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是否活在評價里?

你的孩子是否活在評價里?

1 一句跟了20多年的評語

「各項能力都還不錯,但缺乏毅力,還需加強!」

20多年前,班主任的一段評語滑進了一個初二小姑娘的眼帘,小姑娘心頭一顫。她一直以為自己在老師的心中很優秀,沒想到自己卻有這麼大個缺點,接著她把「缺乏毅力」四個字狠狠的刻在了腦子裡。這四個字的提醒並沒有讓她變得更加有毅力,反而成了她在關鍵時刻逃避壓力和痛苦的借口。

5年後大學的800米體育測試,跑完一圈後伴隨著身體的沉重以及呼吸的痛苦,一個聲音從腦子裡飄了出來:「我缺乏毅力,我堅持不下來,還是放棄吧。」於是奔跑的腳步慢了下來……

10年後的研究生備考,伴隨著備考的枯燥以及一個人的寂寞,那個聲音再次從腦子裡爬了出來:「我缺乏毅力,我堅持不下來。」於是一個身影時常出現在電腦遊戲前……

若干年後,這個小姑娘已經投入了職場的拼殺,每每面對可以提升自己的各項考試,最終她都選擇逃避或者放棄,因為她覺得自己「缺乏毅力,堅持不下來」她不想面對失敗這個結局。

直到22年後:

當她連續堅持200多天每天記錄孩子的親子閱讀,當她看到很多朋友對於她的堅持給出肯定時,她發現自己的毅力好像還可以。

當她遇到自己選擇的一項考試,當她決定橫下心來與考試釋然相對,經過2個多月的堅持,她通過了與自己領域完全不相干的一門考試: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她發現自己的毅力好像沒那麼差。

當她堅持記錄與孩子的溝通案例達到100多篇時,每一篇隨心的記錄竟成為朋友圈裡朋友閱讀的習慣時,她發現自己是有毅力的。

於是她繼續著自己的堅持,漸漸的,那句「缺乏毅力」的魔咒好像在腦海里變得越來越淺,她可以輕鬆的堅持著每天5點起床,輕鬆的堅持著每周一篇文章記錄,輕鬆的堅持著每周至少兩次瑜伽課,輕鬆的堅持著長期閱讀……突然間她發現她為之堅持的事情竟然有那麼多,在此之前因為那句評語,她認為自己不行。

那個曾經豆蔻年華便心生糾結的小姑娘就是我,這個每日堅持直到中年才綻放的女人也是我。

2 各種評價「霸屏」著我們和孩子的世界

我從自己身上看到一句評價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而當我遇見P.E.T.-父母效能訓練,成為一名講師,讓我更加深深的知道一個評價對於孩子內在評價體系的傷害。

- 早上起床,當四歲的孩子用了十分鐘還沒穿好衣服,一旁忙碌著急的媽媽投來一句:「你怎麼這麼磨蹭,穿了這麼久還沒穿好。」

- 在外面玩的興起的孩子,在跟媽媽談判後答應10分鐘後回家,時間到了依舊想玩,媽媽投來一句:「你怎麼說話不算話呢。」

- 當孩子的興趣班遇到瓶頸和壓力,孩子拒絕上課時,父母投來一句:「我的孩子特別怕挫折,遇到點壓力就退縮。」

這樣負面的評價還有很多……除了負面評價,正面的評價也「霸屏」著我們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

- 「你家孩子好聽話啊。」

- 「兒子,你畫的可真棒。」

- 「閨女,你太體貼了。」

如果說負面評價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好,那麼正面評價除了看到「聽話」「棒」「體貼」我全然不知道孩子做了什麼;

不知道孩子是否知道因為自己做了什麼而獲得這麼表揚么?

不知道孩子是否接受這些表揚么?

不知道父母在說出這些評語時,心中有多少誠意?

不知道父母在說出這些評語時,心中有沒有那麼一絲想對孩子的操控,有沒有那麼一絲希望孩子繼續保持下去的念頭?

不知道孩子是否會為了博得表揚而改變自己去迎合他人?

3 丟掉評價 讓孩子活出自己

當我們用籠統的評價代替孩子所做出的具體的事情和行為時,我們便開始在孩子心中種下各種各樣評價的種子,這些評價都是對孩子品質的評價,用一件事去定性孩子的一個品質,這個決定是否有些草率:

磨蹭:因為孩子穿衣服用了10分鐘,而TA只是一個四歲的孩子而已,還不知時間長短為何物;

說話不算話:因為孩子玩的投入而不願回家,而TA只是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而已,身為大人的我們遇到熱愛的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

害怕挫折:因為孩子在練習舞蹈時面對拉伸的痛苦產生了恐懼,誰天生熱愛痛苦和挫折呢,當我們遇到壓力想得同樣是逃避。

當我們把這些評價具體化後,我們發現生成評價背後的那件事簡直微不足道,用它來定性孩子的品質簡直太以偏概全。

自己曾經是一個極度外部評價體系的人,我要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好員工」……因為這些都是他人對我的期待,而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就是別人眼裡的「好人」。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做事小心翼翼,我努力的察言觀色,我努力的想讓別人滿意。可當我把自己的好壞全部放在別人的眼中時,我永遠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好壞」,因為我左右不了別人的想法和眼光。

於是在我年紀一大把的現在,我把自己收回給自己,我把期待收回給自己,我更加盡量的不把評價丟給孩子,當我想要和孩子溝通時,我會去描述具體事件和他的行為取而代之各種評價和評判:

- 幸福,媽媽喊了你三次刷牙,你都沒有反應,這讓我特別心急;而不是:你怎麼這麼擰,喊了多少次都沒有動靜!

- 吉祥,你哭了一個小時了,媽媽實在有些受不了了;而不是:你怎麼這麼愛哭,沒完沒了,煩不煩!

- 幸福,媽媽特別喜歡你畫的這個高鐵,你竟然還給他們畫出了受電弓;而不是:畫的真好看!

孩子的自我評價來自於父母的一字一言,每句話的使用都有技巧,身為父母沒有濫用語言的權利,身為父母更應該為孩子的正確溝通做出榜樣,因為溝通方式是會代代相傳的。

有沒有哪句評價也印在了你的腦海並對你影響至今?

你的哪句評價有沒有刻在孩子的心底?

P.E.T.-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它傳輸的是一種正確的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基於孩子和父母的感受而傳遞,同時它更是一種能夠看見孩子和自己真實感受及情感的便捷方法,它的溝通是基於情感本質的溝通,解決的不光是親子衝突,還有自我認知的矛盾。

Twins媽主持的「60分父母親子群」會定期分享P.E.T.的相關內容,想知道:

如何平息孩子失控的情緒?

如何改變焦慮的育兒狀態?

入群密碼:進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胞胎生活筆記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可以不上學嗎?
雙胞胎的「比較之殤」

TAG:雙胞胎生活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