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廬山印象 三疊詩情

廬山印象 三疊詩情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看來,廬山的三疊泉風景區不可不去,不可辜負古人所謂的「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懷著一睹"廬山第一奇觀"的念想,我在沿途中細細觀賞秀麗挺拔的廬山,高聳入雲,樹木青翠,山花爛熳,,湖光山影,相互映照,分外明媚綺麗。乘著景區小火車,一路可見山峰高峻,峽谷幽深,峻崖環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山體褶皺密布,斷層縱橫,如此的瑰瑋和秀麗,能不引人入勝?

登高壯觀天地間,要望廬山瀑布,還需直下三千尺,擺在眼前的是2600個石級,幾乎是垂直朝下。它們險峻陡削、不時變換方向,形成重疊的「之」字形,鋪向谷底。下到了谷底,立於"觀瀑亭",昂首觀看三疊泉瀑布,煙雲冉冉上升,太白的詩裊裊浮游在天上,從天而降的瀑布上寫著太白的名字。飛翔的生命掛在懸崖,是一面千古不墜的旗幟,讓人千年仰望,傳誦著《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水簾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洒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瀑布,總落差155米,勢如奔馬,聲若洪鐘,各異其趣。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此時正值仲夏,雨水較少,水簾如絲,水灑濺玉,噴晶拋珠,輕盈柔美,落入深谷,仰看與俯視各有千秋,自成美趣。

飄如雪、斷如霧、綴如流、掛如簾。此刻靜下心來品鑒太白的詩,便有了另一番動人心魂的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好美的香爐峰,竟富有如此浪漫的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掛前川」,這是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化動為靜,維妙維肖。誰能把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包含著太白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鏘鏘。「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完成這等雄偉的壯舉。然而,太白猶嫌未足,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太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尤壯」的藝術風格。

三疊詩情,賦予我直上三千尺石階的激情,抬起的雙腳猶如展開想像的翅膀,迸發出登攀的活力和動力,貌似太白已預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彷彿隨仙人飄飄然凌空而去。為了這個夢想,就要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寫下一個真實的自我,留下燦爛的一頁。

△作者簡介:鄭志忠,福建仙遊人,記者,現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寫作學會會員,1988年開始寫作,先後發表作品300多萬字,編輯出版評介集、書信集、筆談集、隨筆集、雜文集、通訊集共九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溪夜語 的精彩文章:

廬山印象 匡廬詩思

TAG:蘭溪夜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