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到

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到

腦殼電影

推薦值得觀看的電影。

今天小編想說的電影是《我不是葯神》。

這部影片從上映到現在熱度一直沒有消下去過,並且豆瓣評分很高,累計票房也很高。

在票房突破25億時,宣傳方為了慶祝製作了一個海報,可是這幅海報又涉嫌抄襲。

此後官方號發出聲明。

我不是葯神

普通中年男子程勇(徐崢 飾)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呂受益(王傳君 飾)的到來,讓他開闢了一條去印度買葯做「代購」的新事業,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葯獨家代理。賺錢的同時,他也認識了幾個病患及家屬,為救女兒被迫做舞女的思慧(譚卓 飾)、說一口流利「神父腔」英語的劉牧師(楊新鳴飾)以及脾氣暴烈的「黃毛」(章宇 飾),幾個人合夥做起了生意,利潤倍增的同時也危機四伏。程勇昔日的小舅子曹警官(周一圍 飾)奉命調查仿製葯的源頭,假藥販子張長林(王硯輝 飾)和瑞士正牌醫藥代表(李乃文 飾)也對其虎視眈眈,生意逐漸變成了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

這部電影一直飽受爭議。放豆瓣語境下,是部時至今日終於拍出的國產「高分韓國電影」——拿現實題材拍商業類型片。

本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迹。

陸勇,一個平淡無奇的名字,卻在2013年下旬掀起風波。正是赫赫有名的「假藥案」。

5年後的今天,以他為原型的電影《我不是葯神》上映,但在不少人看來,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卻成為了所謂《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低配、甚至抄襲之作。

他本身就是一位病人,他也不像電影中主角一樣,有那麼多人一起,他隻身一人去用自己的力量去救與他一樣的病患。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百度詞條上是這樣寫的: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並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 」

這種病分為三個階段,慢性期、 加速期和急變期。

在慢性期間還可以通過使用羥基尿、干擾素或格列衛等藥物維持生命,

但在加速期和急變期的時候這些藥物已經無力回天,此時需要更加強烈的方案,

要麼通過骨髓移植,要麼就清除白血病細胞,恢復骨髓造血功能或回到慢性期,也就是所謂的化療(但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延緩病情)。

化療有多痛苦,我們哪怕未曾親身經歷過,也會通過病人的描述而感到切身的難過,但許多病人便是通過這生不如死的治療,去尋求虛無縹緲的生之希望。

《我不是葯神》中,呂受益的角色正是如此,他家財散盡,付不起昂貴的格列衛來維繫生命,病情從慢性期演化到急變期,因為沒有合適骨髓移植,只能通過化療來盡量延續自己的生命。

在這部影片中我對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印象特別深,他剛出場時三重口罩,此時影院中的人都在為這種行為感到可笑,可對於一個不想死的患者來說,這些只是日常需要注意的事。

當病患去醫院鬧事,甚至有人扔糞便給那位勤勤懇懇的工作者時,影院又是一陣鬨笑,我想提出疑問:「大家是真的覺得他該被侮辱嗎?身為一位工作者,維護自己公司利益,真的是一件錯事嗎??「

此時大部分病人鬧事時,呂受益只是坐在一旁吃著盒飯,當看到那一幕時也只是笑了一下,尤其令人心酸,這也表明了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有便宜葯的存在,且對於鬧事不會有結果的預料之內的淡定。

呂受益在劇中說不想死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兒子,可自殺前看的最後一眼也是他的兒子,他不想讓媳婦再浪費錢於他身上,想要給兒子生的希望。

在醫院的那段,我覺得王傳君的慘叫真的很令人揪心,而媳婦的反應是麻木的,這種對比令人更有想像空間,是要經歷過很多很多次才能麻木呀,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一部優秀的電影,最為重要的就是好演員。關於演員:王傳君本身就瘦高的體型為了演好病人又再減20斤,把自己關病房兩天不吃東西,演出呂受益病危的樣子。還有36歲的章宇,台詞不多,全靠眼神和動作,毫無壓力的演出二十歲的小夥子該有的樣子。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假藥大戶張長林,賣了十年的麵粉做的假藥沒有被抓,可當他賣印度格列寧的時候就被抓了,他說出了一個事實:所有的病都是窮病。

的確是這個道理,當你賣4萬時有人買不起,當你標價5千時照樣有人買不起,你當然可以選擇減價,可這樣還是治標不治本,事實上還是需要國家去建立一個機制,能夠讓所有人看的起病,吃得起葯。

這部電影取材改編於真實案例,真正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藝術,不免讓人覺得生活比電影還電影,電影比生活還生活。除了反映百姓疾苦--重大病患看病重負,反映醫改醫保之路,還有源源不斷傳達著生命的可貴,希望的價值,人性的蘇醒。

我的觀點是:藥廠沒有錯;葯企員工也沒有錯;程勇代購是為了救父親,為了讓更多的人吃的起葯,程勇也沒有錯;警察要維穩,要堅守程序正義,警察也沒錯,警察要是真的敢帶頭支持盜版,那才是徇私枉法。其他病人更簡單更可憐,就只是為了少花點錢,能多活幾天。明明每個人都沒錯,每個人都只是為了活下去,卻不得不在一起鬥智斗勇,甚至你死我活,你看,命運和現實是血淋淋的,它們才是最大的反派。

電影不應該是聽著咬文嚼字的台詞,把感情演成無腦劇,還標榜著催淚,而是用生活的語言去詮釋生活的內容。電影不應該是賣顏值賣通告,跟風熱門題材,而是有思考有溫度。

祝《我不是葯神》電影大賣,也希望很快被超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殼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腦殼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