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行刻薄的年代,選擇做一個溫和的人

盛行刻薄的年代,選擇做一個溫和的人

文章來源:任風男

※攝影:孔子文化?小帆

01

約好和朋友一起吃飯,他遲到了。因為快下班的時候和同事吵架,言語升級,好不容易才被其他人勸住。問他原因,原來就為了一個演示文稿排版的問題,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由於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從單純的業務討論上升到能力的置疑,再到人品的攻擊,鬧了個不歡而散。

我問他,這麼小的事,難道不能平心靜氣的談?他說,老闆急著要,又快下班,想早點回來,所以就沉不住氣了。再有就是他的排版不清晰,的確是有問題的,我沒錯,錯在同事。

有多少矛盾是因為一句「我沒錯」造成的?

還有眾多的「路怒族」,不都是因為「別人的錯」而發生衝突嗎?為什麼到處是戾氣,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焦躁不安?

02

充滿競爭的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不斷的患得患失,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成王敗寇的衡量標準,逼著我們拚命往前跑,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爭執與矛盾自然也就產生。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的執念太重。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待問題,符合自己心意的是完美正確的,與自己觀點相左的就該一棍子打死。可是,哪有那麼多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我們不都在與他人與社會的相互試探中,確立自己的位置嗎?

做到溫潤自如地與他人相處太難。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的這句話,在我們周圍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想,以自我為中心,是因為缺乏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你學識豐富,你銀行存款多,你地位高,你是本行業的前輩,並不代表你高貴,更不代表你掌握著話語權。倚仗著附加在身上的東西,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否定不如你的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平視的目光對待他人,不暴虐不歧視,衝突還會有多少?

或者說,以坦誠而尊重的心對待他人,也不會有暴躁、抱怨的出現。處理起問題來也就沒有那麼難。

※攝影:孔子文化?小帆

03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多年前,有次他去聽報告,主講人是中學語文教材的主編顧振彪先生。顧先生上台時,穿很普通的襯衫,一雙布鞋,乾瘦的身材,讓人以為是保潔人員。講完後,聽眾送上各類問題的紙條,他沒有焦躁,耐心一一作答。朋友說,那次真被顧先生的嚴謹而平和的態度折服了。

我想,這是顧先生對他的聽眾有尊重的心,才會有這樣的行為吧。

養成溫和的態度,還要學會理解他人。

同學開了家修車行,他的生意非常好。老客戶帶新客戶,每天都在忙。除了修理工的技術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理解自己的客戶。

聊天時他對我說:每個來修車的人都很著急,有時車出了大問題,一天兩天修不好,客戶更急躁,我理解他們,大家都很忙,沒了車,外出不方便,耽誤事情。放到我身上,我也著急。所以,同客戶交流時,我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能提供的幫助那就提供,不能提供的再想其他辦法。個別客戶著急要走忙事情,我就讓他開著我的車。開門做生意,一樣要將心比心。別人急,咱不能急,誰都不容易。

誰都不容易。

※攝影:孔子文化?小帆

04

我們看不到別人光鮮後面的傷痕纍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一片鬱郁生長的森林,別人走不進去也見不到裡面的風景。說話的風格,處事的方式,思維的角度,和學識、閱歷有直接的關係,不理解他人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否就可以說,我們要按自己的方式各行其是?

理解他人,其實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考慮一下。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中,誰都希望別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著想,送奶工希望別人理解他早起的辛苦,保安希望別人理解他烈日與冷風中巡視。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怎麼會有戾氣?

爭執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還會帶來糟糕的情緒。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最容易造成與他人的衝突。做個懂得尊重,學會理解的人,溫潤自如地與他人交往,總會化解很多的干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智者參「直」,一字歸心源
人窮不可怕,窮人思維才可怕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