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藏往西,遇見原味西藏

西藏往西,遇見原味西藏

沒有性格的人到不了阿里的,因為它位於西藏的最深處,蒼涼奇駿、桀驁不馴。

它看似無情,總是縱容狂風暴雪的肆虐,卻在乾冷的高原孕育出了星羅棋布的湖泊和條條河谷;

它看似高冷,以海拔和低溫拒絕著人煙,卻又庇佑著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在這裡自由奔跑;

它看似蠻荒,遠居邊陲,空曠貧瘠,卻見證著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的興衰。

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往西才是真西藏。天地蒼茫,卻可以洗凈眼眸中的凡塵;山河成詩,時間在這裡彷彿凝固。

有靈性的神山聖湖

在藏人眼裡,萬物莫不有靈,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個湖,都有神靈居住。阿里,這片杳無人煙的土地,卻很得神靈眷顧。

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這裡相聚,綠寶石般的大小湖泊被撒在這裡,它們一起裝飾著神的居所,顯示著神的力量。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其峰頂似金字塔,終年雲霧繚繞,日照金山之時,莊嚴神聖,堪稱自然天成的神殿,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它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被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認為是世界的中心,每年吸引著來自藏區、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方的朝聖隊伍。

與岡仁波齊遙遙相對的是納木那尼峰,寓意「聖母之山」。

傳說它原是岡仁波齊的妻子,因為「丈夫」的移情別戀而出走成山,孤零零地屹立在天地之間,注視著岡仁波齊,默默訴說著對「丈夫」的愛戀與幽怨。

而讓岡仁波齊愛上的瑪旁雍也沒有逃脫厄運,變成了一個湖泊,即瑪旁雍錯,成了西藏三大聖湖之一一,靜靜的躺在岡仁波齊和納木那尼峰之間的山坳里。

如果說岡仁波齊代表著陽剛的太陽,是「父神」;那麼,瑪旁雍錯就是柔美的月亮,是「母神」。在這片日月生輝的山湖之間,普通人即使在這裡停留片刻,也可得到神的眷顧。

緊緊的依靠在聖湖瑪旁雍錯的旁邊的拉昂錯,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故稱「鬼湖」。湖周植物絕少,湖水蔚藍如洗,同樣美不勝收。

其他阿里比較知名的神山聖湖還有希夏邦瑪峰、扎日南木措、班公錯等,它們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大美和動人傳說。

律動的原始生靈

在阿里的西北,有一片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的台地,昆崙山、喀喇昆崙山、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幾條漫長延綿的山脈構成了台地的邊緣,這就是羌塘無人區。

這裡自然條件惡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被稱作「人類生命的禁區」。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裡也成為最好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時常可見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等等大型稀缺動物成群結隊的出沒其間,代表著上演著大草原的生命協奏曲。

藏羚羊為我國獨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被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

它常年棲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在羌塘高原上,可經常看到成群結隊奔跑的藏羚羊。

藏野驢外形似騾,體形和蹄子卻都較家驢大許多,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等,對寒冷、日晒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好集群生活,奔跑起來勇猛迅捷,氣勢十足。

氂牛外表狂野,內心溫和,耐苦、耐寒、耐飢、耐渴。對高原牧民來說,它們渾身都是寶。既能擠奶、還能吃,既能幹活、又能騎。

最早的西藏之光

阿里是最早的西藏,這裡是西藏早期文明象雄文明及其繼承者古格文明的發源地,誕生了西藏最原始的宗教雍仲本教,衍生出了藏族文字,現今西藏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烙印著古代阿里的影子。

古格王國是公元10-13世紀存在於阿里的地方政權,它不僅是吐蕃王朝命脈的延續,而且還承接了遠古時代的象雄王朝。

而在300年前,強盛的古格王國卻於一夜之間突然從歷史上消失,只留下了這座王朝遺址。

如今高高的古格遺址如同一位陷入沉思中的老人,斑斑駁駁地充滿了蒼涼。

托林寺坐落於扎達縣城西北的象泉河畔,是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

它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以及西藏本地建築的風格,雖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仍殿宇林立,佛塔高聳。

普蘭古道有著千年的歷史,是自古至今中國與南亞國家進行邊貿交往的古商道,也是印度等國宗教徒們通往普蘭縣神山聖湖的捷徑。

在這裡,前來交易、運貨的印度、尼泊爾商人以及購買商品的遊客絡繹不絕。儘管歷史上時有邊境紛爭,但正是貿易與朝聖,讓普蘭溝成了中、印、尼三國邊民往來的「生命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逍遙遊號 的精彩文章:

50個代表意象,體味西藏從這裡開始……

TAG:逍遙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