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剛經》:一部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金剛經》:一部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金剛經》是佛教的無上經典,裡面闡發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幫其經言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它是成佛必修的無上妙法。它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理,認為古往今來的一切聖賢、一切宗教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之人,只是在個人的得道程度、時間地點、所採用的方式方面上有所不同而已,它超越了宗教性而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金剛經》的三十二個品,主要講述的是大乘佛教的空性和慈悲精神,述說第八識如來藏之體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斷不常八不中道,並且闡述其體性清凈,不在六塵中了別,因此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就是說萬物本原是無形象的,世間所見物不過是本原的幻想,儘管人們賦予它們各種名稱,但本質上都是虛幻不實的。人們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了解的是假象,因此造成無過的罪業。《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所謂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告誡學佛之人,要修菩薩行,持大悲之心,發大宏願普度眾生,在實際生活中要了知緣生如幻的境界,生起大智慧,這種準則是大乘佛法的最高準則,金剛經在卷首、卷中、卷末都有強調。

《金剛經》著重談學佛的修證功夫。但修證必須有一定的理念根據,從經中某些精鍊的言說章句,可窺見其理論的卓越。「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一切皆為虛幻,即使是莊嚴的佛家聖地也是虛幻的。「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提挈了修持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修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以及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成就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自在、大解脫的佛的過程,守約施博、以簡馭繁。諸如此類言說章句,其義理幽微,融會貫通自成體系。

《金剛經》的文字簡潔,稍微通曉古漢語的人都可自文字上讀懂此書,只是需要了解一些佛教術語及專有名詞。但由於該經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通過表面的文字透徹地理解其本來的含義和價值指向,幫建議參照佛家術語和專有名詞的解釋閱讀文言文原文,畢竟現代白話譯者在翻譯過程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對照著白話譯文閱讀,難免會偏失原文的本意。

當然,《金剛經》不是要人們一定去學佛,去出家,每天燒香磕頭。事實上,學佛之前要先學做人,把做人的道理學到了,做人做成功了,學佛就可以成功了,這就像是蓋房子,要先把基礎打好,然後才能蓋房子,基礎打好了,然後房子就可以蓋好了。這也是《金剛經》的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色生香藍靜顏 的精彩文章:

家暴男:當他施暴時,他在想什麼?
那些驚艷的古風情話

TAG:活色生香藍靜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