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1.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這四個人是《水滸傳》108好漢中第一批出場的人物,屬於「少華山」篇。朱武、陳達、楊春這三個人是一個小團伙,首領朱武是濠州定遠人,雖然不是鍾離,但既然是同處在濠州的定遠,大家也都知道這三人分別對應「朱元璋(朱洪武)、徐達、常遇春。」施耐庵老師可能有所顧忌,不敢直接寫鍾離。但是最大的點睛之筆是在史進身上,所有人都以為施耐庵老師用史進最早出場單單只有「歷史前進」之意,其實遠沒那麼簡單。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首先史進是《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有的人物,不像朱武、陳達、楊春三人是施耐庵杜撰的名字,施耐庵借用這個人第一個出場很精彩。但還是杜撰了此人一個信息,那就是他的籍貫「華陰」,華陰在古代出了一個大人物「楊堅」,楊堅是「弘農楊氏」的代表人物。而在以朱元璋為首的「淮西人」和以張士誠為首的「淮東人」兵戎相見並於1365年爆發兩淮之戰前,兩淮人有一個共同的領袖,那就是被稱為「淮南王」的楊行密,楊行密更早的在晚唐率35位首領起兵,史稱「淮南三十六英雄」,世稱「淮南王」,唐朝封其為「弘農郡王」,可以說史進的原型就是楊行密。兩淮之戰中淮東慘敗於淮西,並慘遭屠城,揚州十八巷,水淹泰州,淮東地區遭到淮西人空前的破壞。而當史進打敗朱武等人,對的朱武、陳達、楊春怒斥道「你們少華山人和華陰縣人都是同鄉,為何要搶掠華陰百姓!」這就彷彿是楊行密對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怒斥道「你們淮西人和淮東人都是淮人,為何還要如此殘殺淮東人!」施耐庵老師感慨於「原在楊行密領導下的淮人本來攜手共進退,但隨著歷史的前進,慢慢分成淮西和淮東兩派,並最終互相殘殺。這是一種多麼無奈!」而這一切的悲劇,淮西人自然要負全責!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2.魯達、李忠

當史進離開華陰前往渭州後,在這裡遇到了第四個人物「魯達」,也就是後來的魯智深。魯智深是《宋江三十六人贊》本來就有的人物,但是施耐庵老師給他杜撰了一個前名「魯達」,又是一個名字叫「達」的,可以說施耐庵對「徐達」這個淮西集團的武將一號人物印象非常深刻。渭州就是今天的甘肅平涼,史料記載:「徐達自入中原,未嘗少衄,獨隴右之克甚艱。」可以說徐達在這裡遭遇了人生最難首關,這與魯達後面的故事情形很像。而這裡又出場第五個人物「李忠」,李忠是史進最早的師傅,也是定遠人,可以說是李文忠的原型,但是這個李忠的描述是很有問題的,可以說是反映了當時淮東人和淮西人之間的巨大問題。

李文忠雖然是淮西集團的將領,也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假淮西。歷史上的李文忠是泗州人,名副其實的淮東人,從盱眙不辭艱辛跑去投奔朱元璋。李文忠最初的境遇很不好,屢遭朱元璋部下輕視,甚至因為遭到葛俊辱罵,差點火併。好在有鄧愈照著還算無事,但朱元璋為了大局還是將其調離江西戰場,派往浙西防禦。書中的魯達對李忠極度看不起,就是側面反映了當時淮東人在以淮西人為主的朱元璋集團內的窘迫。而李忠「猶豫寡斷」的性格也是李文忠的映射。《國初事迹》記載,駐守在嚴州的李文忠因為實在受不了了,決定投奔淮東老鄉張士誠,讓手下趙伯宗和宋汝章寫了一份降書送往杭州的張士誠手下,但是降書送出去後又後悔了,於是殺了趙伯宗和宋汝章,之後主動請攻杭州,將知道真相的人全部殺死。但是原張士誠的杭州守將潘元明因為及時投降躲過一劫。後來李文忠死的很蹊蹺,可能就與潘元明向朱元璋泄事有關。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施耐庵感慨於「李文忠的猶豫而最終沒有投入張士誠一方,讓淮東人失去了最後的翻盤良機,在書中將李忠定為濠州人,而不是泗州人,也是讓李文忠這個淮東人如願徹徹底底當一個他夢寐以求的淮西人。這種淮東敗類,施耐庵不齒和他為伍。」(除了朱武、陳達、楊春、李忠外,《水滸傳中出現的最後一個淮人便是王英,此人原型很可能是沐英。而最後除了朱武之外,這些人都死了,也是折射出了朱元璋晚年大殺功臣,孤孤零零。)

3.智取生辰綱

智取生辰綱是整部《水滸》的第一個高潮部分。堪稱是起義農民的首次集體行動,亦是梁山英雄聚義的開始。但很明顯的,這一段就是完全映射了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吳用在打尖住店的那句話「我等姓李,從濠州販棗子去東京。」濠州是什麼地方?濠州下轄三縣:鍾離(鳳陽)、定遠、懷遠,簡直就是明初淮西集團的聚集地。而除了「濠州」外,吳用那句「我等姓李」也是不容忽視。難道一大堆人都一個姓?這是吳用的失誤還是施耐庵的紕漏?都不是,這正是施耐庵老師的厲害之處。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吳用是文人,是當時那個小團伙僅次於晁蓋的人物。想必不用過多解釋了,明初淮西集團的二號人物,位居宰相的是誰?文臣李善長。朱元璋真正想稱霸也恰恰是他遇到李善長,聽了他的建議。那句「我等姓李」其實就是「我等是淮西人」,「從濠州販棗子去東京。」這句話代表著什麼?很明顯就是指「徐達北伐」。施耐庵老師感慨「淮西人打仗就如同這智取生辰綱,無所不用其極,儘是些陰謀詭計。」更或者,朱元璋起義名曰驅除胡虜,其實就是造反。

4.梁山水軍,李俊

水滸傳中出彩的水軍頭目很多,比如阮氏三兄弟,考慮到這三個人的資歷,又是梁山當地人,無論怎麼想都應該是阮小二當水師首領。但為何偏偏是不甚出彩的李俊了?如果結合李俊的籍貫來看就很容易理解了。李俊,廬州人氏。廬州是淮西治所,下轄的縣有一個叫巢縣,這個縣有個湖叫巢湖,而明朝水師的前身就是巢湖水師,巢湖水師是朱元璋兩大戰鬥力之力,朱元璋麾下的所有水師將領清一色都是廬州人,水師首領廖永安也是廬州人。可以說淮西集團的武裝力量就是由濠州的陸軍與廬州的水軍組成。而《水滸中》的梁山水軍在施耐庵筆下有一定的巢湖水師影子,不然根本無法理解為何山東的梁山水軍要用一個後上梁山的淮西人來當首領。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而李俊最後也是拋棄了宋江,跑到了暹羅當國主。這就如同元末廖永忠淹死韓宋小明王韓林兒,讓朱元璋當上皇帝一樣。其實施耐庵老師最初在張士誠手下當幕僚出謀劃策是想讓其盡心儘力協助韓林兒,施耐庵的宋朝情懷相當重。

5.西門慶和潘金蓮,裴如海和潘巧雲

這是整部《水滸》反淮西中最重要的暗示,就算是最優秀的明史專家也不一定能看出來,因為你必須要滿足兩點之一:首先是非常了解元末的歷史,其次還要是淮東人。這樣你才能切身感受到施耐庵老師的用意,也讓我越發敬佩施耐庵老師。

明朝禁書,反淮西小說《水滸》五大暗示

水滸四大淫婦中潘姓佔據兩個,這有什麼暗示嗎?是施耐庵恨姓潘的嗎?沒錯,施耐庵就是恨姓潘的,那就是出賣張士誠的頭號叛徒:潘元紹,潘元明這兩個兄弟。西門慶指的就是淮西,而裴如海這個和尚自然是指當過和尚的朱元璋了。他感慨「部分淮東的將領在危急時刻為了自己能苟活下去而投降朱元璋,不僅出賣了張士誠,更是出賣了整個淮東。借用女人的不貞而諷刺為臣的不忠。」當然了,西門慶和裴如海更是要負主要責任,他們的下場都很慘,這也是施耐庵對淮西人當年誘降行為感到不齒。

《水滸傳》的意圖很明顯,身為淮東人的施耐庵老師對淮西人當時肆虐四鄰的行為非常痛恨,對淮西人拒絕為後宋繼續效力並淹死小明王另豎旗幟建立明朝的不義之舉非常不滿,又對當時太多淮東人倒戈而感到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