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催生萬億美元市場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成商業化首選

催生萬億美元市場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成商業化首選

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路測進程也穩步推進。各大企業紛紛將計程車視為自動駕駛商業化首要場景,據預測,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美元。

雖然「新能源」、「純電動」依然是汽車領域的熱詞,但是很顯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才是汽車產業當前最受關注的技術方向。鑒於自動駕駛汽車獨特的優勢與光明的前景,世界各國紛紛將其視為汽車產業未來變革的核心,不斷深化戰略布局,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以促進本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

目前,坐擁谷歌、通用等一眾巨頭以及特斯拉、Uber等實力新貴的美國,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上依然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德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則奮起直追,憑藉各自在汽車產業、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等不同領域的優勢,試圖打破美國統治地位,贏得各大話語權。

產業鏈合作成大勢所趨

國家之間圍繞自動駕駛展開的競爭日益激烈,但是相互合作也同樣愈發深入。日前,中國領導人訪德期間,中德兩國就在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問題上達成共識,簽署了《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未來將在多方面全力推進相關合作事宜。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起先,自動駕駛企業之間的發展戰略不同、研發路徑不同、商業化選擇不同,相互競爭也趨於白熱化。不過,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研發成本的不斷上升,商業化變現的難度提高,許多企業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規劃,大包大攬的「風氣」也逐步改變。

如谷歌等科技企業,放棄了自主造車;還有更多的傳統車企,選擇了和科技公司合作。甚至是零部件企業,也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中來。科技企業、傳統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在合作趨勢愈發凸顯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產業鏈逐漸形成,不少企業也開始組建聯盟,採取縱向合作、橫向競爭的方式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與商用。另外,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也日趨成為自動駕駛產業鏈中的重要角色。

2018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的產業鏈合作趨勢再進一步,更多企業選擇了尋找強援,一起做大蛋糕。據不完全統計,半年多的時間裡,已經有Waymo與捷豹路虎、采埃孚與佛吉亞、蔚來與博世、戴勒姆與清華大學、寶馬與百度、奧迪與華為、長城華冠與四維圖新等眾多企業達成了合作。

出行服務開啟商業化大門

從獨行到攜手同行、從競爭到尋求合作,自動駕駛企業的不同選擇體現了這一領域的趨勢轉變,也體現了各大玩家對於加快推動商業化、儘早實現利益變現的根本訴求。無論對於哪一家企業而言,賺錢始終是最基本的目標。

近兩年,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已經實現了從L2級輔助駕駛到L3級、L4級的跨越。雖然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還不成熟,但是能夠邁進這一台階,依然給不少企業帶來了信心。

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宣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量產計劃,量產時間主要分布於2018年至2023年之間。其中,百度已經聯合金龍客車實現了自動駕駛巴士的量產,奧迪也宣稱推出了L3級自動駕駛量產汽車。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動駕駛商業化也加速落地。藉助共享出行生態帶來的出行服務市場增長機遇,各大自動駕駛企業紛紛將計程車作為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首要場景。除了行業領頭羊Waymo之外,戴勒姆、Uber、博世、Lyft、通用等企業都宣布將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或創造萬億美元市場

眾所周知,隨著網約汽車產業的發展,共享出行風靡全球,成為最受關注的新興業態之一。未來,移動互聯網在出行服務中的重要性還將持續上升,共享出行市場也將不斷增長,這無疑是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巨大機遇。

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化普及,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城市頑疾,釋放更多交通客運資源,為人們帶來來更好的出行服務體驗。屆時,人們不用在糾結於停車、堵車等問題,而是能夠享受作為一個乘客的悠閑時光,可以將通勤時間用來休息或者工作。業內專家分析,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費用甚至會比傳統計程車更低。

對於上班族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消息;對於經濟增長來說,人們擁有更多的可利用時間,也就意味著有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據專業統計機構預測,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出行服務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萬億美元級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我國伺服電機發展邁入新征程,國產替代需全力加速
內鬼事件接連發生 自動駕駛網路安全如何保障?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