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夏兵變震全國 哱拜父子終受誅

寧夏兵變震全國 哱拜父子終受誅

明朝萬曆年間,封建統治日趨黑暗,明朝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因此,一些歷史學家發出了「明實亡於萬曆」的感嘆。萬曆年間,在國家民族政策、對外關係方面,出現了促進明朝國力迅速衰耗的三件大事,那就是明王朝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平定哱拜叛變,李如松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 「萬曆三大征」的「第一征」就是發生了寧夏鎮城(今銀川市)的哱拜兵變。

這場兵變的主謀之一哱拜是蒙古人。嘉靖年間,哱拜得罪了自己所在的蒙古部落首領,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好率部眾數百人投降了明軍。寧夏官員見哱拜驍勇善戰,便奏請朝廷,封他為副總兵。不久,哱拜就因戰功累累,從寧夏副總兵升任為寧夏都指揮,他的幾個兒子和義子都成了軍中悍將。他還組織私人武裝,他成為寧夏鎮城舉足輕重的軍事實權派人物。後來哱拜因為年世已高,由兒子哱承恩承襲了他的爵位。

哱拜雖然退休在家,但並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萬曆十九年韃靼入侵河西走廊一帶,哱拜自告奮勇,請求派自己和兒子率領家兵出征。寧夏巡撫對哱拜不請示自己,私自向朝廷請求出征之舉十分不滿,哱拜對巡撫也頗有怨言。明朝後期,地方軍政腐敗不堪,將領往往剋扣糧餉,奴役士兵,寧夏巡撫黨馨上任後,只知道搜刮錢財,不顧士兵死活。寧夏鎮城有一士兵名叫劉東暘,平素為人仗義、處事果斷,深得士兵們的信賴。劉東暘見巡撫胡作非為,非常憤怒,便暗地裡聯合人馬起事。

戰勢焦灼

萬曆皇帝聽到寧夏鎮城發生兵變的消息後,並不在意,以為只是邊疆的士兵們生活困難,地方官員又不知道撫恤下屬,才激起兵變。哱拜見發生了兵變,認為這正是自己發動叛亂的好機會,便秘密下令,讓義子和親信率兵趕回鎮城參加兵變。

哱拜和哱承恩等人勸說劉東暘:「寧夏鎮城乃塞上重鎮,東有黃河天險,西有賀蘭之固,只要聯絡河套和賀蘭山外的韃靼各部,乘勢而起,必將建立一番功業。」劉東暘也認為很有道理,便自封為寧夏總兵,一面阻止固原官軍北上討伐,一面聯絡韃靼各部爭取軍事援助。

哱拜、劉東暘還派兵攻取寧夏鎮所屬各城堡,兵鋒所到之處,各城堡紛紛不戰而降。寧夏兵變越鬧動靜越大,萬曆皇帝這才驚慌起來,他急命兵部尚書率兵趕赴寧夏鎮城。劉東暘見明軍猛攻不止,便使出了緩兵之計,謊稱只要明軍撤退,城內守兵願意獻出兵變首惡。明軍聽信緩兵之計,下令撤退。可是,叛軍積極聯絡韃靼勢力,一起攻打明軍。

戰亂平息

明軍在聯合夾擊下,左右為難,應顧不暇。萬曆皇帝見戰局膠著,又從各地調遣大軍前來會攻寧夏。朝廷還企圖用高官厚祿來引誘寧夏變兵投降,懸重賞緝拿兵變首腦。由於寧夏鎮城傍山環水,地形低洼,兵部尚書等人想出了一條狠毒的計策:掘開黃河堤壩,水淹寧夏鎮城。雖有人提醒百姓無辜,但一心只想攻取寧夏鎮城的官員仍下令掘堤放水,導致城內糧草斷絕,百姓餓死無數,但叛軍仍堅守不降。

明軍長達七八個月的軍事圍剿使得兵變的首腦們彼此猜疑,互不信任。劉東暘便先下手為強,殺了哱承恩手下的將領。哱承恩隨後唆使劉東暘親隨刺殺了劉東暘。隨後,哱承恩開城投降。官軍進入寧夏鎮城,平息了叛亂。

發生在明末的寧夏兵變使銀川地區再次遭受重大破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滅亡的步伐。

來源:《銀川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編輯:蘑菇

責任編輯:鳳凰哥

GIF

這些故事也很精彩 不要錯過

GIF

15

與鳳凰城記一起,見證銀川新未來

鳳凰城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城記 的精彩文章:

勃勃重修海寶塔 刁雍開鑿艾山渠

TAG:鳳凰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