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闆們最不希望遇到的下屬類型

老闆們最不希望遇到的下屬類型

當然,老闆們最不希望遇到的下屬類型,是業務能力不行,人品不行。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些不太好的工作習慣,不知不覺間,給團隊帶來麻煩,也在阻礙自身的成長——而這部分是完全可以有意識去改進的。

結合自己做下屬和帶團隊的經驗,又調研了身邊的朋友同事們,總結出來這麼5條重合度最高,被最多老闆們嚴重吐槽「不能忍」的職場行為,跟大家分享,也用以自省自勉。

那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對號入座吧!

1.Defensive

通過調研來看,這一條是各位老闆們最反對,最扣分項;而其實又偏偏是年輕人還挺容易犯的毛病——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小到項目討論,大至個人評估。別人提出質疑和不同意見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去提煉對方反饋中的可取之處,而是辯解反駁,力證自己的正確性。但其實往往,年輕小朋友是最容易考慮不周全,最需要建議和提醒的。

GIF

之前也寫過,學習能力,是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個學習,是很廣義的,不僅僅是對行業最新發展的關注學習,還包括開放的心態,辯證思考的能力,自我認知的快速調整。從某種程度來說,後者更重要。

而defensive恰恰就是屏蔽外部輸入,是學習能力的反義詞。

以前團隊里一個小姑娘做項目彙報,其他人提出不同觀點,人家話音未落,她的反擊就脫口而出了。幾輪下來,就沒人再聽她講,跟她討論了——Why bother。

事後我問她,怎樣,你作為全組最年輕的新人,你比所有人都正確都全面是不是?他們的經驗,閱歷,信息,全都毫無可取之處是不是?

這一點包括我自己,也是直到現在才做得比較好了。前幾年,我老闆還在提醒我,面對別人的批評和質疑,心態要開放,都要當作是大家在幫你進步,聽得進批評才能成長的更快。

於是我也有意識地去控制,聽到不同的聲音,先去想當中有沒有說得對,值得學習的地方,一些細枝末節的誤解其實並沒什麼大不了,不需要糾結和澄清,能汲取到有價值的反饋,才是最核心的。當你抱著這種心態去碰撞和交流的時候,對方也會少幾分負面質疑,多幾分正面建議,於是你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被批判的一方了。

當defensive變成一種習慣,恐怕進步緩慢的,就不只是工作項目了。想要成為職場里跑得快,走得遠的優秀選手,從善如流是一個基本要求。

2.傳播負能量

工作難免不順心,難免障礙重重,難免傻X多多。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抱怨生氣也都可以理解,有時候跟同事有所爭執,甚至和老闆爭吵,如果是就事論事,大部分情況大家都是OK的,翻篇了大家還是繼續並肩作戰的好隊友。

但對工作本身負能量滿滿,覺得做什麼都沒用,做了也白做,項目沒希望,部門沒前途,老闆不重視,獎金不公平,等等;還要在團隊里傳播這些負能量,是老闆們最不能容忍行為里的第二名。

之前兄弟團隊里就有這麼個員工,天天跟同事念叨,人家XX團隊啥也沒幹還拿高績效呢,咱們辛辛苦苦幹活還不如人家;那個A去年剛晉陞6,今年就升7了,他幹啥了就升7,怎麼不給你升7?

GIF

搞得團隊小朋友們個個情緒低落,天天氣呼呼的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氣呼呼。最後老闆勸他轉崗了——建議還是去自己更認可的團隊吧,工作更開心點。

首先,這種行為是直接傷害老闆利益的——上級一邊辛辛苦苦地激勵員工,下屬一邊打擊團隊士氣。老闆是請你來解決問題的,不是做一枚打消大家工作熱情的毒氣彈,製造問題的。

其次,常見的負能量消息,解法其實也都在自己。套用之前《Office Hour|| 職場困惑時,這幾句話讓我清醒》里寫過的,「做項目就像打牌,抽到了一把爛牌,你也得想辦法贏啊」。

負面情緒和負面業績,往往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斷送掉的只是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已。

當然,如果有人說,可我發自真心覺得項目很危險,規則有失公平,那應該怎麼處理?建議還是開誠布公地跟老闆談。

3. 只顧自身需求,不顧團隊計劃

工作就跟打仗一樣,需要一群人彼此配合,達到確定性目的。而實施路徑的設計,除了每個角色的行動,還要考慮彼此的邊界和搭配,行動時機等等。

所以的確會出現,從單個角色來看,絕對正確的事;放在大局安排里看,此時此刻卻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但偏偏會有這樣的團隊成員,一意孤行,只看自己眼前,不考慮其他角色的立場,不考慮團隊的整體計劃,討論起來,也是高舉著「我在做正確的事」的大旗,驕傲又固執。

GIF

我們之前有一個領先的研究項目,公司希望以項目為籌碼,和客戶談一個大合同;但客戶經理遵循「客戶第一」的原則,堅持要第一時間立刻就為客戶啟動項目。怎麼溝通都聽不進去,一口一個「我要對客戶負責」「這是客戶想要的」「客戶第一就是我的工作」,都是絕對正確的大道理,站在真空世界裡的道德制高點上,堅定不移。

他越堅持,公司目標就越難以達成;他越快速執行,團體就越南轅北轍。

這樣的團隊成員,溝通成本極高,破壞力極大,也是讓老闆們非常頭疼的,無論對最終的業務目標,還是過程中的團隊氛圍,都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當然如果把他放在合適的項目上,也是一個加分項,只是對老闆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4. 自作主張,擅自修改共識

如果要寫一條老闆們最欣賞的下屬特質,那「充分討論,堅決執行」必定是其中之一。

而「自作主張,擅自修改共識」,就完全是對立面了。

大家充分討論,達成了一致;那麼理所當然期待你交出的,就是執行的進展和結果了。

結果有些同學,回去自己又單方面想了想,覺得不是這麼回事,但不做任何討論,就擅自修改了共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了。

等到下次追進展的時候,老闆拿到的完全不是原本期待(甚至對外承諾)的東西,更糟的是根本沒結果,因為下屬單方面覺得不重要,徹底沒做。

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討論的很清楚,一周之後交上來的,是一個莫名其妙的作業,問為什麼,回答通常是這麼開頭的「我後來想了想,又覺得..."

GIF

惱火之餘,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個字:浪費時間。如果發生在項目關鍵路徑上,恐怕是需要整個團隊來承擔這個後果的。

已經達成的一致,當然還可以再推翻修改;但也要建立在討論共識的基礎上。別人的意見並不比你高級,但也不比你低級啊。

職場是一個講究溝通及時,團體精神,誰拍板誰負責的地方;搞驚喜的那一套,還是請留給戀愛場景吧。

5. 不主動彙報進展

這一條我自己也做的不夠好,經常覺得事情做了比較重要,沒必要說那麼多,事事彙報,老闆問起來我有回應就行,等到2個月之後徹底做完了,大家自然會知道的。

但其實這也是一個老闆頭疼,並且對員工自己也很不利的做法。

對老闆來說,管理成本變高了,項目進展需要自己反覆追問,項目過程中風險不透明不可控,其他合作夥伴或者自己老闆問起來,答不出,也顯得很不專業。

GIF

目睹過相關團隊,在一個重要項目上,因為負責人沒有及時同步進展和風險——老闆不問他不講,問起來也簡單說「正常推進中」——低估了項目背後的陷阱和難度,以為自己能解決所有問題,導致錯過一系列時機,最終項目流產了。

大老闆追問起具體的失敗原因,才發現中間有這麼多結點,都是有機會扳回的。大老闆當眾質問team leader,「那這個過程中你幹嘛去了?他不懂你也不懂是不是?」 費力跟他「擠牙膏」擠了幾個月的leader,心情可想而知。

對員工自己來講,減少了自己的價值顯性,也容易給其他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有次我跟賬房先生抱怨一個同事,明明是我做的事情,ta根本從頭到尾沒參與過,但我不在的場合,卻跟老闆說是ta的項目進展。

「這什麼爛人啊,不會幹活只會搶功!」 我一百個憤懣。

賬房先生說,ta當然有問題,但你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老闆不知道你做了什麼?你跟老闆的溝通有做到位嗎?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你也是有責任的。彙報工作也是下屬的職責之一。

於是我開始特意多跟老闆彙報進展,討論工作,一方面上下級之間的信任有很好的加強,另一方面我也得到了不少指點和支援。但有時候懶散起來還會再落下,希望以後可以徹底養成及時溝通的習慣吧。

看完以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到自己的那一號?

之前在微博上徵求大家意見關於office hour系列想看什麼,結果想看職場人際關係是最多的。一方面呢,職場人際關係是個特別大的話題,我覺得還是細分場景來寫比較合適,所以今天切了和老闆相處的一個角度。

另一方面,道法術有分,長期關係的人際相處上,我本人不愛用什麼技巧(也不會),並不懂這當中的「術」;所以會更多寫一些偏原則性的內容,但會努力寫得具象且可執行,希望大家理解。畢竟,達於術者,達下乘也嘛。

最後,還是那句話,職場是成年人的遊樂場——入場之前,記得細讀入園說明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腦門 的精彩文章:

近期愛用小物 | 想喝奶茶的時候,我就逛逛買買這些

TAG:大腦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