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是感覺很餓,吃多少都不覺得飽?也許是「肥胖基因」惹的禍

總是感覺很餓,吃多少都不覺得飽?也許是「肥胖基因」惹的禍

肥胖與基因突變

科學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的人其體內往往攜帶一種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基因的變體,科學家稱之為「肥胖基因」。它就是導致體重不停飆升的「罪魁禍首」。FTO基因是2007年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首先鑒別出來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當年的Science上。FTO是定位在人體第16號染色體上的一個等位基因。

研究發現,如果FTO基因只有一個副本變異,與正常相比,肥胖的概率也要高出30%。如果兩個副本均變異,肥胖的概率會比那些無變異副本的人高出70%之多,平均體重比正常個體重3kg。因此科研人員認為,FTO是一種與肥胖有關的最普遍的基因。調查顯示,每6個人中就有一人攜帶這種基因型的基因,它會導致更高水平的胃飢餓素(用於調節食慾和身體對食物的反應)。

「肥胖基因」和體內能量的代謝有關。研究人員找到了肥胖基因FTO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該基因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如AA和TT),攜帶FTO其中一種基因型的人在進食後常常沒有飽腹感,因此就容易攝入過量的熱量。這一發現充分揭示了肥胖基因與激素之間的聯繫。當「肥胖基因」處於某兩種特定狀態時,還會阻礙人體燃燒脂肪、產生熱量,這就導致了肥胖的產生。

英國倫敦大學內分泌和肥胖研領域的研究員Rachel Batterham認為,調節身體對進食反應的胃腸激素可能是FTO作用與食物攝入之間關聯的缺失環節。這種激素就是由腸道細胞產生用以刺激飢餓的胃飢餓素。Batterham及其同事測量了AA或TT基因型肥胖症男性患者血液中的胃飢餓素水平。與預期一樣,TT基因型個體,胃飢餓素水平在經歷飢餓後上升,進食後下降。但在那些AA基因型的個體,無論餐前還是餐後,胃飢餓素均能保持較高的水平。此外,AA型個體在飢餓狀態時胃飢餓素水平上升速率較快。所以,「吃貨們」大多為AA基因型,餓了就要吃吃吃,飽了還想吃。此外,MRI掃描顯示,看到食物的圖像時,無論處於飢餓還是飽餐狀態,AA基因型個體的大腦相關區域均能持續興奮。這表明,高水平胃飢餓素會影響大腦對食物的反應——這與目前對胃飢餓素作用的認識相當吻合。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FTO基因並不直接導致脂肪累積,FTO調控區發生突變會打開一個遺傳學開關,激活兩個產熱的控制器相關基因IRX3和IRX5,使得前體脂肪細胞分化成為脂肪細胞。

相關文獻檢索與分析

01

PubMed資料庫檢索

主要以PubMed為數據源,檢索2008~2017年發表的關於肥胖基因突變的文獻。檢索詞:(((((mutations[Title])OR mutation[Title]))AND Obesity[MeSH Terms]))AND(「2008」[Date-Publication]:「2017」[Date-Publication])。檢索結果為195篇。統計每年論文發表數量,可以發現,近10 年來相關研究文獻總體數量都不多,2008 ~ 2010 年發表的相關文獻最少,2014 年發表了30 篇,數量最多;但2017 年發表的相關文獻較前減少。具體發表年份與數量的關係見圖1。

圖1 近10 年發表的肥胖突變基因相關文獻數量

02

GoPubMed 檢索與分析

利用PubMed 檢索和分析工具GoPubMed 進行進一步檢索,其數據源與PubMed 完全相同。檢索詞:(((((mutations[Title])OR mutation[Title]))AND Obesity[MeSH Terms]))AND(「2008」[Date-Publication]:「2017」[Date-Publication])。具體的統計分析體包括論文發表國家、城市、高產作者、高頻詞分布及發表期刊等。

據統計,2008 ~ 2017 年,發表肥胖基因突變相關文獻最多的國家為美國,其中發文量最多的城市是法國的巴黎(圖2)。

圖2 肥胖基因突變文獻數量與國家、城市的關係

03

PALM-IST 檢索與分析

以PubMed 資料庫檢索結果中文獻的PMID 為關鍵詞進行PALM-IST 資料庫檢索,PALM-IST資料庫可詳細分析文獻中涉及的重要基因。具體研究較多的突變基因名稱及相關論文數量如圖3 所示。

圖3 肥胖中突變研究較多的基因

04

STRING 檢索與分析

STRING 資料庫是一個搜尋已知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系統,以PALM-IST 資料庫分析出的重要基因,通過STRING 資料庫檢索它們的相互作用(圖4)。

圖4 肥胖突變研究相關基因的相互作用

本文摘編自張積仁,岑東芝主編《基因突變與慢病防控》第十三章部分內容,略有刪減改動。

《基因突變與慢病防控》

主編:張積仁,岑東芝

責任編輯:楊衛華,康麗濤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5

ISBN:978-7-03-057351-3

《基因突變與慢病防控》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基因突變總論:基因突變的定義、分類、特點及影響,基因突變檢測方法,基因突變對蛋白質功能的影響,基因突變文獻檢索方案及相關資料庫介紹;基因突變與慢病防控部分:分別討論了腫瘤、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等慢病與基因突變的關係,同時運用生物信息學檢索技術對相關主題的研究文獻統計分析,並重點討論了重金屬、農藥等污染因素在基因突變與慢病發生中的危害。

(本期編輯:小文)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學術研究者,不可缺乏體育精神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