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是覺得自己「無價值」?心理學家這個「三步法」可以幫到你!

總是覺得自己「無價值」?心理學家這個「三步法」可以幫到你!

加關注

微信號:vvliketra

今天分享的內容選自《伯恩斯新情緒療法》,這本書的作者戴維?伯恩斯,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認知療法最重要的發展者之一。對於希望能自我調節情緒的患者來說,《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是一本絕佳的漸進式指導書,它會讓你獲益終身,對於有抑鬱情緒的人來說,它也提供了很多好的手段。

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克服「無價值感」的片斷。

原文片段:

無價值感源於你內心的自我批評。它是一種自己貶低自己的聲音,例如「我一點也不好」、「我就是一坨屎」、「我樣樣不如人」等等,它將絕望和自卑感深植於你的內心並讓它不斷增長。為了克服這種不良的思維習慣,你需要以下3個步驟:

a.進行相關訓練,當自我批評的念頭閃過腦海時,能識別它們並將它們記錄下來;

b.找出這些思維扭曲的根源;

c.反駁它們,從而培養一種更客觀的自我評估體系。

我的解讀:

許多人因為感覺到自己糟透了而消沉,這種情況一旦出現,而不採取措施,人就很容易陷入抑鬱狀態,甚至變成抑鬱症。這種情況不只是悲觀的人出現,其實許多優秀的人也曾經出現過,有些人甚至還說「自己怎麼這樣,不如跳河算了。」

我們之所以感覺到自身沒有價值、糟透了,是因為內心的自我批評,這是一種自我貶低的聲音。它來源於錯誤的認知,也就是我們思維扭曲的根源。

單純地對著鏡子說「我真棒」,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如果我們任由自己的情緒這樣下去,就會讓你陷入惡性循環。

我們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後果,都是因為我們的錯誤認知所決定。要去克服不良的思維習慣,我們要有三個步驟,這有點類似於心理治療中的認知療法。

第一步,記錄念頭。進行一定的訓練,使我們可以做到當自我批評的念頭閃過腦海時,就可以發現它們,並且把它們記錄下來。

第二步,找出根源。然後找出些思維扭曲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的錯誤認知。常見的錯誤認知有哪些呢?例如絕對化的理念,認為事情一定要這樣的理念;還有糟糕至極、災難化,認為糟透了,人生完了的想法;還有過分概括化,即以偏蓋全,比如被一個女生拒絕了就認為自己會被全世界拒絕;例如貼標籤,認為我就是這樣。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是否有出現了錯誤的認知。

第三步,反駁重建。最後,是反駁這些錯誤的認知,並建立起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舉個例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最近在高考。一個考生高考失敗,認為自己特別糟糕、人生沒有希望了。怎麼去就可以把這一點記下來。然後我們可以發現,錯誤的認知是高考失敗等於人生無望,對應的錯誤認知類型是糟糕至極、把事情災難化。然後我們可以反駁這個錯誤的認知,考試失敗,只不過是人生中要經歷的一個小小的考驗,它的出現不是證明我們特別糟糕,只是因為自己沒有複習好罷了。然後建立起客觀的自我評價,我不是特別糟糕,只是沒有複習好。

我前些陣子也有一個考試失利了,當時覺得自己特別笨,肯定是年紀大了變笨了。但是後來經過分析,會發現只是因為自己連書都沒有看過一遍,跟笨不笨其實沒有關係。由此建立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伯恩斯給出的三步法的方式,雖然有點複雜,需要我們記錄念頭、需要進一步挖掘背後的認知、又需要真正經過思考後的理性反駁,但經實踐證明確實行之有效。

還記得無價值感出現後,我們要做的三個步驟嗎?

1、記錄念頭;2、找出根源;3、反駁重建。

那麼,在未來一周內,你不妨嘗試用這三步法,去面對源自內心的自我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怡記坐火車 的精彩文章:

想要做好時間管理?也許你需要一個……
侏羅紀世界2,讓我明白了這三個道理

TAG:怡記坐火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