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丨老子的「三寶」

解讀丨老子的「三寶」

解讀丨老子的「三寶」

老子曾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老子認為,正因有「慈」,所以才可能有長久的「勇」;正因有「儉」,才可能有長久的「廣」;正因「不敢為天下先」,才可能「成器長」。老子兩千多年前提出的「三寶」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樸素哲學思想。

老子把「慈」作為三寶之首。社會需要每一個公民的「慈」。什麼是「慈」呢?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品德。這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正能量,推動社會進步的必需品。慈,是中華民族優良品質的體現。

解讀丨老子的「三寶」

我國歷史上,慈在人間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當一個人、一個家庭遭受天災人禍時,慈在大家心中產生的共鳴匯成了一股巨大的救助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更是屢次譜寫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同甘苦共患難的華麗篇章。

老子的第二寶是「儉」。「儉」是對待物質的一種態度。「儉」對治國齊家具有促進作用。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絕不能丟。

如果一個人不節儉很難有積蓄;如果一個家庭不節儉很難應對突發的意外;如果一個國家不節儉就不能培養雄厚的實力,很難應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特別是我國,人多地少、資源不足,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節儉。

老子道德經里的「儉」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不爭、謙讓、退守、居下。

解讀丨老子的「三寶」

老子的第三寶是「不敢為天下先」,其精髓是不爭、處下、柔順,體現了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以水為例,詳細闡述了不爭、處下、柔順、無我、寬容等「不敢為天下先」的豐富內涵。

他說,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水是柔弱的,但「柔弱勝剛強」,水是處下的,「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善其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不敢為天下先」是一種高尚的社會品德,是指奉獻不索取,吃苦在前、捨己為公,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又不和萬物相爭,是一種無私奉獻的品格。

老子的「三寶」對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具有深遠意義。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作者唐田田),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燕京八絕:中國古代的「奢侈品」,驚艷世界
讀書三境界,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於讀書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