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年5易駐地,他們如何成為「最能吃苦、最不講價錢的部隊」

6年5易駐地,他們如何成為「最能吃苦、最不講價錢的部隊」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使命】

紅色基因是信仰種子、精神品格、制勝密碼。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在軍隊改革中部隊6年5易駐地、6次移防,堅持用不斷積貯的駐地、部隊自身和官兵家鄉的「集束」紅色資源,凝聚改革強軍動力——

紅色「脈系」,礪鷹振翅翔九天

夜半四更馭戰鷹,直上雲霄攬月星。夏日凌晨3時,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某機場轟鳴震天,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多架戰機噴射烈焰、迅猛升空,在瀚海上空展開高強度高難度夜戰夜訓。

「隨著移防步伐積貯的『集束』紅色資源,凝聚著官兵投身改革強軍新實踐的強大正能量。」該旅政委劉韜告訴記者,部隊6年5易駐地、6次移防,結合主題教育,他們努力挖掘單位駐地、部隊自身和官兵家鄉三方蘊含的紅色資源,建構紅色「脈系」,激勵官兵遠翔萬里礪鋒刃,部隊黨委連續5年被上級評為先進。

導彈中隊緊急運送彈藥。黃興攝

飛行員參觀紅其拉甫史館。袁俊攝

「我們腳下便是『紅其拉甫精神』的誕生地,來到這裡首先要當好『紅其拉甫傳人』。」前不久,40餘名機務新兵分到該旅,迎接他們的第一課便是《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戍邊使命》。

聆聽前輩們在高原艱辛鋪就「空中絲綢之路」的故事,重溫周恩來總理《嘉勉電》,品味「艱苦奮鬥、團結友愛、忠誠無畏、敬業奉獻」的「紅其拉甫精神」,官兵受到靈魂洗禮、精神激勵。

「變化的駐地,流動的課堂,不變的傳承。」在中國雄雞版圖前,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屹執筆勾勒出部隊搬遷移防的航跡,圈點出駐地周邊的遵義會議會址、紅岩村、紅其拉甫史館等10個紅色教育基地,「融入人文環境與熟悉戰場環境同頻共進。」他介紹,部隊駐紮到哪裡,便邀請專家進軍營講傳統課,組織官兵參觀紅色教育點、重溫入黨誓詞。

「傳承駐地紅色基因,部隊自身孕育的紅色血脈,更要像『命根子』一樣守護。」追隨部隊南北征戰的官兵們,把單位走出的航天英雄楊立偉、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等典型代表列入團隊「先鋒榜樣群」,整理征戰故事集、紅色基因譜,提煉出旅徽、旅風、旅訓、奮鬥目標等「崑崙戰鷹」特色文化精神品牌。

參觀渣滓洞。黃興攝

面對地域變遷、機型改變、大綱換新等多重考驗,10餘名改革分流飛行員深刻領悟單位「精神寶藏」,安心邊疆換羽新飛。飛行員黃天華去年從東北的強擊機部隊分流到該旅,他刻苦鑽研歷練,在同批改裝新員中進度一馬當先。

「為什麼不利用官兵家鄉紅色資源助力教育、固根鑄魂?」在用好駐地和部隊自身資源的同時,他們還舉辦「家鄉最難忘的記憶」演講等活動,來自江西吉安、甘肅會寧、河北平山等地的官兵踴躍登台,與戰友分享將軍鄉、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地、革命聖地西柏坡等地的紅色故事。宣傳科長李文彬感慨,紅色教育「由單純『軍旅風』變為軍地『交響曲』,教育效果倍增。」

官兵在遵義會議會址前莊嚴宣誓。羅仕虎攝

無問西東,紅色基因一脈承。去年底,該旅奉命移防邊疆,一日連續起降6座機場,飛越3000餘公里,兩天後首飛,翌日擔負戰鬥值班。上級首長動情地稱讚他們是「最能吃苦的部隊、最不講價錢的部隊」。

「作為首支常駐大漠邊緣的航空兵部隊,肩負著開拓新航跡、摸索新環境、擔當新使命的全新任務。」作訓科長高宇自豪地翻開部隊《大事記》,移防以來,該旅圓滿完成了荒漠實彈打靶、體系對抗等多個「首次」。近日,又壓茬推進拂曉飛行、模擬迫降、整建制實兵戰備拉動等多項重大任務。

飛行員在戰備值班室討論交流。羅仕虎攝

飛行員戰鬥轉進。黃興攝

官兵傾心保障戰鷹。羅仕虎攝

官兵認真研讀博物館資料。羅仕虎攝

機務官兵精心維護飛機。黃興攝

在紅岩村重溫入黨誓詞。黃興攝

戰機陸續戰鬥出航。羅仕虎攝

戰機下保障忙碌。黃興攝

戰機在空中戰鬥警巡。胡敏攝

駐訓沿海時走訪當地紅色教育基地。羅仕虎攝

關注微信訂閱號了解更多:中國空軍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空軍網 的精彩文章:

新飛行員換羽高飛:因為熱愛,所以追逐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歇!
這份送給預選士官的結業禮物有點特殊,絕對值得一看!

TAG:中國空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