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伏天,「以熱逼寒」冬病夏治正當時,消暑除病根!

三伏天,「以熱逼寒」冬病夏治正當時,消暑除病根!

酷熱不堪的三伏天來了,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那麼,長達40天的三伏天該如何防病進補呢?

GIF

今年的三伏天是特別「加長版」: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共計:40天!

為何要「冬病夏治」?

入伏後是「冬病夏治」的好時節!

GIF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

春夏開始,隨陽氣升發,才釋放調理疾病的能量。盛夏之際,外界熱浪洶湧,體內心火正盛,這時積寒最易被趕出來。

寒為陰邪,中醫講:陰病陽治。冬病夏治本質則為通過溫補陽氣來驅除虛寒,使經絡氣血通暢,虛寒體質得到糾正,從而把「冬病」根除。

冬病夏治!三伏天「以熱逼寒」好時機

GIF

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不夠,寒從內生。

要記住,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

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

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

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會運行不暢,就會出現四肢不溫、手腳發麻等癥狀。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又會內外交困了。

夏天要學會「熱著過」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就得出汗,就得「熱養生」。因此,我們要順著夏季陽氣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喝熱湯——健脾、開胃、排毒

1、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豆子洗凈,清水浸泡1個小時;.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綠豆:清熱、解毒、消暑。

赤小豆:清熱、利尿、消腫。

黑豆:補腎、益精、清熱。

2、芙蓉菌菇絲瓜湯

材料:絲瓜、蟹味菇、白玉菇、鮮香菇、金針菇、胡蘿蔔、蛋白、麻油

做法:

1.絲瓜去皮然後節滾刀塊,放入燒開的水中,加入少量油和鹽,放入絲瓜塊焯至五六分熟,取出浸入涼水冷卻,放到碗里備用。

2.鍋上火入少量油,放入蟹味菇、白玉菇、鮮香菇、煸炒出香,加水煮開,中小火燜五六分鐘,再加胡蘿蔔絲和金針菇煮開。

3.放點炒好的蛋白,淋麻油,把煮好的湯澆在煮過的絲瓜上,拌下即可。

絲瓜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同時,也適用於口臭、骨節酸痛,尿道灼燒刺痛等癥狀。這款芙蓉菌菇絲瓜湯,口感順滑,非常美味。

3、老鴨湯

材料: 老鴨,紅棗、薏米、竹筍若干

做法:

1. 所有的材料連同老鴨一起放入砂鍋內,一次加足水

2. 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煲上 2~3個小時關火,加適量鹽調味

鴨肉蛋白質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卻低很多。鴨屬水禽,由於生長在水邊,肉味甘微咸,性偏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

喝熱茶——解暑、祛濕

1、五花茶

食材:金銀花15克、杭白菊15克、扁豆花15克、雞蛋花15克、木棉花15克、鮮土茯苓50克、苡米50克。

做法:把以上準備好的材料洗凈,需要注意的是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然後再加入適量的水,煎煮30分鐘就可飲用,在飲用時可以根據人個口味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五花茶選用的都是清熱、解暑、利濕功效的花,再加上利濕、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有很好的利濕效果。

2、陳皮茯苓茶

食材:茯苓5克和陳皮2克。

做法:把準備好的茯苓、陳皮洗凈,然後再放入保溫杯裡面,加入適量的熱水,等5分鐘左右就可以飲用。

功效:陳皮茯苓茶有健脾利濕,而且還可以起到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等作用。

熱水泡腳——祛除暑濕

夏季濕氣正當令,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

這個時候泡腳,有助於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民間有諺語,「夏天泡腳,暑濕可祛」,說的就是這個理。

多運動——出汗排毒

常說的「夏練三伏」,《黃帝內經》里說夏季養生「使氣得泄」,意思是說夏季人的氣息要向外宣發,向外宣發就是今天所說的排汗,而排汗重要的方式就是運動。

中醫認為,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另外,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特別是女性要多做運動,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建議,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方式進行。

冬病夏治不同疾病,養生方法大不同

1、呼吸系統疾病:如腎陽不足,肺脾氣虛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發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咽喉炎等。

方法:

第一步刮拭背部:以背部的肺俞為重點並在其附近進行刮痧拔罐。

第二步拭手臂:刮拭手太陰肺經,重點刮拭尺澤-孔最-列缺-太淵這段肺經。

2、消化道疾病: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嘔吐等。

方法:

穴位貼敷:在足三里、中脘、氣海、關元穴等穴位貼敷,以起到激發正氣、緩解疼痛、減少冬季發作的功效。其次推拿、針灸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

3、亞健康狀態:易疲勞、腰酸背痛、失眠、納差等機能不足狀態。

湧泉穴:是人體少陰腎經上的要穴。

治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8次,以發燙髮熱為度,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最後再用手指點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

點穴法:可用雙手大拇指指肚點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

艾灸法:取中草藥「艾」為燃料,將艾絨點燃,直接或間接溫熱感穿透肌膚入穴。

命門穴: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

方法:掌擦命門穴,發熱發燙為度,時間約15分鐘。

百會穴: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它位於頭部,在兩耳廓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後正中線的交叉點。

方法:

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每次108下。

扣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扣擊百會穴,每次108下,時間約10分鐘。

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方法: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360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來研究所「量身定製」三伏貼,幫身體打個翻身仗!
好消息!好消息!戶部鄉衛生院三伏貼預約開始了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