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到歷史本身,重識朱熹遺產

回到歷史本身,重識朱熹遺產

點擊書影進入京東購書頁面

《文化權力與政治文化——宋金元時期的〈中庸〉與道統問題》

叢書: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作者:[德]蘇費翔 [美]田浩 著 肖永明 譯

裝幀:16開 平裝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定價:78.00元

編輯推薦

破除既往研究中以「傳統」為支點去「篩選」歷史的研究方式,回到歷史進程本身。

深入細緻剖析宋金元的「後朱熹時代」里,存在競爭關係的不同思想流派中的主要思想家,重新認識朱熹追隨者的複雜面貌。

德國漢學家蘇費翔與美國漢學家田浩合作完成,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傾力譯就。

內容簡介

本書正文部分旨在以一種更具聯繫性與整體性的(而非追溯性的)視角,通過研究宋金元時期南北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庸》與道統觀念的演變與發展,來考察11至13世紀乃至13世紀以後文化權力與政治文化之間的某種複雜關係。

第一部分側重於研究與朱熹觀念不同的思想家的《中庸》與道統觀念,第二部分則集中探討元代郝經對政治權力和文化權力的觀點,其中亦包括郝經的《中庸》與道統觀念。兩部分相互關聯,有機結合,突破了以往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研究上對特定譜繫上人物的過度關注,闡明了朱熹逝世之後至13世紀,朱熹的思想遺產在南北方的存續與發展。附錄收錄兩位作者共計八篇文章,俱為從不同角度烘托、補充、拓展正文主旨,與主體內容相得益彰。

精彩摘要

當我們運用充滿價值意味的術語,諸如「主流」「大傳統」「正統」等關鍵詞的時候,有必要提高警惕,因為這些術語的使用將有利於特定的學者群體。

儘管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朱熹和南宋在歷史上的重要性有了明顯的增長,但在北方,從北宋到金代,直到元代,一直延續的態度與觀念也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一時期中國北方思想傳統的遺產被遮蔽,大多數學者強烈關注朱熹的創新性,以及從北宋到朱熹、又從朱熹到元朝統治下的北方這一思潮的延續性。

近距離的考察往往使我們發現,這些朱熹追隨者的形象遠比他們被學界主流所描述的要更為複雜。這種複雜性,也許可以部分解釋王柏和郝經為何常常被宋元儒學史的宏大敘述所忽略的原因。

這說明帝國後期和現代的學者都嚴重誇大了朱熹在13世紀的地位以及被接受的程度。

如果對此加以深究,我們很可能會推測,歸根到底,20 世紀學界覺得郝經的思想在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矛盾,可是這種觀點實際上更多地反映了現代思想中才存在的抵牾。

作者簡介

蘇費翔(Christian Soffel),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博士,2002-2004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獎學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自2012年起任德國特里爾大學漢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包括《博學宏辭的學者與朝代的交替:王應麟的〈困學紀聞〉》等。

田浩 (Hoyt Tillman),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與東亞語言學博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教授。2000年獲得德國洪堡獎,自2004年以來擔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著作包括《功利主義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朱熹的思維世界》等。

肖永明,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科研成果四次獲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入選「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及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主要著作包括《宋代〈四書〉學與理學》《儒學·書院·社會——社會文化史視野中的書院》等。

目 錄

中文版序

序言一

序言二

導言

第一部分 宋代的《中庸》與道統問題

第一章 歷史和漢學背景

對關鍵詞「中」「庸」的解釋

《中庸》作者的身份:主張、懷疑和修正

第二章 宋代對《中庸》的認識:歐陽修、蘇軾、朱熹、葉適及王柏

北宋時期對《中庸》的懷疑

朱熹和《中庸》

葉適、朱熹和《中庸》

王柏對《中庸》的闡釋與對朱熹的評述

第三章 道統與《中庸》

朱熹之前「道統」概念的早期用法

朱熹、道統與《中庸》

葉適論道統及朱熹

王柏與道統

第二部分 宋金元文化思想的衝突與融合

第四章 郝經和宋金元時期的道學

第五章 宋、金、元時期的政治文化及王朝的正統問題

第六章 郝經對經典、《中庸》與道統的反思

《中庸》與道統

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

朱熹之前「道統」一詞的用法(蘇費翔)

宋人道統論——以朱熹為中心(蘇費翔)

《近思錄》,《四子》之階梯——陳淳與黃榦爭論讀書次序(蘇費翔)

我與中國研究的不解之緣(田浩)

朱熹與道學的發展轉變(田浩)

金朝思想與政制概說(田浩 俞宗憲)

金代的儒教——道學在北部中國的印跡(田浩)

因「亂」而導致的心理創傷:漢族士人對蒙古軍人入侵回應之研究(田浩)

譯者後記(肖永明)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已出版書目

《正統與華夷: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

作者:劉浦江 著

裝幀:16開平裝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定價:79.00元

本書收集劉浦江教授以正統論、華夷觀透視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系列論文,突破斷代史的藩籬,抓住歷代正統論、德運說、華夷觀念等涉及中國古代政治文化變遷的核心問題,進行長時段的系統研究。本書眼光獨到,論證精審,呈現出寬廣的學術格局。本書還收入劉浦江教授的三篇四庫學論文,皆是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深度挖掘的文獻學研究作品。

《宋遼金史論集》

作者:劉浦江 著

裝幀:16開平裝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定價:85.00元

本書是劉浦江教授關於遼金史以及宋代歷史研究的論文集,本書大量運用遼金石刻材料及契丹、女真語文資料,將歷史學與考古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緊密結合,解決了諸多懸而未決的重大難題。全書具有全局性的問題意識,跨學科的研究視野與深刻的學術關懷,具備代表了宋遼金史研究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所收論文大多散見於各種學術刊物,未曾結集,不便於讀者集中閱讀。本次精選劉浦江教授宋遼金史論文,並按照主題加以排列,可以見其學術格局。

《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

作者:孟憲實 著

裝幀:16開 平裝

出版時間:2017年4月

定價:98.00元

《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孟憲實教授的最新專著,本書利用敦煌文書、吐魯番文書和唐代墓誌等出土資料,結合唐代基本典籍,探討了唐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民族和宗教管理制度、祥瑞制度、財政使職等重要議題,還對唐代敦煌、吐魯番的地方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以及吳王李恪、安樂公主、上官儀等唐代重要政治人物進行了專題研究,頗有創見。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修訂本)》

作者:羅新 葉煒 著

裝幀:16開平裝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定價:176.00元

本書收錄20世紀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間新發表的魏晉南北朝墓誌,墓誌年代起三國之始,迄楊隋之末(220-618),皆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及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兩書所未收者。全書分為魏晉十六國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後為序排列。墓誌先列録文,後附疏證,註明拓片圖版和參考録文的出處,介紹現有研究成果,並對墓誌所涉史事作簡單的考證和說明。

《朱熹禮學基本問題研究》

作者:葉純芳 喬秀岩 編

裝幀:16開平裝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定價:138.00元

朱熹是中國經學史上最具典範意義的學者。元明至清代前期,禮學以朱熹為宗;近代以來,朱熹則以哲學思想為學者所重,禮學漸被淡忘。回顧兩千年經學史或禮學史,朱熹尤其重要,一則以其元明前後五百年主導學術之重要歷史意義,二則以近兩百多年來學術界對朱熹禮學的陌生。本書正是一部探討朱熹禮學的論文集,共收錄22篇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討論朱熹禮學的特點、朱熹禮學逐漸形成的過程以及特性、禮制與禮學的關係等問題,同時對研究朱熹禮學的核心文獻《儀禮經傳通解》進行版本詳考。本書內容豐富多彩,同時主題明確,對朱熹禮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及豐富的啟發。

《石室賸言》

作者:辛德勇 著

裝幀:16開平裝

出版時間:2014年7月

定價:86.00元

本書是辛德勇教授的一部有關中國古代碑刻文獻和出土文獻、器物銘文的學術論文集。「石室」表示以正史為核心的基本傳世典籍,而「賸言」是指基本史籍棄而未取的碑刻和其他各類出土文獻。本書在把握傳世文獻的基礎上,對碑刻、出土文獻進行考證,從中獲得基本史料中看不到的歷史細節。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書局 的精彩文章:

嘴饞是福氣,譚鑫培、梅蘭芳、程硯秋等角兒原來愛吃這些
中華書局2018年5月新書單

TAG: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