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補腦,越貴越好?關於「吃魚」的4個常見誤區
-今天想吃什麼?
-清蒸鱸魚。
-明天想吃什麼?
-酸菜魚。
-後天想吃什麼?
-鯽魚蘿蔔絲湯!
……
在微醫君的心目中,魚肉真的算是一種幾近完美的食材了:營養豐富低脂肪、可紅燒可清蒸可燉湯可煎烤……怎麼做都好吃!除了有些魚挑刺麻煩了點,可以說沒有缺點了~
所以今天,微醫君想和大家來聊聊「吃魚」的話題。
吃魚真的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嗎?
Emmmmm~一個人聰明不聰明其實主要還是靠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努力,但是吃魚補腦也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這主要是因為魚類中富含的DHA 和 EPA,而DHA / EPA 同屬Omega-3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大腦皮層和視網膜中的含量很高,對於中樞神經和視力的早期發育非常重要。所以,多吃魚確實對嬰幼兒大腦以及視力的早期發育有一定作用,也可以幫助延緩老年人大腦和眼睛的衰老。
越貴的魚補腦效果越好嗎?
雖說一分錢一分貨,但並不是越貴的魚「補腦」效果就越好,還是得看不同魚類中的DHA / EPA 含量和甲基汞含量。
一般來說,個頭大、魚齡長的肉食性魚類(比如金槍魚、旗魚、劍魚、方頭魚、大眼吞拿魚等)體內聚集更多的甲基汞,會對神經發育帶來負面影響,我們應盡量避免。而一些DHA含量豐富,又含汞量低的魚類可以多吃,推薦以下幾種:
海魚類:
● 三文魚、沙丁魚、鯧魚、海鱸魚
● 鮁魚(價格便宜,DHA含量卻不低)
● 小黃魚(大黃魚價格更貴,但DHA含量和小黃魚差不多)
● 灌裝淡金槍魚(注意配料表,不是白金槍魚)
● 紅鱒魚(條件好的可以吃)
● 秋刀魚(DHA含量較高,但含汞量不算很低,加上價格高,不適合經常吃)
淡水魚蝦、貝類:
● 鱸魚(是淡水魚當中含DHA比較高的品種,比桂魚性價比高)
● 還有像是蝦類、蛤蜊、扇貝、牡蠣、魷魚等,也是富含DHA,汞含量低的食物,可以多吃。
每天吃多少魚才能達到「補腦」的效果?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薦,每周吃魚 280~525 克,換算到每天,就差不多是40~75克。如果一周吃兩三天,那麼每次150~250克也可以。
根據DHA含量較高的幾種魚類,微醫君建議大家可以這樣吃:每周至少吃一次海魚,比如吃2兩半鮁魚/3兩人工養殖三文魚/3兩半海鱸魚/4兩小黃魚,再吃些淡水魚或是蝦類、貝類,這樣差不多就能滿足DHA的攝入量了。
健康吃魚,你該了解的2件事!
1
魚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總的來說,魚身上能吃的部位還是非常多的:魚眼、魚鰓(口感不太好)、魚皮、魚籽、魚鰾(也叫花膠)……但是,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魚鱗和魚骨(其實你想吃也可以)外,還有一個部位千萬不要吃,那就是——魚膽,千萬不要吃。
儘管有些傳言稱魚膽可以明目,但事實上很多魚膽都是有毒的,比如草魚、青魚、鯽魚、鰱魚、鯉魚等,吃了這類魚的膽,不僅會中毒,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
2
煎、炸、蒸、燉,哪種吃魚方式最好?
最常見的烹魚方法主要有清蒸、煮湯、油炸、油煎(包括先煎後加各種調料燉煮,比如紅燒)、燒烤。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清蒸最佳,煮湯也比較好,因為DHA/EPA不太耐熱,而這兩種烹飪方式不太會受到120度以上的高熱,可基本保持脂肪酸的穩定。
其中油炸是最差的方法,油煎、紅燒也損失較大,除了高溫的緣故,這些烹飪方式需要加入大量食用油(富含omega-6的油脂),脂肪酸的比例也會變得不太理想。不加油的烤魚(非重慶烤魚)損失相對少一些,但要注意少吃外層焦糊的部分。
關於「吃魚」的4個常見誤區
1
吃魚眼可以明目?
中國自古有「以形補形」的說法,不少家長就喜歡讓孩子多吃魚眼明目,然而吃啥補啥的說法大多都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魚眼中本就不含維生素A、牛磺酸、抗氧化營養素等促進眼睛發育所需的成分。而且和魚肉相比,魚眼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營養成分,不管是n-3多不飽和脂肪酸,還是EPA/DHA,魚眼都不如魚肉。所以,別勉強自己吃魚眼啦。
2
野生魚比養殖魚營養好?
不少人都覺得野生魚一定比養殖魚更有營養,但實際上現在的養殖魚也都是用海洋中的小魚小蝦磨成魚粉來做飼料餵養,和野生魚的食物差不多,營養價值相差也不大,可能野生魚口感上更好一點。
但是,野生魚由於水質不好把控,如果生活在水體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反而容易聚集更多的重金屬,引起食物中毒。而養殖魚的水體環境、飼料質量都有國家標準,相對來說安全性性更高。
3
魚頭重金屬含量多,不能吃?
提到魚頭,肯定是不少人的心頭愛,但它真的含汞多不可能吃嗎?這也未必。本來不同的魚中汞含量差異就很大,加上生長條件、生長期長短都有影響。
而且魚頭上能吃的部分比魚身少得多,哪怕其中的單位汞含量真比魚身多,這攝入的汞主要還是來自於魚身上的魚肉吧。所以,魚頭還是能吃的,大家只要盡量避免一些含汞量高的魚就好了,比如金槍魚、旗魚、劍魚、方頭魚、大眼吞拿魚……
4
魚刺卡喉,吃白米飯或喝醋?
別說微醫君沒提醒你,這兩種方法都!很!危!險!如果是小而軟的魚刺,那可能問題不大,但如果是大而硬的魚刺,硬吞白米飯只會讓魚刺越扎越深,還可能劃破咽喉、食管和胃。而醋雖然能軟化鈣質,但由於喝進去與魚刺接觸時間太短,是達不到效果的。而且,如果魚刺已經刺傷咽喉,這時候喝醋,反而容易引起粘膜燒傷、氣管水腫等。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立即停止吞咽;然後低頭彎腰,做猛咳動作,或者用勺子壓住舌根嘗試催吐,若魚刺刺入不深,就可以被咳出。如果身邊有人,可以讓人用勺子或筷子壓住舌前部,用手電筒照射咽喉,發現魚刺就用鑷子或筷子夾出。(若以上方法均不可行,請求助醫院耳鼻喉科。)
*本文為微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
*歡迎關注【微醫】公眾號(weiyi_guahao),下載微醫APP,掛到全國搶手的三甲醫院專家號,足不出戶諮詢名醫,獲取更多實用有趣的健康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