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擺脫絕望感,走出迷惘泥淖,學會把握和運用4個方法

擺脫絕望感,走出迷惘泥淖,學會把握和運用4個方法

好不容易考入著名院校,在一位院士門下讀博士,這讓小張興奮不已。但隨著學業深入,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對指定閱讀的大量外文文獻感到頭痛,實驗數據也不理想,而導師頻頻催促拿出實驗報告,家人殷切希望如期畢業,這一切如同大山壓得小張喘不過氣。多次努力失敗後,小張感到悲觀失望,他經常跟同學哀嘆「自己太失敗,不該來讀這個博士」!最終,他被自己的絕望帶向了死亡——選擇跳樓結束一切……

像小張這樣的悲劇,不僅僅是孤案。那麼,在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面對期望值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時,作為每個人而言,如何才能擺正心態,擺脫一段時間內的深度絕望感,走出困惑迷惘的泥淖,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過得得更充實、更美好?下面幾個方法值得學習把握和運用。

擺脫絕望感,走出迷惘泥淖,學會把握和運用4個方法

方法一、利用自己的支持系統

為了自己的夢想,我們總是全力以赴,大腦和身體的各部分都處在工作狀態中,時間長了難免讓我們疲憊不堪。當失望傳來時,身體會收了「停止,別幹了,這事沒結果了」的信號,緊張的身體立刻就鬆弛下來,來配合著內心的傷痛,兩腳踏空的感覺讓自己感到發虛。

此時,親友團就是你強大的堅實後盾。想想你因為忙碌多久沒聯絡他們了?和朋友小聚一下,互相交流一下生活的挫折,你會發現原來大家都不容易,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和挫折,相比之下,自己那點事,其實就是個小土坡;跟家人和親戚多親近些,我們會發現,雖然自己進展不順,但他們依然愛你,關心著你,你也許沒有擁有希望實現的喜悅,但你一直都被親情縈繞著,生活對你並不是一無所有,你還擁有著很多很多的人生財富。


方法二、用積極的眼光看待挫折

我們感受到太多的失望,很容易忽略挫折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雖然絕望是挫折的情緒產物,但挫折也如同一個智者,給我們提示生活的智慧,這將是我們寶貴的人生財富。

挫折的積極意義在於:其一,它告訴我們用某種方法行不通,那麼我們就需要思考,還有別的途徑可以達到目的嗎?愛迪生髮明燈泡嘗試了兩千多種辦法,每次都有人替他惋惜,勸他打退堂鼓,可他總是說,「我沒有失敗,我知道了這種方法不行。我還要換一個方法。」其二, 挫折會促使我們心理成長,塑造我們堅強的人格特質。比如香港女星沈殿霞的女兒,在面對母親病重的現實時,經過短時間的調整,很快就褪去了叛逆少女的習性,讓自己堅強,變得懂事又體貼。

方法三、正確面對失望的歸因

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有一個對事件的歸因過程,就是如何解釋自己的失敗。

心理學家海德提出了著名的歸因理論,該理論有兩個要點:

其一,歸因是指向內部還是外部。如果指向內部,就是將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屬於「內控制」型,比如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行」,「因為長得太丑了」,「我沒有好好準備」,「我不是經商的那塊料」,等等。另一種則是將原因歸結在客觀環境和他人身上,是「外控制」型歸因,比如,「都怪老師出的題太難」,「上司偏心眼」,「那個女孩子太花心了」等等。

其二、歸因是可以控制的還是不可控制的。如果認為原因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改變的,那麼個體就不容易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比如一個中學生高考落榜,如果他認為是病情耽誤了複習,那麼他就不至於絕望,而滿懷信心選擇復讀;而如果個體認為歸因是無法控制的,那麼他的絕望感就深重得多,例如另外一個學生落榜,他認為自己很笨,智商低,那高考失利的陰影就難以消除。

任何事情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外界的環境、機遇、運氣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能夠客觀地分清內因和外因、是否可以控制,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方法四、降低期望值,重新設置目標

有時我們絕望,其實是我們沒看清楚自己的實力就貿然出擊行動。所以正確地認識和估計自己,設置合理的目標就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問題。有了失敗和失望,可以讓我們從這面鏡子里看清楚自己的分量。

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實力,把目標定低一點,把希望重新安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那麼,什麼位置合適呢?就是在你目前的實力再稍微高一點的地方,經過努力剛好可以達到的地方。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衛所-李則宣、黃任之)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按揉少府穴,告別夏日小情緒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呂仁和:自創「十八段錦」操功法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