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戰硝煙正濃,央企該如何出手反制?關鍵點來了

中美貿易戰硝煙正濃,央企該如何出手反制?關鍵點來了

為應對貿易戰,還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開放型的市場體系,積極吸收外商投資,國企要加強與境外投資者的合作,主動利用國際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提升製造業水平,穩定實體經濟,鞏固中國製造業的世界地位,並且在謀求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7月13日,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很大成就,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堅定信心,奮起直追,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

如何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中央企業在其中應發揮哪些作用?聽聽業界人士的觀點。

推動人工智慧科研創新

央企要主動維護應用市場

作為改變人類活動和社會運行邏輯的關鍵核心技術,人工智慧受到眾多國家的高度重視,中美均在其中。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坦言,中美之間在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能力和技術生態建立上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但這個產業剛剛起步,總體來說大家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中國有人口規模和數據優勢,應用市場廣泛,從發展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角度,我們尤其要重視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現在看來,基於互聯網的人工智慧應用已經取得成績,但實體經濟和人工智慧的結合還需要政策推動,比如裝備工業,加上計算機的視聽覺能力我們是有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產生智能化工業機器人等新裝備業的爆發。另外,在智能化終端產品和服務研發方面,中國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徐波稱。

雖然發展各有側重,但在徐波看來,人工智慧的全球化合作是大勢所趨:「比如自動駕駛,沒有一種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在不同的路面和交通規則下都能跑得很好,美國有美國的規則,中國有中國的,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廣泛造福全人類;醫療也是個與人工智慧可以高度融合的領域,有很多值得中美合作的場景,比如美國在醫療診斷知識和規則領域積累了很長時間,中國則有大量的醫療數據,兩者可以在合作中創造出新的診斷技術革新。」

對於關鍵領域的原始創新,徐波認為原始創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也尤其重要:「沒有應用就沒有技術的成熟。在建設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環節,在更具挑戰性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廣中,央企應承擔更多責任、發揮更大作用。底層技術以及應用推廣都是硬仗,要打贏這場硬仗,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與央企必須聯手將有利於推動實驗室技術的大面積應用。我們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推動科技領域改革開放再出發,我們的體制機制還有很大優化空間,建立央企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舉措等非常關鍵。」

合作的前提是安全。在徐波看來,IT技術從PC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慧時代,技術一直在革新,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底層技術,也有對應的應用場景。「目前,雖然應用領域我們做得很好,但基礎設施方面對外依賴度還很高,我們須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初期加強演算法、晶元和應用等突破和協同,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基礎平台。」

公益類國企應對挑戰

商業類國企提高競爭力

「在『美國優先』戰略下,美國將失去盟友。同時,美國正試圖徹底改變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成為全球化的阻礙。在此背景下,中國通過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自己的事情,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這一過程中會給美國帶來一定壓力。美國為遏制中國高端製造業發展發動的貿易戰短期內不會結束。當前,我們採取反制措施,但也要明確看到,貿易戰向來沒有贏家,有效應對的策略,除了算經濟賬,更要從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長期關注國際貿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他這樣表示。

桑百川提出,在複雜的發展環境中,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脊樑,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對於國企分類改革思路要充分理解,公益類國企要儘力彌合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挑戰;商業類國企要提升全球競爭力。具體來看,為應對貿易戰,中國採取反制措施,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成本會提高,為化解反制加征關稅帶來的壓力,國企應該帶頭開發多元化市場,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品。同時,為應對貿易戰,還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開放型的市場體系,積極吸收外商投資,國企要加強與境外投資者的合作,主動利用國際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提升製造業水平,穩定實體經濟,鞏固中國製造業的世界地位,並且在謀求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桑百川提出,當前我們要有足夠信心應對貿易戰,而非盲目悲觀:「我們有制度優勢,有國企基礎,有完整的經濟體系,有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又站在維護全球化的道義制高點上,可以制衡美國最終放棄貿易保護主義。當前股市、債市、匯率的波動,是市場在特定時段中的過激反應。要看到,即便在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市場依舊依賴中國產品,比如紡織服裝業,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總量,占其市場份額的1/3以上。當然,很多人也談到產業轉移,認為有些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紅利優勢更明顯,但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全球產業轉移也有黏性,不是想轉移就能轉移走的,這裡有幾個重要的因素:第一,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能力強;第二,中國人力資源和技術素質保持在高水平上;第三,中西部地區人口紅利較東南沿海有優勢,還可以繼續開發,中西部地區可以大膽承接沿海製造業轉移,推動工業化進程。」

當然,有些事要抓緊做。在桑百川看來,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降低實體經濟運營成本,穩固實體信心。

抓住新一輪創新浪潮

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創新戰是決定貿易戰的關鍵。中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供具有包容力的環境,孕育創新種子的良好土壤,讓核心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央企要在整個國際貿易體系中擁有話語權,還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由此我建議:一是抓住新一輪創新浪潮,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面向國際市場的產業和技術標準體系,積極向國際市場推廣;二是下氣力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戰略性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整合內部資源,做強做優主業,不斷提升核心業務的營收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裝備製造合作中發揮帶頭作用,大力推動國際化經營;四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實業,防止脫實向虛,提升實體經濟的回報率,保持實體經濟的長久活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張燕生稱。

而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中美貿易戰無異於最好的清醒劑,讓我們看到差距的情況下,化壓力為動力。而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骨幹和中堅力量,其發展質量關乎中國經濟發展的成色。「央企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融合促進地企融合、軍民融合,激活企業內生活力,凝聚起企業強大動力。努力發揮好改革的示範引領作用,堅定不移地將改革進行到底,在振興實體經濟中當好排頭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政協網 的精彩文章:

被尊稱「先生」的她,將全部財產捐給了這所大學!
中醫世家第十五代傳人,如今做的一項重大工作就是要找回中醫的魂

TAG:人民政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