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安老房子的一次意外探訪,揭開了塵封四百多年的傳奇歷史

融安老房子的一次意外探訪,揭開了塵封四百多年的傳奇歷史

丨編輯:小艾

丨via:惜,融安圈綜合編輯

我們的生活里也許能看到很多老房子,

但蘊含著幾百年歷史的又有多少?

依稀還記得此前去過的浮石老街,

探訪過那青石板路環繞的老房子

竟不知自己卻錯過了它近四百年的歷史!

【點擊可查看詳情】

再訪老房子的故事

GIF

當我們再次踏足這裡,依然是那滿眼的蒼桑,破敗落寞,門戶或可枝蔓斜出,磚牆或可青苔覆蓋.....我們尚能做的,便是撥開這層厚障,撫讀它的傷痕和記掛。這一次我們將深入它的背後,揭開在時光荏苒,繁華落盡,歲月斑駁的殘牆中也掩蓋不了的曾經輝煌繁盛的歷史。

我們去探訪老房子時,住在老房子里大約七、八歲的小主人說:「房子以前是地主屋,還有紅軍住過.....」,得知我們在打聽老房子的歷史之後,竟引來了周邊居民的關注,甚至還尋到了老房子目前的兩代主人,至此揭開了老房子背後的歷史。

老房子的建造者——李陽公

根據老房子現在主人提供的信息,我們得知了老房子的建造者叫李陽公,現在的李氏傳人已經是第十七代了,我們也從李氏族譜序上查詢到了關於李陽公的出生和籍貫(1600左右—至今),粗略一算,至少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資料來源於《李氏族譜序》】

關於李陽公的傳奇故事

探訪的時候,我們還聽到了老一輩人說起關於李陽公的傳奇故事。

傳說李陽公是外地人,搬到了浮石江底立家,也是當時「浮石」的第一戶人家。而關於建造老房子還有著一個傳奇的故事:三缸銀(人)子進屋——傳說:有一天,來了三個人,全身穿白衣,帶著草帽,到了浮石江底要過河,當天到了李陽公的家便想休息一個晚上再走。當時李陽公不在家,李陽婆在家熱情款待了三個人,三個人便在李陽公家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臨行前問李陽公要錢買船票,李陽公一一照做。三人臨走時囑咐李陽公以後要修路,造福人間。李陽公當時也沒在意,三個人就走了。三人走後,李陽公在他們住的房間角落發現了三缸銀子。李陽公趕忙出門尋找那三個人,但是人沒看到,只看到3頂草帽,便將它們拿了回家,回家後發現原來草帽就是三個銀缸的蓋子,那3個全身白衣服的人便是銀子。李陽公也不敢動那些銀子,便將銀子埋在房子下面,過了很久,發現房子底總能傳來響動。挖開地下發現銀子不在缸里,竟然全跑了出來。李陽公見事不妙,就用狗血來祭,而那銀子也再沒有響動。此時,李陽公想起了那三個人和他說過的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便拿著那些銀子,去做好事,造福人間。在這裡鋪起了石板路,造街,建造了當時最大的四套結構相同,相連互通的房子。

關於李陽公與老房子的傳說,這段沉寂了四百多年的歷史,口口相傳,卻仍抵不住歲月的侵蝕和流逝。也許再過幾年、十年、幾十年再也無人問津,而這歷經過幾百年的老房子如今也已沉沉入睡, 我們探索著老房子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仍能感受到它的滄桑。

經歷了四百年歲月的四套老房子

在歲月的輪迴中「苟延殘喘」

即使還有兩套尚能住人

也無法掩蓋它的衰敗

......

破敗無人居住的老房子

1996年那場特大洪災淹沒了老房子,除了房子的主體結構還在,院牆、房牆都已倒塌、傾斜,屋頂也已漏水,淤泥堆滿屋內,已經無法居住。現兩套無人居住的老房子已面目全非,雜草鋪滿,成了廢墟。

GIF

尚有人居住的老房子

老房子外部構造

站在老房子後面看到這排青磚黑瓦,似乎都在訴說那段回不去的歷史。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已風雨飄搖。這些住過十幾代人的老房子已變得冷冷清清。

走近陳舊的房牆,可以聞到一股發霉味道。屋後的小路被雜草鋪滿,眼前的畫面,往往會把人丟進記憶深處,然後讓人在內心的荒原里默默地佇立著

老房子屋後的小窗

每間老房子後面都有一扇小窗戶,通過窗戶可以看到陰暗的小房間,卻使終看不清裡面存放著什麼東西。白天就算開著燈也照不亮整個房間,但就是這樣的房間卻使終冬暖夏涼。

老房子的周圍路

老房子周圍的小路、屋檐底、院子、走廊都是用圓石和石板鋪墊而成。走了幾百年,經無數次洪水浸泡,石板路還是那麼牢固。

通往江底碼頭的石板路已凹凸不平,就是這樣的石板路卻成為居住人與過河人的必經之路。因現居住人少,已無人有心修復。心寬路自寬,心窄路自窄,心寬一寸,受益三分

老房子的大門

沿著屋後小路一直繞到老房子的大門,這個唯一保留最好的大門。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對於一座房子來說大門風水與建造是人們最重視的。大門傳承千百年的建築風格——立柱橫樑,這獨特建築和現代建築風格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看著這些大門覺得無比感動,歲月的痕迹給這些大門烙上讓人深深懷舊的色調。

大門石梯,墊著一塊兩邊銅錢形狀的厚重的大石板。這樣的石板目前只發現一塊,經過幾百年的壓制,石板已經到處開裂。忽然發現老房子有很多建築細節卻看不懂內在意義,只能依靠想像。

即使歲月流逝,木門頂手工刻的印花依舊清晰如初,色彩並未因歲月洗刷而退卻!大門的住宅標誌已被刀刮掉,刻的是什麼字?也許是李陽公那個年代的古文?這幾代人里無人得知,成了一個未解之迷。而這個迷會不會有一天被挖掘開?劃掉了表面,卻抹不掉那段歷史。

大門頂的石砌橫粱刻著圖案已模糊不清,元寶樣的模型上面插了一根細細長長的針?金銀銅鐵會是哪一種?也無人知曉......歷史性的東西,總是讓人充滿好奇心。

老房子的院子

走進敞開的大門,一個小小乾淨又簡單的院子呈現眼前。

地面上的基石雖已裂開,但經長年累月的行走卻變得光滑而結實。老房子的每一塊石頭都沾滿著先輩的汗水,記載了幾百年的歷史。

院子廢牆邊的雜草堆里長著月季花、仙人掌、南瓜,給老房子增添了一份生命色彩!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

一棵雜草叢中的南瓜、一串晒乾的玉米、一堆整齊的乾柴,淋漓盡致的體現了老房子里的人還在不斷努力艱辛的生活著。

老房子的堂屋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悄然流逝,老房子也變得越來越破舊。走進陰涼的堂屋,四處看了看沒有任何多餘的傢具,僅一張舊四方桌上擺放著簡單的東西。石砌的香火石台已殘缺不全,石灰脫落得直見青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堂屋上空高度10米左右,直見屋頂木樑,房間兩邊牆與屋頂直接相連,不留一絲空隙。中間的木牆把堂屋與後屋小閣樓區分開,這樣的構造,為什麼能這麼牢固?兩次特大洪災淹沒過都不倒?

由於堂屋上空非常高,堂屋與前兩個房間光線都很好,唯有後兩個房間較之黑暗。

洪災過後22年里,老房子裡面被居住的人從新清理、粉刷、修補。有了人氣,卻沒了靈氣、沒了洪水泡過的痕迹,唯一保留下來的只有歲月的痕迹。

老房子的小閣樓

走到堂屋後,兩層小閣樓較現代建築樓相對而言矮了很多,老房子樓上只有兩間相對應的房間,房間中間高兩邊矮,前後開著兩扇小窗戶。

一個舊木樓梯直搭二樓,這種看似破舊卻結實的木梯,記載著大約80個年頭,承載過幾代人的步伐。

老房子的門拱

向後院門走出,可以看到房子會有很多類似的弧形門拱。通往其他兩間老房子的這扇門拱卻已被用磚填堵起來,青磚已到處鬆懈,布滿了青苔。

這條露天走道被兩家高高房牆圍起來,陽光直射在走道的另一面牆,而對面的內牆卻十分潮濕。太陽再強烈,也照不亮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這裡發現老房子每一面的牆,砌磚的方法都不相同。雖然只有全橫和豎橫兩種,但院子的牆、堂屋、房間、大門,門拱都不會相同。

老房子的後院

這個露天后院,以前是一個廚房。被洪水淹後,有一邊房牆已經倒塌,已經無法在居住人,成了老人家的養殖場。

後院旁邊是一個後房,有一扇門直接通往小路。

走完整套老房子,根據它的結構來計:一個院子、一個客廳、樓下四個房間、樓上兩個房間、一條露天通道、一個露天院、一個後房、一條屋檐走道。一套房子的佔用地面積大概在700平方米左右,房子的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左右。那四套這樣的老房子使佔地面積就有2800平方米左右。不虧是有錢的大戶人家!

終將被時代遺棄的老房子

這麼大面積的老房子,為什麼沒人願意繼續居住?

老人說:這個屯的十幾戶人家都已搬走,現只有她們兩家貧困戶住在這。等國家在縣城的扶貧樓房建好,她們也要搬到那些新樓房裡住,而且這裡也已經被規劃,以後就全拆掉的......

老人家的言語裡帶著一種悲傷,她更多的是不捨得已經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以前也好,現在也罷,再苦再累的日子都堅持下來,最終卻要離開這所老房子,她們別無選擇。

看著熱愛、堅守居住在這老房子的老人,我們只能用相機幫她來留住一絲回憶,空閑時觀賞和惆悵。如草的人生讓人更懂得珍惜

一所經歷了四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早已破舊不堪

一位經歷了時間洗禮的老者

已然年近古稀

這就是老房子現在傳達給我們的唯一信息

面對必然的拆遷

殘留的古迹也許會就此消失

還有誰能記得李陽公和老房子的400多年歷史

還有誰能把這神奇的故事繼續相傳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融安圈 的精彩文章:

TAG:融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