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紅色勵志班」擦亮青春底色

「紅色勵志班」擦亮青春底色

在江西省井岡山大學校園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系著一條紅色的識別帶,胸前別著特殊的標誌,每天清晨風雨無阻跑步半小時,之後開始晨讀。這道風景從2013年開始已經持續了5年,這群人就是井岡山大學紅色勵志班學員。

紅色勵志班面向大一新生,每學期在全校數千名自願報名的學生中,嚴格篩選出200名學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培訓。學員分為5個連隊,接受勵志專題教育、勵志實踐體驗、重走紅軍路體驗式教學以及紅色勵志精神傳播等培訓。紅色勵志班從2013年舉辦以來,結業學員在入黨、擔任學生幹部、獲得獎學金、繼續深造方面的比例遠遠高於全校平均水平。井岡山大學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大學生教育教學資源的實踐獲得了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作為一所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的高校,紅色勵志班就是要充分挖掘井岡山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學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的一個重要抓手,利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鍛煉學生意志,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堅韌的意志品格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校黨委副書記肖長春說。

政法學院2016級學生馬曉宇是紅色勵志班的一員。起初他每天早起晨跑總是會吵醒室友,引來抱怨。一段時間之後,馬曉宇驚喜地發現,室友們全都接二連三地早早起床,鍛煉的鍛煉,晨讀的晨讀。

「我們每一位學員都成了一面旗幟,一根標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同學。」馬曉宇說。紅色勵志班的集中培訓雖然只有一個月,但是紅色勵志班的那種特質無一例外被學員們全部保留了下來。「紅色勵志班的同學就是不一樣」是學校老師和同學經常對勵志班學員說的一句話。

「紅色勵志班每一位學員都是一顆火種,井岡山大學的未來就是要通過這些火種來點燃,讓學校更有生機有活力有厚度有高度。」學校校長曾建平對紅色勵志班的學員寄予厚望。

藝術學院教師陳美麗先後擔任了4期紅色勵志班的輔導員,親眼目睹了不少學員脫胎換骨的變化。「紅色勵志班就是一個能量場,它不僅吸引著學生加入,也吸引著我們這些老師加入,帶學生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過程,在紅色勵志班期間,我們和學生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電信學院教師李振昕擔任了兩期紅色勵志班的輔導員,他由衷地感嘆:「為什麼我們的學生時代沒有紅色勵志班?我認為紅色勵志班是青年學生青春出彩的最好舞台。」

數理學院2016級學生孫士超有著散漫拖拉等各類毛病,聽說紅色勵志班要求非常嚴格,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希望在這裡能夠得到改變。

「每天的早起、晨練、晨讀,以及班級的各類活動,看似千篇一律,卻磨鍊了意志、增強了自信,也讓我發現,不努力逼自己一把,就不會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優秀。」如今,孫士超還擔任了班長和寢室長,成了班級的榜樣,在他的帶領下,班風和學風有了明顯好轉。

來自貴州遵義的汪光濤入校不久就加入了紅色勵志班,如今他已經在延安工作了兩年。從遵義到井岡山再到延安,汪光濤以自己的方式傳承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在井岡山大學,最吸引他的就是行走,每一次行走,都是不斷接近歷史、接近精神偶像的過程。紅色勵志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把學生帶上井岡山「重走紅軍路」。「紅軍路上的揮汗如雨,勝過課堂上的千言萬語。那種體驗,是我去延安的理由。」如今汪光濤非常感謝在校期間參加紅色勵志班的那段經歷,這讓他從中汲取到一種向上的力量,面對未來充滿了披荊斬棘的勇氣和乘風破浪的自信。

紅色勵志班能走多遠?學校目前已經將紅色勵志教育作為學校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的一個重要載體固化了下來。黨委書記彭涉晗說:「讓青年學生更生動地把握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將集思廣益,廣泛徵求師生建議,不斷汲取成功經驗,完善培訓內容和方法,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讓更多的同學健康地成長成才。」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9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迎接教育財政3.0時代
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