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石庫門裡弄民居因其烏漆厚木大門由花崗岩石板條組成的門框緊箍,又因如官府倉庫而得名。最早的石庫門為上海寧波路興仁里,建於同治十一年(1872),至今已有130年歷史。石庫門是近代70%上海市民的基本民居。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在建築上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它的建築格局繼承了江南民居傳統中軸線的形式,外牆為不施粉刷的清水磚牆,屋頂覆蓋青瓦,風格慧潔、樸實。

石庫門位於中軸線起點中央,縱深相繼為天井、客堂和東西廂房、樓梯間、廚房(俗稱「灶披間」)、後門。樓梯至二樓的拐彎處為亭子間。二樓前面為客堂樓和東、西廂房樓。布局緊湊,居住舒適,建築結構方式為江南民居傳統的穿斗式。

石庫門是上海近代歷史的縮影。

它涉及近代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領域,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在藝術方面,它除了建築外,還涉及石刻(大門門楣)、木雕(門窗和欄杆)、書法(里弄名稱「門匾」)、金屬工藝(總弄鐵門、銅製門環)等,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不少石庫門在保持外觀原貌的基礎上,室內生活設施也加以改造。新天地和泰康路田子坊已經由傳統石庫門開發為現代化的文化創業區和休閑娛樂區,成為當前上海的著名景觀。

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傳統陳舊的石庫門逐漸被高層住宅取代,其營造技藝也面臨瀕危。因此,保護、傳承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這一寶貴而獨特的文化遺產已成為當務之急。

主編:潘冬暉 責編兼美編:王倩鈺

外聯:盧少美 監製:何向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新泉浮石蘚,崩壁露松根

TAG:中山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