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復旦大學 教學改革以學生髮展為中心

復旦大學 教學改革以學生髮展為中心

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系列報道」,介紹各地各高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經驗和做法。

本報訊(記者 萬玉鳳)本科生就能得到諾貝爾獎得主的親自指點?對復旦大學化學系2014級本科生陳同越來說,這真真切切發生了。

2017年暑期,陳同越前往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課題組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科研交流,學習分子器件和納米顆粒組裝相關知識技能。司徒塔特正是憑藉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在201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特別感謝復旦,可以支持並資助我完成這段暑期科研,讓有夢想的年輕人有機會飛得更高。」

謀求博學有全球,像陳同越一樣,去年復旦大學60%的本科生參與全球遊學計劃。而這得益於復旦本科教育改革。為了突出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復旦大學於2017年6月在全國高校率先推出了《復旦大學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動計劃》,這也是該校「雙一流」建設第一個行動計劃,目標就是要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體系,這個體系的出發點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未來。

如何培養掌握未來的學生?復旦大學推進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構建通識教育—專業培養—多元發展有機結合的本科「2+X」的培養體系,從通識教育和專業培養兩方面入手,夯實個人發展基礎,「X」則基於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在學分制下提供專業進階、跨學科發展、創新創業等多方向發展路徑,核心是為學生創造專兼結合、互相貫通的多元發展空間,給學生創設內涵更加豐富,選擇更加自由的學習發展機會。

復旦把一切育人的要素調動和利用起來,有效貫通從教室到書院、科研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海外遊學、網路新媒體等六度育人空間,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融合育人系統。

在搭好框架的基礎上,復旦狠抓內涵建設,充分挖掘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內涵,構建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重要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主幹,以專業課程為支撐的本科課程體系,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

目前,復旦啟動了課程思政示範工程,著力建設3個「課程思政」示範專業、111門示範專業課程,以及四大系列50門課程組成的人文醫學課程群,引導每位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構建「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復旦大學不斷深化綜合,使多渠道、多手段的教育形式最終回歸到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上。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9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多重保障確保打分公平
環江打贏學前教育翻身仗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