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垃圾堆里撿回來的,曾還被指認是贗品,現竟是國之重寶

垃圾堆里撿回來的,曾還被指認是贗品,現竟是國之重寶

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虞帖》還有一段離奇的經歷:它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而使《上虞帖》起死回生的人,是上海博物館的明清古畫鑒定專家、墨拓大師萬育仁。

《上虞帖》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見朋友一面,而寫的一封信。信中也提到其他親戚朋友的近況。草書,麻紙本,7行,58字。作品風格面貌屬於王羲之晚年書風。

「文革」中,抄家之風大興,將「牛鬼蛇神」家中的文物,或焚燒,或上交。為之,上海專門成立了文物清理小組,對抄家得來的文物書畫,逐個鑒定清理。國家鑒定委員會的萬育仁,代表上海博物館參加,為書畫鑒定把關。

萬育仁在倉庫中清理書畫,偶然在丟廢紙的竹筐中,發現一縱23厘米、橫26厘米的硬黃破舊書法帖。卷端有宋徽宗金書「晉王羲之『上虞帖』」的絹 簽,在絹簽的下角,有朱文雙龍圓形騎縫印,有「御書」葫蘆騎縫印,有「政和」、「宣和」騎縫印,拖尾中間還押著「內府圖書之印」朱文大印。除宋徽宗的題籤 和印外,還有五代南唐「集賢院御書」墨印及「內合同印」朱文大印。憑萬育仁多年書畫鑒定的經驗,他確定此卷非等閑之書卷。

再打開內頁,只見58字七行草書 歷歷在目:「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艱!想行復來。修齡來徑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內容主要是回答來書所問。帖中提及三人,一為修齡,乃王羲之從兄弟;二為重熙,是王羲之妻弟;「不知安所在」的「安」當是名士謝安。帖中文 字多使用中鋒運筆,字體連貫流暢,豐肌秀骨;體勢超逸優遊,靈動綽約。

最初,這幅《上虞帖》被定為贗品。直到1975年,經謝稚柳鑒定,又經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墨印,於是斷定此《上虞帖》為唐摹本。此帖由裝裱大師嚴桂榮先生修復。嚴桂榮在上海博物館修復《上虞帖》時使用了「火燒法」古書畫裝裱與修復方式,使帖色深褐、紙本破碎、有18處損壞的唐摹本重現光彩。

了解了《上虞帖》的辛酸歷程,突然明白是金子到哪都是會發光的,有時間一定要去上海博物館拜訪這個金子,下次出門旅行也多長心眼,看到不認識不知道得東西多問多查,萬一也是塊「金子」呢?

部分圖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楓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台北這種夜市美食,很屌,女生非常熱愛,男生極度尷尬!
中國這條河,每個月流出20萬黃金供遊客淘金,淘多少拿多少

TAG:海楓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