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臉識別技術的背後:商業利益、安全監控與個人隱私

人臉識別技術的背後:商業利益、安全監控與個人隱私

人臉識別技術正在變得越發成熟。有公司近日聲稱,這一技術甚至能夠解讀我們的情緒並監測到可疑行為。不過,這對隱私和公民自由會產生什麼影響?

Affectiva公司演示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從「人臉識別」到「情緒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存在了超過十年。現在,人臉識別技術正被用於鎖定過境人群,解鎖智能手機,偵測犯罪人士,以及授權銀行轉賬等等。

不過有科技專家表示,近年來,隨著數碼視像和人工智慧(AI)的進步,這種技術正在飛躍式發展。例如有科技公司聲稱: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可以用於監測我們的情緒狀態。

從70年代起,就有心理學家聲稱,他們能夠通過照片和視頻中人臉的「微表情」來探測其背後隱藏的情感。而這家科技公司表示,現今的運演算法和高清攝像頭同樣可以準確、甚至更快速地完成這一過程。

iPhone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解鎖屏幕

「我們看到,人臉識別技術正被用作商業用途,」數據公司埃士信(IHS Markit)的視像監控專家奧立弗·菲利波(Oliver Philippou)說:「這種技術可能被用於超市走廊貨架,不是為了鎖定人,而是用來分析顧客的年齡和性別構成,以及他們的大體情緒。這能夠幫助超市制定對應的營銷策略和產品投放。」

市場調研機構明略行公司(Kantar Millward Brown)就正在使用由美國初創公司Affectiva開發的技術,評估消費者對電視廣告的反應。Affectiva會在經允許的情況下錄下人們的臉,然後用代碼逐幀記錄他們的表情,從而評估他們的情緒。

明略行公司的創新部門管理總監格拉姆·佩吉(Graham Page)說:「我們會採訪一些人,但是通過監察他們的表情,我們能得到更豐富的細微信息。你能準確地看到廣告的哪一部分是奏效的,以及勾起了什麼樣的情緒反應。」

顧客在超市選購的表情或被用作情緒分析

「情緒偵察」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爭議

而更具有爭議性的是,一些初創企業正以安保為目的提供「情緒偵察」。

比如,英國公司WeSee就聲稱,他們的AI技術能夠通過解讀一些未經訓練的肉眼看不出來的面部信息,來發現可疑行為。

比如,懷疑或者憤怒之類的情緒可能會隱藏在表情之下,並且和一個人當時所說的話不一致。WeSee指,他們正在與一家「高知名度」的執法機構合作,對被問話的人進行分析。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大衛·富爾頓(David Fulton)表示:「哪怕只有低清晰度的視頻,我們的技術也能夠通過表情、姿勢和動作來確定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或者行為意圖。」

「在未來,地鐵站台上的攝像頭可能會使用我們的技術來探測可疑行為,並將潛在的恐怖主義威脅報告給當局。同樣的措施也可能用在像足球比賽或者政治遊行之類的大型集會當中。」

WeSee公司的新技術可評估受訪者的情緒狀態

不過,菲利波對於情緒偵測技術的準確性有所懷疑:「就算只是人臉識別,都仍然有相當程度的誤差——最好的公司聲稱自己認人的準確率是90-92%。當你試圖去評估情緒的時候,誤差會更大。」

呼籲保護隱私權的活動人士也對此感到擔憂。他們害怕人臉識別技術會出錯,或者導致偏見。國際隱私組織(Privacy International)的弗雷德里克·卡爾圖納(Frederike Kaltheuner)說:「雖然我能想像,會有一些確實行之有效的使用方式,但是情緒監控、人臉識別以及人臉檔案收集所帶來的隱私問題是前所未有的。」

單是人臉識別本身就足夠有爭議性了。

人臉識別技術真的能準確辨別情緒嗎?

人臉識別帶來的爭議

今年五月,在英國斯旺西參加一場周末音樂節(Biggest Weekend)的狂歡人群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臉被掃描識別了——那是南威爾士警方的大規模監控措施之一。

警方使用了自動人臉識別系統(AFR),通過閉路電視攝像頭以及一套NEC軟體來識別「值得關注的人」,將他們的臉與一個記錄受拘留人士的資料庫作對比。結果,一名遭通緝的男子在「10分鐘內」就被識別出來並遭到拘捕。

不過,英國人權組織「自由」就認為,在其他的場合——比如去年在卡的夫進行的歐洲冠軍聯賽決賽上,曾出現過大量的錯誤配對。今年7月,卡的夫居民艾德·布里吉斯(Ed Bridges)在「自由」的協助下,開始了對警方採取法律行動。

原告認為,AFR侵犯了人們的隱私權,並且缺乏適當的監督。案件將進入英國高等法院審理。

南威爾士警方用攝像頭掃描人臉、抓捕嫌犯

但是,開展人臉識別研究的美國聯邦機構國家標凖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生物識別項目主管帕特里克·格羅瑟(Patrick Grother)表示,相關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可靠。

他將近期這方面的技術進步歸因於「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發展——那是一種機器學習的高級形式,能帶來比過去高得多的凖確度。

他說:「這些運演算法讓計算機能夠在不同的規模和角度上進行影像分析。哪怕臉部可能被太陽眼鏡或者圍巾等物件部分遮蓋,你都能夠更凖確地識別人臉。從2014年到現在,錯誤率已經縮小了10倍,不過沒有一種運演算法是完美的。」

WeSee的富爾頓說,他的技術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幫助人們更智能地分析既有影像。他還表示,WeSee對於面部情感的識別能力和人的肉眼是一樣有效的——「凖確率在60%-70%左右」。

科學家稱人臉識別技術越來越靠譜

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

儘管存在準確率和合理性的爭議,但人臉識別技術在一些國家已經獲得了廣泛應用,比如中國。

早在今年年初,中國警察就已經開始配備能夠進行面部識別的墨鏡,以識別嫌犯。該墨鏡允許警員快速掃描人群、拍攝可疑人員的照片,然後與警方的嫌疑人資料庫相連。如果有匹配結果,相關人員的姓名和地址等個人信息將被發送給警員。

河南省會鄭州的鐵路警方在今年春節前,率先用上了這款警務眼睛。當時,在鄭州火車站的四個進站口,都部署了佩戴新眼鏡的警員。

媒體當時的報道稱,這款新型墨鏡幫助警方抓獲了七名嫌犯,他們涉嫌包括拐賣人口、交通肇事逃逸在內的刑事案件。此外,警方還查獲了26名冒用身份證的人。

中國女警使用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墨鏡執法

類似技術還曾在去年八月的青島啤酒節上使用。在那場活動上,警方一共抓拍識別人臉圖像約230萬張,抓獲25名逃犯、19名吸毒人員。此外還預警具有扒竊前科的人員37名,其中當場抓獲作案扒手5人,驅離32人。

但批評人士擔心,該技術使政府擁有更多權力,並利用該技術來追蹤持不同政見者或少數民族的異見人士。

中國一直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攝像監控網路」。估計有1.7億台攝像頭已經到位,預計未來三年將安裝約4億台新攝像頭。其中許多攝像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進行面部識別——根據中國政府和媒體的說法,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註:本文原載於英國廣播公司BBC,本公號略有編輯、改動)

北京街頭的攝像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鋒報 的精彩文章:

終於等到你!外媒:俄海軍服役一艘能在790米水深工作特殊潛艇
中國戰略運輸機運20鯤鵬大批量服役 那它在世上排名如何?

TAG:全球鋒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