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媽媽」刷屏:不懂得體退出的母愛,是如何毀掉一個男人的!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讀 行
不懂得體退出的母愛,
是如何毀掉一個男人的!
文|樹樹
最近有檔綜藝節目很火,拍攝的是四位大齡單身男明星的日常,他們的媽媽則在演播室邊看邊討論。
其中最有爭議的便是朱雨辰母子的相處模式了。
朱雨辰和媽媽
一位媽媽能對兒子保護、照顧到什麼程度?
看了朱雨辰媽媽對39歲兒子密不透風的愛,真的很令人震驚!
節目一開始,朱雨辰冰箱里整齊地塞滿了各種蔬菜魚肉,三下五除二就弄了一桌子菜招待朋友,生活能力甩其他人一大截。
但隨後朱媽媽爆料這些其實都是自己帶來的,兒子做的半成品。平日她會把排骨焯水,肉絲切好,都按一次的量包好。
看到這裡大家只是感嘆朱媽媽細心,但下來的事著實令人目瞪口呆。
怕兒子上火,她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朱雨辰熬湯,已經堅持10年了!
為什麼要四點起?因為8點前弄不好,午飯晚飯都沒法做了,看得出來,她真正把兒子的一日三餐當成了工作。
但這也不過是朱媽媽偉大母愛的冰山一角。
採訪中朱雨辰吐槽說自己拍戲媽媽一定要跟組,以確保兒子能隨時隨地吃上自己做得飯。
朱媽媽幾十年來嚴格奉行一個宗旨就是「不管兒子走到哪裡,我都要給他準備一個溫暖的廚房」。
別人家媽媽看到孩子會做飯,能照顧自己高興還來不及。
然而朱媽媽因為兒子做了一桌菜,居然還挺好吃的,竟然內疚自責了好幾天。
於是,70多歲的她,當機立斷背著80隻大閘蟹風塵僕僕地從上海趕到北京,照顧兒子。
如此忘我的付出真的快樂嗎?對此,朱媽媽嘴上說不開心很無奈,實際卻笑得很踏實。
想來,畢竟朱媽媽是用整個生命在對兒子,又怎會不開心呢?
當然,作為一個用生命去愛兒子的母親,她對朱雨辰的「愛」也滲入到他生命的方方面面。
工作上因為擔心兒子受傷,居然不讓兒子接打戲,接也只能是兒子打別人的(懵逼.jpg)。
除此之外,朱媽媽還會蹲守兒子貼吧,給兒子投票,遇見黑粉能氣得幾天睡不著覺,甚至隨時監控兒子心理動向,每天扒著朱雨辰的博客抄……
她不僅在工作中無處不在地關注朱雨辰一點一滴,感情上更是「憑實力讓兒子單身」。
其實,看了朱媽媽對兒子的上心勁兒,大概能料想到這位婆婆對兒媳會有怎樣的要求了。
節目中朱媽媽上來就講明:兒媳必須是賢妻良母!
有嘉賓表示早就不是男耕女織的時代了,朱媽媽權當沒聽見,並進一步強調:女人嫁到這個家,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言下之意就是,我都能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
這些看來有些可笑的標準,絕非說說而已。
朱雨辰的每段感情她都知道,也都會幹預。講話語氣里透著掌控一切的霸氣。
說到朱雨辰的戀情,公開的有兩段,一是初戀湯唯,二是姜妍。
想到朱媽媽的爆料, 很難說這兩段感情無疾而終與朱媽媽沒有關係。
當時朱雨辰曾與姜妍節目秀恩愛,有一手好廚藝的姜妍都開始學煲湯了,所有人都以為好事將近,卻一拍兩散。
朱雨辰也曾在節目中爆過,兩人發生過爭執,姜妍質問:
「你覺得我適合你,還是覺得我適合做老婆」
那這種令人窒息的愛,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
就是沒有任何人感到幸福。
朱雨辰多次吐露「和母親的相處壓力太大,遲早會把自己搞死」,面對母親的呵護,覺得很累,很無奈」。
對於母親過度的呵護,朱雨辰百般反抗過,但這種感覺大概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無處著力。
知道她是愛你的,看著她為自己操勞,做兒子怎能忍心傷她,糟踐她的心意?最後只能自己消化,自己忍。
媽媽是改不了了,那就改變自己去包容。
這樣的朱雨辰,有點令人心疼。
想到節目中一個片段,朋友走了,朱雨辰有些落寞,這樣問自己:怎麼就沒有一個人願意在我身邊嗎?
當時朱媽媽眼睛紅紅的,肯定心疼兒子。
但她卻沒有想過,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願意留在朱雨辰身邊?難道不是因為她佔據了兒子周邊太多位置,以至沒有人能插足嗎?
其實比起朱雨辰被母親包裹得難以呼吸,朱雨辰的姐姐更令人心疼。
節目中,有人問到姐姐的感情狀態,朱媽媽笑著說:
「我女兒已經不想結婚了,她恐婚。」
原因是姐姐覺得自己沒辦法像媽媽照顧弟弟一樣照顧孩子。
母親的價值觀、婚姻觀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節目播出後,網友們覺得朱媽媽很奇葩,她將母愛築成了一堵牆壓得兒子女兒喘不過氣。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媽媽實在不少。
前兩天表妹到青島入職,家裡來了5個長輩送她,姑媽從煤氣有沒有,到馬桶通不通,芝麻綠豆問了個遍。
臨走還加了表妹室友的微信,囑咐人家好好照顧自己女兒。搞得小姑娘一臉懵逼,要知道表妹27歲研究生畢業,身高近180。
表妹無數次跟我吐槽,說:「不管多少歲,不管多高大,在她媽眼裡她都是個襪子都不會洗的小寶貝。」
姑媽恨不能一輩子綁在女兒身邊,為其服務到老。
但這種無時無刻為孩子「奉獻」的覺悟,真的就是愛嗎?
《愛的藝術》對母愛大致有過這樣的描述:
不成熟的母親,把孩子視為自身的一部分,她對孩子的愛很可能是一種自戀,不過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
說直白一點就是自私。
這樣的愛非但不能成就孩子,早晚會毀了孩子。
前段時間北大畢業生與父母的決裂信刷爆網路,王猛作為家中獨子,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的控制中,高中時他想去離家遠的優質高中上學,被母親無情拒絕,讓他就近讀書方便「管照」。
同學爆料,雖然學校離家幾步路,但只要下雨,王猛媽媽就會拿著傘在教室門口等他,持續整個高中。
後來讀了大學,她每天打電話向同學老師詢問王猛的學習生活情況。王猛在信中質問,這是愛嗎?這分明是控制和窺探。
這樣成長起來的王猛拿著高學歷,卻因為動手能力欠佳,無法與人溝通,求職屢次受挫。
中國式親密關係有一個通病,就是沒有界限感。我是你媽你就必須聽我的,我為了你好,你為什麼不聽話?這樣的說教比比皆是。
「好」難道不應該以接受對象的感受為標準嗎?若孩子感到不舒服,感到壓抑沉重,所謂「付出」又怎能稱之為「好」?
沒有邊界意識的一味付出不是愛,而是害。
相信大部分母親都是愛孩子的,也卻有很多母親分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一天24小時守著孩子就是愛嗎?
從吃喝拉撒,到求學戀愛結婚生子一手全管就是愛嗎?
還是說將自己的一生與孩子捆綁在一起,完全喪失自我就是愛?
我想對於這個回答,最有發言權的不是媽媽,而是孩子。
作者拾遺君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兒子奧斯卡出生後,張艾嘉也曾鬥志昂揚地為孩子包辦一切,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未來的出路都有明確的規劃。
奧斯卡的一切都在媽媽的掌控之中,直到6歲時奧斯卡被綁架。
從那之後,張艾嘉不再要求兒子「做這做那」,而是由著奧斯卡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後來有一次他們去埃及玩兒,奧斯卡在獅身人面像前突然對張艾嘉說謝謝,她的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學生,他沒謝我。我讓他成為當紅童星,他沒有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沒有謝我。現在,他終於說了一聲『謝謝』,就因為我把自由還給了他。」
真正的母愛,真正能令孩子快樂的母愛,絕不是恆久的掌控與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就像紀伯倫詩中所說: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並不屬於你。


※《我不是葯神》中最戳心的7個瞬間
※你在哪一瞬間情緒爆發過?有20000個人說出了他們的答案
TAG:一讀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