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牛津每周熱詞:Hooyah! 牛油果怪獸和第一恐龍巨獸到來

牛津每周熱詞:Hooyah! 牛油果怪獸和第一恐龍巨獸到來

原標題:牛津每周熱詞:Hooyah! 牛油果怪獸和第一恐龍巨獸到來


點擊標題處「牛津辭典」,關注我們,定期接收有關英語學習、詞源和用法的文章,也歡迎大家轉載我們的文章。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可以查看牛津博客英文原文。


儘管此次世界盃期間英格蘭國家隊表現出色,但仍舊沒能讓現代足球回到老家(It"s coming home是歌曲三獅之歌中的一句歌詞)。如果你是英格蘭球迷,那讓我們用言語來安慰一下,來看看本周熱詞。


Avozilla 牛油果哥斯拉


一看就知道,這又是一個「avocado 牛油果相關的辭彙,牛油果主題詞已經多次上榜牛津熱詞,可見這個食物在文化中的影響力。去年十二月,我們注意到瑪莎的貨架上突然出現的開胃小菜cocktail avocado(雞尾酒牛油果,即無核牛油果)。今年三月,維珍火車推出#Avocard(牛油果卡),試圖向千禧一代們推廣鐵路服務。現在,它又來了,帶著它的復仇:牛油果Avozilla,這是一個南非品種,比我們較為熟悉的墨西哥品種哈斯大五倍。


我們首次看到這種新奇的、具有時代風潮的水果的名字是在2013年,它們出現在英國Tesco超市中。本周,我們得知這種牛油果席捲澳洲。它們到底有多大呢?混合詞的組成就已經做出保證,它由avocado+-zilla組合而成。其中的-zilla是來自Godzilla(哥斯拉),意指外形或行為是「monstrous 怪物的、畸形的、巨大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


(一個「Avozilla」重達一公斤多,可以覆蓋將近20片吐司)


Ingentia prima 第一巨獸


說到巨獸,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們上周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他們的發現為這一物種在何時且如何變得如此龐大提供了的重要線索。它們被戲稱為dino,在雙名原則下是拉丁語Ingentia prima,字面意思為「first giant 第一巨獸


其中ingentia出於拉丁語的ingens,即大的、巨大的,而形容詞ingent已經消亡,用來形容這種10噸重的野獸十分恰當。Prima(第一的、主要的)顯示出它們主導了兩億年前三疊紀時期,直到三千萬年前像臂龍或雙足龍這樣的蜥腳類動物的黎明到來之前。

Hooyah!


上周,同時發生的還有不可思議的泰國洞穴救援事件。我們能做的就是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泰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來自各國的洞穴潛水員們、勇敢的少年足球隊及其教練,直到他們都從洪水淹沒的洞穴中被解救出來。要是選個集體性的唱誦詞呢?那就Hooyah吧!


正如英國《衛報》的報道,上個月底泰國海報突擊隊在社交網站上發布的消息中使用了該詞,表示與支持者們團結一心。很顯然,該詞歸功於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他們高呼Hooyah!表示發出肯定信號,顯示興奮態度,鼓舞士氣,建立軍人情誼。此次泰國潛水救援中一直更新Hooyah話題,網路上的眼睛一直盯著標籤#Hooyah直到最後的歡呼時刻。



(我看不懂泰語,但我肯定知道他們寫到的最後一個單詞。一種通用的語言,表示哦,耶!我們做到了!

若來看看Hooyah!的詞源,還有它的美國陸戰隊表親Hoorah!,以及美國空軍的Hooah!,它們的表達力很有可能是其根源。正如Kate Lyons在《衛報》的報道中所說,從胸腔中呼喊出Hooyah!一次勝利的、堅定的呼喊,捕捉到了救援者們表現出的勇氣。正如社交媒體中的體現,這種聲音在這場真正的全球救援中很容易被人們理解。


#Merky


英語說唱歌手Stormzy近期宣布攜手企鵝蘭登書屋成立了自己的出版機構#Merky Books,他希望這將反過來幫助各種流派的年輕作者們開始其寫作事業。


現在,Stormzy首先發表自己的圖書Rise Up


#Merky這個版權名字對我們而言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它是一個網路標籤,強調出意符如何編織入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中。其次,merky作為一個俚語可能是很多企鵝出版社的讀者都不熟悉的,而Stormzy將其作為個人品牌之一,還出現在他的專輯標籤中。在他2015年歌曲「Know Me From」,他說唱到:「Talk about me you better hashtag merky」。在這裡,merky意思是優秀的一流的,很顯人這是更早的詞義準備戰鬥的語義延伸。


著名的俚語詞典編纂者Jonathon Greenmerky記錄為2010年代英國黑人俚語,但其根源來自1990年代的美國嘻哈音樂,那是我們看到merk一詞,意思為超過消滅,即一種方式生活另一種,但merk的起源很是模糊。如果真是從美國黑人俚語中發展而來,Stormzy#Merky標籤還是說明了全球嘻哈語言如何在倫敦南成長起來,並逐步具有影響力。


本文內容編譯自牛津辭典博客(blog.oxforddictionaries.com),牛津大學出版社擁有中英文兩版版權。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津辭典 的精彩文章:

Abbreviations:英文中的縮寫形式及基本使用方式

TAG:牛津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