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啥人們在塑造自己的互聯網形象時喜歡往可愛里整?

為啥人們在塑造自己的互聯網形象時喜歡往可愛里整?

為啥人們在塑造自己的互聯網形象時喜歡往可愛里整?

你的互聯網人格和你本人之間多多少少會有點差距,線下沉默寡言,線上可能熱情洋溢表情用得飛起 ,或是線下可能反應不夠快不怎麼開玩笑,但在朋友圈裡只留下一些好玩的小發現,是一個時時刻刻都很好玩的人 。

在塑造自己的互聯網人格時,選啥樣的頭像、表情包或是對話風格,也像是現實中梳啥髮型、穿什麼衣服一樣,都是奔著想像中美好的自己使勁兒的。

其中有一種常見的操作就是把自己卡通化,比方說:

  • 頭像用彰顯內心本色的熊本、佩奇、動漫遊戲角色什麼的;
  • 表情包要挑神情和自己迷之相似的卡通人,比如臉萌;
  • 或者乾脆用手機捕捉自己的表情製作 memoji……

每次有新的用以製作和自己相似的卡通形象的捏臉類應用出現,總能引發一輪新爆點。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上一次是年初朋友圈刷屏的 H5 小遊戲 「218汪年全家福」。

關於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塑造一個卡通版的自己,有時甚至覺得這個版本的自己更酷, 在 Mashable 探討當代人在互聯網上行為特徵和身份認同的「Me, online」系列文章中的一篇里,他們給出了三種可能的解釋:

「虛榮心作祟論」(The vanity theory)

你在互聯網上塑造的數字雙胞胎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形成一個新的自我,卡通形象會讓你感覺自己是一個故事中的角色,而不是一邊滑著手機屏幕一邊刷了三小時劇的肥宅,虛擬的卡通形象就好比超級英雄變身後的形象,平凡的你可以藉此做一些現實中自己做不到的事。

為啥人們在塑造自己的互聯網形象時喜歡往可愛里整?

「跛足論」(The we"re lame theory)

在互聯網上我們總是期盼自己做出完美回復,或是寫出最好笑的段子,但很多時候這個願望是超出我們自己能力範疇的,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的教授 Ulrike Schultze 說,藉助一個更靈動的卡通形象,不僅給我們現實中的糙形象加了可愛 buff,當做出回應時也會顯得更有趣。

「像個孩子論」(The baby theory )

當你捏了一個很像自己的虛擬形象時,讓它跟著學你的動作和聲音時——動動腦袋張張嘴,說「你看起來好蠢」「你才蠢」,看著它學出來的滑稽樣子傻笑……這種樂趣和嬰幼兒時期第一次從鏡子里辨認自己的心理幾乎一毛一樣。

此外根據進化理論,我們都被預先植入了一個「我的兒子/女兒可愛到爆炸並且情不自禁想要照顧他們」的程序,Mashable 說當我們自我複製了一個兒時版的、皮膚光滑、沒有胡茬子和雙下巴的自己時,也可能會啟動這個程序,覺得這個卡通版的自己超可愛,想要展示給朋友們一起品一品。

題圖來自:白熊咖啡廳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投資一家健康餐廳,它有什麼特別的?
城市對動物向來不太友好,但這家公司用路燈向它們釋放善意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