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為何不將所有的重囚犯殺掉,而多數流放邊疆,主要考慮這兩點

古代為何不將所有的重囚犯殺掉,而多數流放邊疆,主要考慮這兩點

在封建社會中,君主有著絕對權威的地位,他們有治理國家的權力,也能主宰臣民的生死。不過皇帝不可能事事都管,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有相關的法律來規範人們的行為。

雖然古代法律隨著朝代不同而變化,但是大體上還是相似的,只是刑法輕重有些調整。雖然那時的法律沒有如今規定的如此細緻,但有些朝代的做法依舊可圈可點。

一般來說,臣民若犯了重罪,最慘不過死刑。不過有些時候,砍頭反而比較少,一般我們常常聽說,朝廷會把重犯發配邊疆。

那麼為什麼朝廷會做出這種決定呢?難道就不怕犯人半路逃跑金蟬脫殼么?其實古人這麼做,是有更深一層考慮的。

發配邊疆在古代也是重罪,一般造反的必死,而其他牽連者或是家眷可能會被流放。每個朝代基本都有被流放的罪犯。

中國那時有四個出名的流放之地,分別是房縣、海南、豐州、伊犁。這些地方的共同之處就是偏遠,大多是渺無人煙。

不少人覺得,押送犯人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勞心勞力,為何不殺掉更乾脆省事呢?其實皇帝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之所以選擇流放,是因為這樣做能帶來更大的利益。

首先,不殺重犯而選擇流放,能體現皇家的仁慈之心。官方的解釋是:因為不忍心製造殺孽,所以流放遠方以示懲戒。

古時候的皇帝也當的不容易,總是殺人會給百姓留下殘暴的印象,太過嚴酷的法律也會引起百姓的不滿。若是激起民憤,那下場可想而知,看看商朝和秦朝就知道了。

而將這些不一定必死的犯人流放,不僅在百姓看來,皇帝是個仁慈的皇帝,被流放的犯人心中也會感恩戴德,自然是比殺掉他來的划算。

其次,自古這些流放之地都很荒蕪,鮮有人家,將這些犯人驅趕到此地,可以防止外族侵佔本國土地。而且犯人要生活也要建設這些蠻荒之地,促進當地的發展。

等到這些地方人口興旺起來後,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這些人的後代可以為國家鎮守邊疆,防止鄰國入侵。

所別看只是輕易的放了一條人命,其實對皇帝來說,反而是一件有利無害的事情。既全了面子,也有實際的意義,皇帝當然樂意做這個順水人情,所以古代才這麼多流放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楓 的精彩文章:

轟轟烈烈的除四害是功是過,其中一害差點被滅族,直到後來才被平反
盜墓者盜了那麼多大墓,為何諸葛亮的墓穴卻無人問津,民間有這麼幾種說法

TAG:晚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