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電影再認知

中國電影再認知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網路視頻藝術創作人才培養,第二天課程在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繼續開展,由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虞吉教授主講。虞吉教授主要從中國電影再認知和夢想與榮光兩個專題展開,虞教授授課內容深厚,觀點前沿,對中國電影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思考與見解,帶領學員回顧了我國的電影發展史,對未來我國的電影行業發展提出了展望。現場的學員們認真聽取了課程,深受啟迪,紛紛表示收穫頗豐。

專題內容整理:

上午階段:中國電影再認知

一:中國電影的「觀念—美學」與主流傳統

本土理論的巡檢:從 「影戲觀」到「良心主義」與「影像傳奇敘事」的理論構建闡釋。早期中國電影在承襲民族傳奇敘事傳統,運用傳奇敘事創作原則與美學規範,廣泛借鑒,化用好萊塢電影的鏡頭語言手法,形成了中國電(長故事片)自主的意識形態取向和獨特的敘事動力學機制。我們將其概略地稱之為:「良心主義」與「影像傳奇敘事」的套裝。這是中國電影主流傳統的內核,而在形態學意義上則是:文藝片傳統、商業類型電影傳統與感性批評傳統的歷時性鋪展。

二:新千年以來中國電影的延變與傳統的深在關聯

新千年以來中國電影的流變重新回到整個民國電影的演變規律中:文藝片與商業類型電影的交替主打。武俠片向武俠、神怪片衍化。這一規律的重現是建立在重要的歷史動力學緣由上:市場主導,資源同構,民族視聽消費的相同欲求。

虞教授指出在電影全產業鏈的介面上,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相比處於弱勢,注目發展,競爭如何進行下去?兩個效應,一是「齒輪效應」:新的媒介環境下數字技術,3D、4D技術與想像力合謀的超級生產力。就像齒齒相扣的咬合前行,高技術帶來了銀幕化的巨大可能性,而想像力及其開發又賦予了技術新的拓展。其次是「資源,資本」效應:全球資源的好萊塢化與本土資源的類型化、銀幕化。對於當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要建構中國特色的形態格局,打造中國版的「齒輪效應」與 「資源資本」模式,增強自身競爭力。

下午階段:夢想與榮光

——從「主旋律」、「新主流」到「特戰英雄電影」的進路歷程

30年來,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電影,再到特戰英雄電影的探尋之旅所展示的新路徑與新現象,中國本土主流電影終於馳上了類型打造的軌道。

一、「主旋律」回溯:緊迫的大片想像與踐行

1994年前後,中國電影改革開始起步,對外開放力度加強,引進世界電影藝術最新成就的進口影片成功帶動了國內的影片發行,同時也極大地刺激了國內電影行業和電影市場。在國家「九五」工程後,「主旋律」電影在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同時,開始呈現出多樣化和商業化的趨向。其實,在邁向「大片之路」之前,主旋律電影就已在計劃經濟的國營電影體制內歷經了近十年的發展,並形成了「領袖傳記片」「英模傳記片」「重大歷史事件獻禮片」三個系列。

二、新主流嘗試:多點位探尋

隨著對「新主流」的呼喚,「主旋律」的稱謂開始向主流電影蛻變。世紀之交,在經歷整體「觸底」的低靡和「賀歲片」一枝獨秀的「尷尬」之後,中國電影迎來了全面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改革。在新世紀的頭十年,商業類型電影以《英雄》為起點的「古裝大片」迅速躥升為中國電影的顯面,這是伴隨電影體制改革、市場化建設、院線建設,實施的全方位轉型,並拉開了大片時代的帷幕。應該說主旋律變身新主流的過程亮點不斷給人驚喜,但持續乏力,難以形成規模化、持續性地製作生產態勢也是明顯的短板。應該說從新千年到新十年的主流探索亮點閃爍,然而最大問題仍然是後繼乏力,缺乏一種真正的類型片生產的機制與持續主打的類型生產實踐。

三、特戰英雄電影:主流大片的類型化進路

特戰英雄電影作為主流大片新的主打類型,發軔於吳京和李志忠共同執導的《狼牙》(2008年),影片首次將具有特種兵經歷的「孤膽英雄」這一核心要素凸顯出來。特戰英雄電影,以「孤膽英雄」為核心元素,人物身份以特種兵(在役或退役)、特警為主,類型元素涉及特殊任務、卧底、戰鬥、個人恩怨和家國情仇等。在殘酷的現實條件和曲折的經歷中,特戰英雄依託堅強意志、特戰智慧與出色技能完成個人使命(疊映國家使命),彰顯出個人英雄主義和民族、國家意志。

作為主流類型大片,特戰英雄電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英雄的個人化。個體英雄的凸顯必然要求電影的時間空間的個人化,在個人化的基礎上再巧妙地縫合「主流」的聯繫性,這即是說個人英雄最終要體現的「道」即「國家意志」的暗合性或遷延性傳達。近年來的新主流大片正是深諳網生代的觀影心理,在情節設置、視聽系統、營銷發行等層面均彰顯出與互聯網新語境相適應的時代審美特徵,呈現出多類型融合的視覺奇觀製造的趨勢。隨著視聽技術、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打造特戰奇觀成為特戰英雄電影影像風格的主要特徵。

隨著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崛起,當下的中國電影人悉力探尋適應本土市場的電影工業流程,基於現實環境和年輕觀眾的消費心理,在正面表達普世情感的同時兼具人文情懷和國際視野。其敘事策略圍繞邊境化和境外化,使人物身份在執行任務和離境作戰中將國家意志裝填在後台,從而使個人英雄主義、人道主義和愛國主義在主流電影與商業電影的結合中達成平衡。最終,特戰英雄電影的敘事動力從個體英雄主義遷延於國家意志層面,觀眾經由對個人英雄的認同繼而達成對主流價值的認同。

通過虞教授講解和深層剖析,隨著現代電影工業體系的日益完善,中國電影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奏響了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時代號角。30年來,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電影,再到特戰英雄電影的探尋之旅,使中國本土的主流影片終於馳上了類型打造的軌道。特戰英雄電影所展示的新路徑與新現象,無論從市場反響、口碑評價、還是歷史回望的多個向度,都真切地證實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法國vs比利時,有趣的看點都在這了!
古錢幣的收藏價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