、假標類平台,但現在投資者情緒不佳,一些規範經營的大平台改為也受到影響,流動性壓力很大,對於行業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時刻。」北京地區一位網貸平台負責人表示。

會議針對上述問題作出建議。提出「牢記發展是以規範為前提,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引導金融投資者和消費者關注相關官方網站和專業人士的正確解讀,勿被外界不實報道誤導,更不要信謠、傳謠,傷害平台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會議還建議有關部門對社會釋放正確理性信號,避免因對一些事件的過度渲染和錯誤解讀影響市場正常秩序。對於惡意逃廢債等行為進一步加大打擊,維護規範合同的存續效力。同時,進一步發揮司法協作、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礎設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聯合懲戒。

座談會上還提出,持續開展統計監測和風險預警,促進從業機構按專項整治要求進一步規範發展,為達到整改驗收要求做好相應準備。對確已不具備繼續營運條件、擬退出市場的機構,應警示和督促其制定清退計劃,增強退出全過程透明度。

會議提出,互聯網金融行業要著眼於長遠長效,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開展合規審慎經營,要始終堅持「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於降低金融風險、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從業原則。

轉自:網易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台經偵 的精彩文章:

TAG:煙台經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