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碧桂園宣布進軍這個產業!現代農業的春天到了?

碧桂園宣布進軍這個產業!現代農業的春天到了?

「40年前我是種田的,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2018年6月15日,碧桂園正式宣布進軍現代農業,並將攜手袁隆平團隊助推第三代雜交水稻。

資本與科技的結合,這在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史上,成為極具標誌意義的事件。而在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那裡,如此重大的商業決策,卻是一個再樸素不過的動因。

過去幾年,對於現代農業的全面投入,望而卻步的觀望者多,真正義無反顧的布局者少。碧桂園的全面布局,現代農業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

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鄉村振興,經濟發展重點領域

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近段時間熱門話題,也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重點領域。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年歷程,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成就斐然。但一直以來,那些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和學者們都在不斷提醒著另一個事實: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相對落後,將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一邊是越來越少的土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的農業勞動力,另一邊卻需要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更環保且價格更低的農產品來滿足社會需求。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且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大國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根本性的挑戰。

因此,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政府隨之出台各種配套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的鬆綁,正是致力於將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社會資源引入鄉村,培育鄉村發展的新動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資本+科技,能否探索出新路?

然而,從純粹的商業模式角度考量,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龐大和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一要靠體制和政策,二要有核心科技,三還需要大規模的長期投入。因此,農業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並不是一個可以快速變現、攫取高利潤的行業。

早在20世紀末,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關於我國農業發展的建議中就曾講道: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於科技創新、產業化進程和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在此背景下,2018年6月15日,碧桂園集團進軍現代農業並將攜手袁隆平團隊助推第三代雜交水稻的消息,稱得上是一個具有標誌意義的事件:一邊是世界500強、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一邊是中國最頂尖的農業科學家。

資本與科技的結合,進駐的是一個有著巨大挑戰,卻也有著無限想像空間的領域,他們能否實現對傳統農業、農村和農戶的現代化改造升級,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碧桂園與17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楊國強的農業藍圖

隨著中國社會全面的發展進步,無論是資本的實力、科技的成果、市場化的機制還是配套政策的落地,都已經基本到位,中國農業的春天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決定這一事業成敗的,更在於是否擁有一顆能夠真正體察農民疾苦的心。

在一個個具體項目中,涉及農民、政府和企業多方利益博弈時,農民往往會處於弱勢地位,只有真正理解農民所需、體察其苦,才有可能在項目執行中做出最恰當的安排,最終獲得成功。

農民出身的楊國強顯然對此有著足夠深刻的認識,在每個場合,他都不斷地告誡下屬、提醒合作夥伴:「農民很辛苦,我們不要與農民爭利,不要與小企業爭利,要保證農民的收入,保護他們的利益。」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致辭

不與農民爭利,也就意味著,利潤的實現,依靠的絕不是土地等生產資源的佔有、溢價等方式,而要靠科技和資本的投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提升。

除了與袁隆平的合作,荷蘭的種子、以色列的農機、滴灌等全世界最先進的農業科技也都已納入碧桂園的視野,並開始了布局與整合,實現以最快的速度,「為社會提供健康、安全、好吃、適價、實惠的食品」。

不過,在在楊國強的農業藍圖裡,這些有形的農產品顯然只是一部分。土地是生活的根基,在土地之上還應該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商業生活,他希望參與建構的是新時代的農業文明。

南都記者 王艷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也可以是一種「文學行動」
頑童溺水 他潛水救兩命 浪子回頭 他擁抱新生活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