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筆現代發展之困?那你一定要看看這篇

毛筆現代發展之困?那你一定要看看這篇

一談到毛筆,很多人會一邊搖著頭一邊說,現在誰還用那個?

的確,從書寫的便捷性角度來看,毛筆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書寫需求了,但經過上千年工藝改革,選料改進,並被歷代文人騷客視若珍寶的毛筆難道只有書寫繪畫這一種用途和意義?

不,除了書畫工具這一重身份,毛筆還凝聚著文人文化的精粹,承擔著古人創作、審美文化傳承的重任,在如今,更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創新和應用。

書畫藝術的載體

「很小的時候爺爺教我提筆練習中國畫,

柔中帶剛橫平豎直強調神韻的工法,

老先生講墨分五色不同色調不同的用法,

還要配以上等丹青而作畫……」

中國的書畫有講究端正嚴謹的楷書,也有不拘一格、行雲流水的行書和恣意洒脫的草書,有力求精細纖巧的工筆畫,也有追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無論是哪一種,都凝聚著千百年來所有愛好書畫的文人墨客的情懷與思索,都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是代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經典標誌與符號。

唐寅山水圖

都說字如其人,書法的呈現與作者的性情有了聯繫,都說畫中有詩,國畫又與詩詞歌賦相輔相成。你看到的是一張字帖一幅山水畫,但你將看到的又不僅僅是一行行字,一幅幅畫,通過字與畫,你也與作者建立了某一種聯繫,透過他的橫折彎鉤,你猜測他的性情;觀察他的提點撇捺,你估摸著他的所思所想;臨摹他的山水天地,你思索他的用意;欣賞他的花鳥蟲魚,你了解他的生活情趣。而這些聯繫,是以毛筆為基礎的。

張旭草書

數千年來,在書法界,湧現出如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王鐸、柳公權、 蘇軾、歐陽詢、禇遂良等書法大家,國畫界有顧愷之、吳道子、王維、關仝、黃公望、趙孟頫、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渭、陳洪綬、傅山、石濤、朱耷、鄭燮、黃慎等名家,可謂燦若星辰,熠熠生輝。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傳統書畫愛好者將他們奉若神明,仰望他們的藝術成就。如果沒有毛筆,我們難以真正領會先人的遺作,更不用提傳承。

米芾書法作品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民族生命力息息相關。在如今這個強調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時代,毛筆,因著傳統文化的根基,不僅不會消失,還將陪伴我們繼續走向未來。

家族觀念的傳承

作為書畫工具,毛筆承載的是文人文化的審美與情思,也讓後人在運用毛筆的過程中傳承經典,這一點不難理解,但也許你會懷疑,它和家族觀念的傳承有什麼關係呢?

這一點,還要從毛筆的筆毫說起。

胎毛筆是用嬰兒出生後剪下的第一縷頭髮做成的筆毫,是人生僅有一次的自然發鋒,彌足珍貴。自唐代以來就有製作「胎毛筆」(又稱胎髮筆)的習俗,這在唐朝詩人齊衛《送胎髮筆寄仁公詩》中可知:「內為胎髮外秋毫,綠衣新裁管束牢」。

關於胎毛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學子帶著自己的胎毛筆上京赴考,考場上,他看著那支胎毛筆,想到多年來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情,不禁才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助,一舉高中頭榜。從此胎毛筆又得名「狀元筆」。

眾所周知,中國人相較於西方有更為根深蒂固的的家庭觀念。因為自古家庭就是維繫社會安定的重要因子。因此,表達家人的關心,維繫家人的關係,鞏固家族團結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

在古代,胎毛筆因取自孩子的第一縷頭髮而被視為珍貴的傳家物品,在孩子長大成人喜結連理時作為定情信物交付對方,是一種融合青青與愛情的信物,除了表達父母的慈愛之心,也激勵孩子從今自立門戶,要憑己之力勇於書寫自己的人生之路,更是表示對自己的另一半的重視,將自己全副交付的意思,這也是對新組建的家庭凝聚力的鞏固。

因此,在現代,仍有人延續這項傳統,將胎毛筆作為小寶寶離開母體後的珍貴紀念品。既表達對孩子的愛意和期望,也是對傳統家庭觀念的一種傳承。

新時代創新應用

毛筆的工藝和選料經過上千年的改進與發展,有著自成一套的製作體系,而這種純手工的精細加工工藝在現代仍有著強大生命力

在台灣,有一家百年傳承的毛筆世家,因為機緣巧合,他們將製作毛筆的技藝應用於製作專業化妝刷。

相比市面上品牌化妝刷的毛料多依據歐美人膚質挑選和製作,這家毛筆世家熟稔各種原材料的優劣,以百年的制筆工藝為基礎,挑選更為細軟、更適宜亞洲人細膩膚質的毛料進行製作,不僅柔和親膚,更易於抓粉,上妝更服帖。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家毛筆世家也發展出自己的化妝工具品牌,正式踏入專業時尚世界。

在今天,毛筆的應用並不因書寫工具的現代化而退出歷史舞台,相反,它因其深厚的內蘊而涉足更廣闊的領域。與其說是毛筆應用性的廣大,不如說是傳統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媒體運營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學資訊 的精彩文章:

這年頭,文人發起狠來老鼠鬍鬚都能寫字

TAG:尚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