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雨辰39歲還單身,能全怪控制狂媽媽?

朱雨辰39歲還單身,能全怪控制狂媽媽?

文/鳥鳥醬

不是我杠精,

難道媽媽是個控制狂,

你就要束手就擒?

最近,男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因為在節目中說了一句「女人就該做賢妻良母」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網路

節目組、嘉賓、網友全都對這位媽媽的話憤憤不平,指責她重男輕女、耽誤了兒女大半生。

圖片來源:網路

媒體報道直接以「湯唯粉絲感謝不娶之恩」為題,慶幸湯唯作為朱雨辰前女友,沒有嫁給這種家庭。

圖片來源:網路

娛評公眾號蘿嚴肅直接說,朱雨辰媽媽的這種愛,是害。

圖片來源:網路

的確,朱媽媽的言行讓人忍不住翻白眼,但她其實沒有影響到旁人,為什麼卻能引發輿論那麼激烈的反應呢?

我想是她戳中了太多年輕人內心的痛點:

在中國式家庭里,誰沒受過父母控制之苦,誰沒受過婆婆干涉之苦?大家都在朱雨辰身上看到了自己,在朱媽媽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婆婆,只能群嘲朱媽媽來發泄不滿。

但當所有人都把矛頭對準朱媽媽的時候,我卻想對朱雨辰說一句:

別躲在你媽身後扮受害者,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一、朱媽媽,一個典型的中國父母

這位71歲的媽媽,來自農村,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在用整個生命對待我的兒子。」

圖片來源:網路

「我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

圖片來源:網路

還自稱 「在家裡頂兩個菲佣」。

圖片來源:網路

維嘉聽完她的話後總結說,「她自己的生活就是幫子女打理一切。」

圖片來源:網路

這樣忘我、付出的愛,結果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讓兒子壓力山大。

圖片來源:網路

從2011年的一個採訪可以看到朱雨辰和媽媽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琴要是沒練好,我媽就掐我,掐得我胳膊都紫了。還試過自殘,就是淋雨啊,吃生豆角什麼的,常常在想如果生病不用練琴就好。

當年考中戲不考上戲,也是因為想有一天能夠離開媽媽,自己一個人生活。

剛上大學那會,我還挺尷尬的,我媽送我來學校的時候,幫我鋪床,還問跟我同個宿舍的同學們打不打呼嚕。

我每部電視劇、電影我媽都會看。她最怕看我被打的戲。(這時朱媽媽在旁邊說,「所以我就求他,我說兒子媽媽求你,以後別再接這種被人揍你的戲了」)

還會上網看一些網友給我的評論,看到不好的帖子就會生氣。

自從有了微博之後,我媽常常就是坐在電腦前面抄我的微博,每條都抄。老人家在電腦前面經常坐好幾個小時,之前我都打算再也不寫微博了,結果我媽說不寫微博就抄我博客去……

似乎在朱媽媽眼裡,讓全世界都圍著兒子運轉,就是愛

可實際上,兒子的意願又是什麼呢?她似乎也不在意,只想讓兒子以她的方式去生活。

朱雨辰在節目中廚藝不錯,也很愛收拾家裡,看起來是節目里唯一一個懂生活的男藝人。這在他媽媽眼裡卻是:兒子太能幹說明自己沒盡到照顧兒子的責任,於是專門搬到北京照顧他。

堅持十年每天4點起床熬梨湯,也逼著兒子每天喝逼了十年。讓朱雨辰忍不住說出這樣的話:「我在你眼裡還是個人嗎,我怎麼覺得我就是個桶,你有什麼就往裡面倒。」

圖片來源:網路

朱雨辰外出工作,她一定要跟組,「她做起飯不管哪兒,五星級酒店也給你做,民宿也給你做」。

圖片來源:網路

在面對兒子戀愛對象時,她的意願里似乎只有自己的要求。

第一條很像選空姐:不能「穿得太露」,不能「過於輕浮」,長輩在的時候不能坐在沙發扶手上。

圖片來源:網路

第二條很像選管家:要「管管他,早點回來,別亂喝酒,生活規律,別使性子」。但從節目看來朱雨辰根本不是那種不會照顧自己的人。

圖片來源:網路

第三條很像選傭人:「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該做賢妻良母,把你娶進門你就應該擔起你的責任。」

圖片來源:網路

聽到這話連旁邊的大張偉都忍不住插嘴:「也不應該吧,男耕女織已經過去多少年了……

圖片來源:網路

她嘴上說「兒子喜歡的我就喜歡」,卻根本只是一句空話

因為一直干預兒子的感情,以至於兒子完全不和她交流。

圖片來源:網路

另一方面,朱媽媽的賢妻良母觀讓女兒有了婚姻恐懼。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維嘉說,「因為女兒做不到你這樣,她就不敢邁出婚姻這一步。」

圖片來源:網路

女兒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似乎也被塑造出對婚姻的想像,女人在這樣的婚姻里就是一個家庭服務員,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

這種婚姻預設,恐怕也是許多女性選擇不婚的原因之一。

二、朱雨辰,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子女

面對母親貼身控制,朱雨辰從高考時就曾試過逃離:

「當年考中戲不考上戲,也是想能離開媽媽,自己一個人生活。」

之後也有各種反抗:

爭吵。他在和媽媽溝通不了時說過:「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圖片來源:網路

抗議。當媽媽屢次干涉自己的戀愛後,他開始拒絕交流。

控訴。在節目上,他會坦白說出自己對媽媽的不滿。

這些都是他做過的反抗

但在最近的這期節目里,我們看到的卻是朱雨辰放棄反抗、順服母親。

而這個順服的他,顯露出了孤獨、悲傷的一面。

送朋友們離開後,他在門口站了很久:「你們走了我還得面對一個漫長的黑夜生活。」

圖片來源:網路

求狗狗不要走留下來陪他

圖片來源:網路

頹然地倒在狗窩裡睡去

圖片來源:網路

朱雨辰的現狀,在節目嘉賓、媒體那裡,都看成是被媽媽過度控制造成的。

朱雨辰自己,似乎也這樣認為。

他多次在不同節目上,講述媽媽控制他的各種奇葩事件。表露自己的壓力。

圖片來源:網路

可是,這些埋怨,在我看來更像一個未成年孩子的埋怨,因為不能經濟獨立,不得不受控於父母。

而實際上呢,朱雨辰今年已經39歲了。

從高考試圖離開家到現在,20年過去了,他仍然把自己的不快樂、不自由歸咎到媽媽身上。

從主持人、嘉賓到網友,也都支持他作為一個受害者去面對他媽。

為什麼沒有人意識到,朱雨辰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大部分的責任呢?

他可是個成年人啊!我們對於成年人的要求,已經那麼低了么?

GIF

圖片來源:網路

朱雨辰說,自己嘗試過反抗,但最後總是因為「」、「心疼」就變成了束手就擒

「大部分時候我是會跟他們搏鬥一番,然後再接受。自己想想又何必呢,橫豎是個接受,你又何必搏鬥那一番呢,對不對?」

「我沒有想去擺脫什麼,只是覺得想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到,有這些值得讓我為他們付出的這些人,我覺得這一輩子這樣也不錯。」

他覺得,這種讓步和「接納」「是因為」。

圖片來源:網路

而他的這些讓步、心疼,換來的是媽媽更加介入他的生活。

他埋怨媽媽每次都做太多飯吃不完,卻因心疼媽媽做飯辛苦都留下了。

於是媽媽繼續做很多飯。

他不滿媽媽逼他天天喝梨湯,卻壓抑自己,每天照例喝下。

於是媽媽進一步給他熬制更多樣的湯水。

他有過喜歡的女朋友,但媽媽對女友的要求似乎比他要強勢。

於是我們看到朱媽媽津津樂道自己的兒媳觀,好像兒女婚姻要由她決定,卻聽不到朱雨辰的一句反駁。

GIF

圖片來源:網路

他一次次的束手就擒,讓媽媽變本加厲。

而「心疼」,成為了朱家母子喜歡用的一個理由。

朱媽媽因為「心疼」兒子做飯就搬到北京去,干涉他的方方面面。

而朱雨辰,因為心疼母親,而放棄反抗。

但一個關係除了「心疼」,還需要理智,需要自主權,需要尊重呀。

可這些在他們的關係里,似乎都消失了。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關係。

GIF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說朱媽媽是一個最典型的中國式父母,那麼朱雨辰就是最典型的中國式子女。

面對父母的關愛,中國式子女總是無力抵抗。

哪怕這種愛是過界的,哪怕意識到這是控制,他們也寧願承受,而無法戰勝情感上的虧欠,拿回自主權。

所以,

一方是父母以愛之名,控制孩子。

另一方是孩子以愛之名,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自主權。也同時放棄了對責任的承擔。

就像朱雨辰的諸多埋怨,似乎都暗含了一句潛台詞:

「是媽媽介入了我的生活,才造成了我今天的無奈。」

但是,一個人的生活真的是別人可以完全決定的嗎?

難道束手就擒的自己,就不該負起責任嗎?

GIF

圖片來源:網路

三、反抗,只有放下相互控制的慾望

說到控制,不能只看到是朱媽媽在控制兒女。

其實,朱雨辰一直把生活自由的期望寄托在媽媽的改變上,而不是為自己生活樹立邊界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控制的慾望呢?

人人都有控制的慾望,一種是對內控制自己,一種是對外控制他人和環境。

美國心理學者朱利安·羅特(Julian Rotter)曾提出「控制點」(locusof control)的概念:

若你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你的控制點就落在內部。

若你認為生活、決斷、感受都是環境制約或命運操弄,你的控制點就落在外部。

這個「點」看似小,卻會深刻影響你的所思所為。

(摘自游識猷文章《控制狂也能有好人生》)

GIF

圖片來源:網路

所以朱雨辰眼中自己的不順、孤獨,都是由於媽媽的介入。

但他忘記了,他可以把控制點從外轉到內,轉而控制自己。

比如,控制住自己一時的心疼,控制住那些不理智的愧疚,不為媽媽的苦肉計所動,堅決走自己的路。

這也是為生活設立邊界的起點,讓媽媽越來越感覺到你的力量,無法再輕易介入你的生活。

這很難,但這才是全權掌控自己生活的態度啊!

39歲的朱雨辰,也許花了很多時間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以為的接納,其實是放棄

而那些被朱媽媽一言刺激到的網友們,是不是也一樣,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點,在外而不在內呢?

親子關係也好,親密關係也罷,即使很難,但你總是有機會控制自己的人生,跳脫出自己不甘心的現狀的。

成熟點,為自己負責,我們都已經不是一兩歲的人了。對吧?

後記:

商討稿件時,小愛和鳥鳥醬提起,這篇文章或多或少有一些「譴責受害者」的意味。

鳥鳥醬說:我真的是在譴責「受害者」,但知我者謂我心憂,我其實是想反對這種「受害者情結」。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實際的施暴者,卻看不到「受害者情結」這些無形的施暴者。

造成這一切的當然不是你,但大多數情況下,你或多或少有一些改變的機會,決定權在你。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性說愛 的精彩文章:

TAG:談性說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