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研究學生應是教師一生的功課

研究學生應是教師一生的功課

多年來,關於「教什麼知識」與「怎麼教知識」哪個更為重要,很多學者、專家做了大量研究,並形成了諸多理論。以我22年的教學經歷,我覺得兩者並不矛盾,統一兩者的最佳結合點便是研究學生。

有個案例始終珍藏在我腦海深處,時時警勉著我。開學後連續兩次家長會,A同學的家長均沒有參加。A同學滿臉委屈,哽咽著說:「因為我父親是清潔工!」「清潔工有什麼不好?」我追問。「第一次主題班會,您說如果不認真學習,將來只能做個清潔工!」A同學說。

這使我想到,班集體不是一群學生的簡單組合,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追求。面對著幾十個鮮活的生命,教師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要建立學生的基礎檔案,詳細了解和記錄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親的工作情況,從側面了解雙親的婚姻狀況。這些是孩子內心深處最為敏感的地帶。要了解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法、愛好興趣、情感需要、人生目標等。對學生的了解越全面,越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進而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研究學生是教師教學智慧的源泉。美國學者奧蘇伯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是系統地研究學生的學情。學情分析是系統工程,既要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狀態,又要研究學生的潛在狀態。學生的學習起點狀態包括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等。學生的潛在狀態指學生可能發生的狀況與可能的發展,主要說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都能參與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狀態,等等。

對於教師而言,要和學生打成一片、親密無間,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觀察學生的能力差異,弄清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這是優秀教師的重要標誌。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生動的,研究和把握他們,應是教師一生的功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高級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9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科大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 刷新最大糾纏態製備紀錄
教育觀察:科研評價新政優化創新生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