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寫淚不著一個淚字,卻用典故寫出各種悲傷情景
中文實在是太博大精深,形容一個動作可以選擇很多辭彙和成語。比如描寫流淚,斯文一點可以說梨花帶雨、望帝啼鵑,白話一點可以說聲淚俱下、痛哭流涕,瘋狂一點可以說鬼哭狼嚎、呼天號地。只要有耐心,總能找到一些讓你滿意的辭彙。
可是詩人們有時候卻要反過來,明明是描寫某人流淚,不用一個淚字,而用其他方式去形容和表達。也許是為了表示自己才華出眾,也許是想顯得更加含蓄。不過詩文確實更加耐讀,也具有一種彈性,讓讀者感覺詩人的語言駕馭能力很強,簡直是出神入化、遊刃有餘。
比如李商隱就可以這樣描寫柳,「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頻遣客心驚。 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馬聲。」還可以這樣描寫細雨,「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佩服啊,大詩人就是不一般,下面這首《淚》也是如此。
淚 唐代:李商隱
永巷長年怨羅綺,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大詩人喜歡用典故,這首詩依然如此,數一數總共用了九個典故,可謂每句都有出處,不過讀起來還比較通順,先來看看作者都寫了什麼。
首聯這樣說,幽閉在永巷中哀怨的宮妃,長年累月地淚濕綺羅;獨居閨中的思婦思念遊子,終日擔心江上的風波。這兩句是宮妃幽怨和思婦傷別的眼淚,自然是比較令人同情和憐惜。「永巷」是囚居地的代稱,漢高祖時,呂后曾在永巷囚禁戚夫人。「風波」是引自楚辭,這裡是風浪的意思。
頷聯寫道,湘江邊的竹子上,斑駁的啼痕也應無數;峴首山的石碑前,感懷的涕淚流下幾多?這兩句寫孀居之苦和感懷之情,斑竹淚大家很熟悉了,「峴首碑」是羊祜的墓碑,建在峴首,很多人祭奠都會流淚。
頸聯也能不落俗套,昭君離去紫台,在秋風中走向荒涼的塞外;項羽兵困垓下,在營帳里夜聞凄愴的楚歌。「紫台」指宮闕的意思,引用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楚帳」當然是說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也是慘兮兮,此情此景也是令人流淚。這兩句是描寫背井離鄉和身敗名裂,自然更加凄苦,同樣要賺取眼淚。
最後再看尾聯能否壓得住前面,清晨時作者來到灞水橋邊看到,青袍寒士相送達官貴人,才知道,之前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麼。「灞橋」是我們熟知的唐代送別的地方,這裡也是泛指;「青袍」代指寒士,「玉珂」也代指富貴人家。
讀到這裡,我們才知道前面的幾種情況雖然已經很悲催,卻還只是鋪墊,都是為了描寫最後一種的凄慘,以表達作者內心早已難以抑制的痛苦,幾乎要痛不欲生,只有用向隅而泣來形容了。李大詩人,你同意嗎?


※李清照一首閨情詞趣味濃厚,描繪了愛戀的歡樂與甜蜜
※蔣捷最著名的一首詞獨闢蹊徑,三幅畫面概括人生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