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大唐名將薛仁貴,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戰功最多,但最賞識他的卻不是唐高宗,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曾評價薛仁貴:「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如果把遼東之地與薛仁貴相比,唐太宗的選擇竟然是薛仁貴!


薛仁貴的小花招

貞觀十九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當時薛仁貴剛剛參軍,也在征遼隊伍里。在一次戰役中,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住,無法脫身。危難時刻,無名小卒薛仁貴單槍匹馬闖入陣中,直取高句麗一位將領的人頭,把首級懸掛在馬上。高句麗將士紛紛為之膽寒,立刻撤軍,劉君邛因此獲救,而薛仁貴也一戰成名。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網路配圖

當初,薛仁貴告別嬌妻參軍,就是奔著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來的,但無奈他目前只是一個無名小卒,雖然驍勇善戰,但要想得到頂頭大boss唐太宗的注意,仍然非常困難。薛仁貴耍了一個小聰明,不穿普通軍服鎧甲,而是身著一襲白袍。知道小說演繹里為啥說薛仁貴是白虎星轉世了吧。在戰爭中如此引人注目的裝扮,薛仁貴是第一個,畢竟目標太明顯,一不小心就成了敵人的移動靶。可薛仁貴對自己的戰鬥力非常自信,他手持戟槍,腰挎長弓,駕馬衝鋒陷陣,所到之處,敵軍無不披靡逃散。唐軍乘勝追擊,斬首兩萬多人。

唐太宗遠遠觀戰,此記住了這位驍勇無敵的白袍小將——薛仁貴。唐太宗還特地召見了薛仁貴,大為欣賞,御賜他二匹馬、四十匹絹(唐代實行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十個俘虜為奴,並提拔他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並把他調到羽林軍任職。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網路配圖


唐太宗的高瞻遠矚

對於薛仁貴來說,從普通士卒到天子親軍,而且皇帝欽賜官職,可謂青雲直上。這還不算,最重要的是唐太宗對薛仁貴的那句評價。由於進入冬季仍未能滅掉高句麗,但唐軍缺乏糧草,天氣寒冷也不適於作戰,唐太宗只好下令班師回朝。回師途中,唐太宗對薛仁貴說:「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再承擔邊關重任。朕常常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年輕人,沒有人比得上你。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卻高興得到你啊!(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正如唐太宗所言,大唐的開國名將們此時都垂垂老矣,就連其中稍微年輕點的李勣、蘇定方也已年過半百,軍將正值青黃不接的時候,唐太宗雖然沒有打下高句麗,但他看到了未來薛仁貴對大唐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唐太宗回朝之後,再次提拔薛仁貴,並讓他駐守玄武門。玄武門對李世民、對整個大唐的意義不言而喻。薛仁貴在玄武門任職期間,在山洪沖向皇宮的時候,救下唐太子的兒子唐高宗李治。時隔多年以後,唐高宗仍對薛仁貴說:「當年皇宮遭遇洪水,沒有你,朕就變成魚了!(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薛仁貴和夫人柳氏塑像

唐太宗沒有看走眼,薛仁貴不但救了他的兒子李治,而且在此後數十年征戰沙場,戰功赫赫。薛仁貴曾經大敗九姓鐵勒,九姓從此衰弱,不再構成邊患;唐太宗死後,唐高宗又任命薛仁貴出征高句麗,薛仁貴在降服高句麗的過程中,實際功勞甚至遠超最高統帥李勣,從此高句麗不復存在,也算圓了唐太宗滅高句麗的夙願;而後薛仁貴又率兵二萬留守平壤,坐鎮高句麗舊地多年,政績斐然。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趣談歷史」唐太宗這樣評價薛仁貴,果然應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現代足球爆笑囧史,給世界盃加點料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