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紋飾淺談-清代龍紋篇

瓷器紋飾淺談-清代龍紋篇

上一篇剛討論完元明瓷器上龍紋的特點以及不同之處,接下來就該探討元明之後,清代瓷上的龍紋了,到底清代龍紋有何獨特之處呢?我們又該從何處入手鑒定斷代呢?這一講我們就來講一講清代瓷器上龍紋的的特徵。

清代龍文與明代龍文的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明代龍紋的龍嘴上顎長下顎短,清代龍紋上顎短下顎長。所以,清代所有的龍紋都是上顎短下顎長。

順治龍紋第一個變化就是上顎短下顎長。這樣更符合我們現在認識的龍紋。順治龍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雲龍三現。即不是將整個龍畫出來,它是畫一個頭,畫一段身子,再畫一段尾巴,就是說龍頭、龍爪、龍身在雲當中露出了三段,而雲紋一小部分是畫的雲氣,但民窯瓷器上面大部分像中國水墨畫,雲紋就是畫的苔點,這種苔點跟龍的身體的苔點有明顯的不同,它是靠點點點點出來的一種雲氣紋,有水墨畫的效果,比較淡雅,然後突出了龍在雲氣當中那種矯健的身姿。順治的龍紋是非常兇猛的,它沒有元代或者明代早期那麼寫實。到了順治龍肘是非常粗壯的,肘毛向鬍鬚一樣。它的毛髮沒有一個規律,有時候它會往前仰,又時它會往後仰。跟明代不同的地方是毛髮更像我們的頭髮一樣一絲一絲一絲的。更具有現代人的審美觀。明早期的龍紋頭髮是一根一根的往前翹起來。

到了康熙,龍紋的氣勢就顯露出來了。第一是雄壯兇猛。第二是像鬼頭一樣。第三是龍身常常為扭曲的像一個拉的弓一樣,張馳力度更強。所以,到了康熙這個龍紋就完全不同了,而且從康熙開始龍紋就成了定式。康熙龍紋的腹部象蟒蛇的腹部一樣叫蛇腹,一條一條勾勒的非常清楚。從這以後一直到宣統,這個蛇腹非常明顯。龍鱗採用勾描之法,非常有立體感,層層疊壓,你可以看到龍鱗與龍鱗之間是一層一層疊壓過去的。第四點就是龍爪剛勁有力,這一點非常重要。時代越早越寫實越有力度,充分體現在這些細小的細節上。還有就是從康熙開始,官窯的龍紋就以鬼頭龍的畫法定式一直傳承到宣統。鬼頭龍越兇惡時代就越早,反之,就越晚。兇惡主要體現在頭部,如:清代康熙藍底黃龍紋的頭部,面部上面凹凸不平,增加了龍的兇惡感,這與明代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還有一點是明代的龍爪是呈圓的輪狀的,到了清代這個五爪龍,食指與母指是呈一條直線的,後面三指是彎曲的,整個龍爪不是輪狀的。根據這個龍爪的形狀你就馬上能做出判斷,這個龍紋是明代的還是清代的。正是這些細微之處是判別時代的標記。

到了雍正的龍紋跟康熙的龍紋相比面相就善了一點,沒有康熙的兇惡了。康熙龍紋一是身體有張弛力度。二是面部刻畫的非常兇惡。到了雍正比較顯著的特點是講究寫實,特別是在龍的面部、背鰭、龍爪畫的非常細膩,龍爪的指甲非常尖銳,龍鱗排列非常整齊。雍正的龍紋在整個清代寫實上是最為顯著的,它對於細節方面特別是那種點染以及細小的勾線都畫的一絲不苟的話,那麼這個時代一定是在雍正左右。但是它的氣勢比康熙來說就要弱了一點點了。如果我們看到一條龍紋不知道它是什麼時代的,發現這個龍紋的兇猛兇狠程度沒有康熙那麼有氣勢,又比較寫實,又繪畫的比較細膩的話,基本上可以判定應該在雍正左右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乾隆,因為這都是一脈相承的。

到了乾隆,這時的龍紋又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對龍鰭的描繪非常注重,一筆一筆交待的非常明確,背鰭有點露刺的那種感覺,尾巴突而卷,尾鰭有時候畫成放射狀。龍腹部繪畫成象蛇腹一樣的腹甲,畫的整齊均勻並且細膩。爪的畫法非常清晰,傳承了雍正的這種細膩寫實手法,但是力度沒有雍正的那麼均勻和老辣,氣勢上跟康熙完全不能相比。乾隆的紋飾主要是繁複,所有的紋飾就是一種模式化了,正面龍應該怎樣擺應該怎樣畫,它的爪應該放在哪兒,尾巴應該放在哪兒,都是一種模式了。瓷器上的空間里都堆的滿滿的,所以,我們說乾隆的紋飾繁複。龍紋和康熙、雍正是沒法比的,但是寫實還是比較細膩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即繁複又寫實的紋飾,一定是清中期才有的一種模式。

到了嘉慶、道光時,整個清代開始走向衰落了。嘉慶的風格跟乾隆比較相似,特別是在龍爪上面寫實還是比較講究的,注重了龍爪的描繪,但龍紋的兇猛程度就明顯減弱了。因為從乾隆開始它就成了模式化,到了嘉慶更成為一個圖案了,如果說需要配合什麼樣的場景,它就是一種程序化的龍紋配上去。龍肘已經圖案化了,肘上的毛了了幾根團在一起,即簡單又草率。龍鱗細小而規則,缺乏像康熙龍鱗的那種立體感,這一點是與康、雍、亁有所不同的。龍爪描繪的比較寫實,但明顯感覺到軟弱無力,沒有那種一爪下去要撕裂的感覺。

到了道光,因國力明顯衰落,這時的龍紋顯得披頭有形而無神,而且龍的臉整體形象顯得很呆板,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飢餓的樣子,比較瘦弱。可是龍爪又畫的非常粗壯,比例明顯已經失調。所以說道光不僅是龍紋,它所有的紋飾都開始走向衰弱了。我們從道光蒼龍教子的龍紋中看到一大一小的龍紋,與前面的龍紋比,明顯沒有那種兇狠的力度了。另外一點,龍紋的身軀畫得過於長,沒有張馳的力度,毛髮散開,顯得獃滯。這就是我所講得紋飾中,時代越早越寫實,龍紋顯得越兇狠,時代越晚越草率,龍紋顯得越軟弱。道光以後,大清王朝徹底走上了潰敗的邊緣。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以後,咸豐皇帝在位很短,官窯的龍紋類似道光,官窯整體形象還是鬼頭龍,可是它這個氣勢一點都沒有了,看不出來這個一條龍非常兇狠的飛行在雲端或者穿行花中,比如說咸豐官窯礬紅龍紋,脖子非常細,而且上面的龍鱗規則的畫得有點大小不一,特別是龍的腹部是蛇腹,腹部畫的鼓起來一圈一圈的非常寫實,到了咸豐以後,蛇腹就畫得草率了,是靠長短不一的線條點綴在當中來表明這是蛇腹———龍的腹部。而背鰭呈三角形,第一是三角形大小不一。第二是三角形之間的距離不一。再比較一下龍身邊的火焰,康熙時的火焰是唰唰唰那種抖動的感覺,到了乾隆以後這個火焰就象一個飄帶,到了咸豐火焰就象纏在龍身上一樣,沒有了抖動的感覺,龍紋畫的軟弱無力,龍的齶短,下齶長,這是清代龍紋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同治、光緒在歷史上叫同光中興,也就清末的曇花一現。這時的龍紋軟弱無力。官窯的龍紋繪畫的非常細緻,僅僅是一幅圖案,民窯的畫得特別粗糙,但是民窯的比官窯的更有張馳的彈力。龍紋與人一樣,如果人的精神好的話,眼睛是放光的,有神的。龍紋也是這樣眼睛看上沒有力度的話,這個龍就顯得不活了,畫龍點睛就是這個意思。看龍的兇惡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從眼睛來看。康熙的龍紋兇猛就體現在眼睛的兇惡,當然,其它紋飾也加強了兇惡的氣勢。越往後,眼神就越軟弱無力了。第二是從龍爪上來看。康熙的龍爪有一種兇猛要撕列的感覺。可是到了同治或者光緒的時候,龍爪顯得有氣無力,從道光開始就成為一種圖案,一種模式,而不象明早期、明中期那樣,這個龍要畫成什麼樣的氣勢,然後再配什麼樣的場景這個布局才能合理。

到了晚清,主要是突出這個龍紋,其它配景不是很重要了,配山石是什麼樣的龍紋,配雲紋是什麼樣的龍紋,都有一定的程式。我們在鑒定過程中要善於發現這些細微的程式化,然後來判斷龍紋的時代。當然其它的紋飾也同樣如此,不管是人物也好,不管是動物也好,都有這個特點。首先,繪畫活動的東西,神態非常重要,然後我們再看細節的部分來比較。例如:官仿官的我們舉個例子,在同光中興有一段,同治皇帝大婚和慈禧太后祝壽,包括光緒時期仿康熙的那種繪畫技法,盡量把龍紋想畫得威猛一些,有氣勢一些,但是我們從它身體彎曲的張弛力度,以及頭、頸、發、爪、尾巴等綜合看,明顯沒有清早期的那麼有力度。

宣統是清帝國最後一個黃帝,是大清最末落的時候,這時的龍紋就象一條蚯蚓一樣,身體非常長,給人感覺是非常的軟弱無力。但是有一點還是按照官窯鬼頭龍的制式製作的。我們知道從康熙時開始官窯就確立了鬼頭龍制式,只不過是龍紋的氣勢不同,細膩程度不同,繪畫的手法不同。我們可以從龍紋在每個時代不同的表現形式,從龍紋的頭、眼、齶、鱗、背鰭、肘、肘毛、爪、尾以及周邊的襯景來判別真偽和斷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收藏大品味 的精彩文章:

瓷器紋飾淺談-獅子紋(2)

TAG:小收藏大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