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水下機器人「藍海」廣闊,產業化發展需乘勢加快

水下機器人「藍海」廣闊,產業化發展需乘勢加快

目前,水下機器人正在從軍用和科研領域,逐漸向企業級和消費級市場邁進,產業化發展已成大勢所趨,面對如此藍海,我國企業需要把握機遇,乘勢攻克相關問題,助力規模化市場早日成熟。

長期以來,各國都在致力于海洋科技的發展,我國作為海洋大國之一,也積極投身於這場研發熱潮之中。其中,水下機器人作為走向深海的戰略性裝備,格外受到我國的關注和重視,隨著「潛龍一號」、「潛龍二號」、「潛龍三號」等自主水下機器人的成功研製,我國已在水下高科技領域這一全球海洋強國的角斗場中佔據了有利地位。

而伴隨著在軍用和科考領域取得的突出表現,近年來,水下機器人逐漸走向企業級和消費級應用市場,被廣泛用於水下救援、船體與管道清理、水產養殖、休閑娛樂、水下維修等多個方面,在國家支持、企業加碼、技術升級等因素助力下,其正在迎來一個藍海廣闊的未來市場。

水下機器人「藍海」浮現

眾所周知,水下機器人具有十分明顯的應用優勢。它既能夠代替人進入一些特殊且危險的場景,也能夠在極端環境下進行生產作業,在早期的軍用和科考項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這兩點優勢也同樣被企業生產所看重。在當前自動化生產趨勢下,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拓展生產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同時,保護生產安全和員工生命安全也是企業的重要責任,對於涉及水下作業的企業來說,機器人的出現無疑開拓了企業的思維,給生產帶來了新的動力。

因此,當前不少企業將水下機器人用於管道航道、海洋工程、水電站、核電站、江湖大壩等項目,在企業級應用市場上打開了局面。

而隨著進入水下機器人研發領域的企業逐漸增多,國內又出現了更多具備新應用的產品。從潛行科技的Gladius消費級潛航器到天津深之藍的「白鯊MIX」,從臻迪的水下無人機設備「PowerDolphin」到吉影科技的「波塞冬1號」。每個產品所搭載的技術不盡相同,應用範圍從潛水娛樂、海產養殖到海底測繪等也都有涉及,從而催生出了一個新興的消費級市場。

當前,水下機器人已經走上了企業級和消費級兩大應用市場,而據相關數據預測,未來的全球機器人和無人機市場將達千億美元規模,並將保持高速增長持續擴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筆者相信,水下機器人將成為繼無人機之後,機器人領域的又一發展藍海。

產業化發展遭遇幾大難關

當然,由於水下機器人的發展目前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雖然國內兩大市場已經初步形成,行業內企業也不在少數,但水下機器人產業化發展還有一定距離。眼下,關鍵零部件和相關技術缺乏、產品研發到應用出現斷層、人才儲備薄弱等問題阻礙著行業的前進步伐。

在關鍵零部件和相關技術上,由於行業企業對水下機器人發展理念不一,缺乏頂層規劃和企業交流,導致生產出來的原理樣機看似不一樣,卻都只是一種低水平的重複研發,不僅浪費了經費,也讓技術始終難以發展。

此外,除了水下機器人自身技術外,配套技術的發展也會對其應用帶來影響,日前就有媒體報道,國產焊接技術的發展不良,最終阻礙了機器人水下作業的正常進行。因此,配套技術和機器人技術都是技術突破的關鍵。

在研發和應用斷層的問題上,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業生態體系沒有形成。在國外已經形成了從研究、設計、製造、應用、服務、科普、比賽、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一條龍體系的情況下,我國還處於單機奮戰的階段,對於行業的生態建設還沒有給予重視。

最後,在人才儲備上,具備機器人專業知識的人才儲備本就不多,培養周期也比較長,而我國又起步較晚,重視不夠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費等現象,因此造成了在人才方面的跟不上和嚴重滯後。

未來三方面著手乘勢攻堅

面對現有的幾大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我國水下機器人要實現產業化發展,就必須把握髮展機遇,乘勢攻克難關。目前可從這三方面著手:

首先,要加強資源整合,帶動多學科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實現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行業、企業與高校、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資源互通,從行業高度進行頂層規劃,進行體系化、系統化的多學科、多技術、多方面突破。

其次,要加強技術轉化,將技術研發向實際應用落地,以應用為導向、企業為主導、高校為支撐進行產業化建設,讓新技術、新裝備能夠快速形成產品投入市場,最終轉化為企業重要的生產力和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最後,要對水下機器人發展做出一個準確的定位,以無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為發展方向,在這個定位上進行技術攻堅、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在這個方向上進行新技術引入、新功能提升和新市場開拓。

未來,水下機器人不管是作為國家海洋科技實力的象徵,還是企業和日常消費的重要產品,其發展都擁有光明的前景。如今藍海已現,未來發展便只剩風雨兼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日益凸顯,三化合一助力未來發展
新零售應用領域逐步擴寬 品質服務仍是核心所在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