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PSP:情緒如何影響判斷?這取決於你如何評價情緒!

JPSP:情緒如何影響判斷?這取決於你如何評價情緒!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Blue Stand Up; 審校編輯 |Ernest

本文是針對論文《想法的情感與認知確證:對憤怒、厭惡、驚訝、敬畏的評價(Affective and Cognitive Validation of Thoughts: An Appraisal Perspective on Anger, Disgust, Surprise, and Awe?)》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8年5月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研究者是馬德里自治大學的Bri?ol等人。

研究背景

情緒總是與不同的評價有關,而常見的評價維度包括情緒的愉悅度、自信度。例如,當我們快樂時,我們是愉悅的、自信的,而悲傷是不悅的情緒狀態,與不自信相關。同一情緒在愉悅度、自信度兩個維度上的效價可能相反。例如,憤怒和厭惡是不悅的情緒,卻與自信的感受相關,驚訝與敬畏是更為愉悅的情緒體驗,卻與懷疑有關。

情緒對判斷的影響是很多研究的關注點。本文探究的是情緒如何影響個體對自己產生的想法的運用、進而影響到評價性判斷,重點關注情緒評價在該過程中的作用。研究選取了四種情緒:憤怒、厭惡與驚訝、敬畏,這兩對情緒如前所述,在愉悅度、自信度上形成了對比。研究將採用自我確證這一元認知範式。範式中,想法產生後的體驗將決定形成判斷時該想法是否會被使用。例如,在被試產生想法後,讓其感到自己充滿力量,接下來形成判斷時被試會更多地運用自己的想法。

研究假設是同一對情緒(憤怒、厭惡或驚訝、敬畏)對個體運用自己的想法形成判斷可能產生兩種相反的影響(更多或更少地運用自己的想法),這取決於情緒是按照愉悅/不悅的維度還是自信/懷疑的維度來評價的。這兩個維度分別與情感確證、認知確證的自我確證過程有關。

情感確證是指人們感覺自己的想法不錯,便運用自己的想法。認知確證是指人們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相信它們是有效的和正確的,便運用自己的想法。研究者認為,實驗中可以誘導被試按照愉悅度或自信度來評價情緒(這種情緒是愉悅的、這種情緒讓我感到自信),被試會將情緒評價錯誤歸因為自己的想法(我對自己的想法感覺很愉悅、我對自己的想法感到自信),而與愉悅或自信相關聯的想法將得到被試的喜歡,在被試形成判斷時得到更多的運用。

研究方法與結果

實驗一

被試是雅典大學商學院的140名本科生,隨機分配至一種實驗條件。實驗採用2(想法的效價:積極VS.消極)×2(情緒:憤怒VS.驚訝)×2(情緒評價類型:愉悅度VS.自信度)被試間設計,形成8種實驗條件。

實驗流程:(1)產生想法,被試列出三項他們認為自己作為潛在的商業專業人士具有哪些積極(消極)特點;(2)誘發情緒,被試寫出自己感到憤怒(驚訝)的兩個場景;(3)操縱情緒評價,被試完成單詞填補任務,單詞與愉悅、感受(確信、認知)有關;(4)評價性判斷任務,被試在一個9點條目上評價對作為未來專業人士的自我的態度,1表示糟糕,9表示好。

結果支持了假設。情緒評價不同時,同一情緒會對個體運用自己的想法有相反的影響,從而個體對自我的態度不同。

具體而言,當被試在自信度的維度上評價情緒時,憤怒相較於驚訝能夠增加被試想法的效價對未來自我態度的影響(想法的效價與自我態度的效價相關更高);當被試在愉悅度的維度上評價情緒時,驚訝相較於憤怒能夠增加想法對態度的影響。也就是說,採用不同的維度評價同一情緒時,個體依賴自己想法的程度不同,從而自我判斷有所不同。

實驗二

實驗一發現了情緒評價如何影響個人想法運用,從而影響對自我的評價性判斷,實驗二在此基礎上探究了情緒評價對他人評價性判斷的影響,並使用了新的情緒評價操縱方法。

被試為馬德里自治大學的159名本科生,隨機分配至一種實驗條件。實驗採用2(想法的效價:積極VS.消極)×2(情緒評價類型:愉悅度VS.自信度)×2(情緒:憤怒VS.驚訝)被試間設計,形成8種實驗條件。

實驗流程:(1)產生想法,被試閱讀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得到了晉陞(被解僱)的一天;(2)操縱情緒評價,被試寫下對故事的感受(想法);(3)誘發情緒,與實驗一相同,被試寫出自己感到憤怒(驚訝)的兩個場景;(4)評價性判斷,被試在一個9點條目上報告對故事主人公的態度,1代表糟糕,9代表好。

實驗結果與實驗一相似。根據自信度來評價情緒時,憤怒相較於驚訝使得對他人的態度與被試最初的想法相關更高;根據愉悅度來評價情緒時,驚訝相較於憤怒使得對他人的態度與最初的想法相關更高。

實驗三

實驗三在重複實驗一、實驗二的基礎上有所拓展。首先,採用更好的操縱情緒評價的方法,前兩個實驗的操縱都可能讓被試在自信度、愉悅度的評價以外產生其他想法或感受。其次,選用健康有關的主題,不同於前兩個實驗的自我與他人評價。

被試為馬德里自治大學的125名本科生,隨機分配至一種實驗條件。實驗採用2(論證質量:強VS.弱)×2(情緒:憤怒VS.驚訝)×2(情緒評價類型:愉悅度VS.自信度)被試間設計,形成8種實驗條件。

實驗流程:(1)產生想法:被試閱讀一條信息,其論證了要多吃蔬菜(論據強或弱),用來引發被試積極或消極的想法,接下來,被試寫下他們對吃蔬菜的看法(用於檢驗積極消極想法操縱是否成功);(2)誘發情緒:被試寫出自己感到憤怒(驚訝)的兩個場景;(3)操縱情緒評價:被試回答包含愉悅度(自信度)單詞的問題,例如「那段情緒體驗讓你感到有多開心?」(「那段情緒體驗讓你感到有多自信」);(4)評價性判斷任務:被試在一個9點條目上評價對多吃蔬菜的提議的看法,1表示糟糕,9表示好。

研究結果與實驗一、實驗二類似。在健康有關的話題中對多吃蔬菜進行評價,依然出現了:根據自信度評價情緒時,憤怒相較於驚訝使得運用自己的想法更多,而根據愉悅度評價情緒時候,憤怒相較於驚訝使得運用自己的想法更少,進而影響了對多吃蔬菜的看法。

實驗四

前三個實驗涉及的情緒都是憤怒與驚訝,實驗四中研究者將厭惡情緒與驚訝做了對比,厭惡情緒與憤怒情緒類似,在愉悅度和自信度上分別為消極、積極,與驚訝情緒形成了對比。

被試為俄亥俄州立大學的132名本科生,隨機分配至一種實驗條件。實驗採用2(想法的效價:積極VS.消極)×2(情緒:厭惡VS.驚訝)×2(情緒評價類型:愉悅度VS.自信度)被試間設計,形成8種實驗條件。

實驗流程:(1)產生想法:被試閱讀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海洋動物lemphurs(分別是積極、消極的描述,用以引發積極、消極的想法);(2)操縱情緒評價:被試閱讀關於該海洋動物的描述(認知的描述如「該生物非常聰慧」、情感的描述如「該生物動作的精巧讓我感到讚歎」);(3)誘發情緒:被試寫出自己感到厭惡(驚訝)的兩個場景;(4)評價性判斷:被試在一個9點條目上報告對虛構的海洋動物的態度,1代表糟糕,9代表好。

結果與之前的實驗類似,當被試事先閱讀了認知信息時,厭惡相較於驚訝更加確證了被試產生的想法,從而被試做出了更極化的評價(更消極或更積極);而閱讀情感信息的條件下,結果相反。

實驗五

實驗五與之前的實驗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對比了憤怒與敬畏情緒,並且引入感知到的確證性這一概念進行中介分析,探究情緒影響判斷的機制,操縱情緒評價的方法也有所創新。

被試為258名雅典大學的本科生,隨機分配至一種實驗條件。實驗採用2(想法的效價:積極VS.消極)×2(情緒:憤怒VS.敬畏)×2(情緒評價類型:愉悅度VS.自信度)被試間設計,形成8種實驗條件。

實驗流程:(1)產生想法:被試閱讀一篇短文,其介紹了兒童使用手機的好處(危害);(2)誘發情緒:被試回憶第一次站在高處全景俯瞰低處的情景(誘發敬畏)或受到侮辱、不公平對待的經歷(誘發憤怒);(3)操縱情緒評價:被試將非利手的食指放在胸部左上方,即心臟的位置(對應愉悅度評價),或者將手指放在他們的最高處,即大腦的位置(對應自信度評價),指導語中不出現大腦、心臟、愉悅、自信相關的任何詞語,被試保持自己的姿勢持續一段時間;(4)測量感知到的確證性:被試列出自己當下的想法,並從完全無依據到非常正確進行評價;(5)評價性判斷:被試在一個9點條目上報告對使用手機的態度,1代表糟糕,9代表好。

結果與憤怒、驚訝的實驗類似。自信度評價條件中,憤怒導致了更多運用自己的想法,而愉悅度評價條件中,敬畏導致了更多運用自己的想法,做出的判斷與想法一致程度更高。此外,中介分析顯示,感知到的確證性在想法效價、確證(情感確證、認知確證)與評價性判斷的關係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討論

總結五個實驗,本研究發現了:情緒對判斷的影響受情緒評價的調節。確證條件中(認知確證:在自信度評價條件中體驗憤怒、厭惡或者情感確證:在愉悅度評價條件中體驗驚訝、敬畏),被試運用自己的想法更多,做出的評價性判斷與想法相關更高。

研究的創新性在於,首次發現了同一情緒會對判斷產生相反的影響,而這取決於對情緒的評價。採用不同維度評價情緒時,同一情緒可能是積極或消極的,相應地影響了個體對自己想法的確信程度,最終影響了判斷。

針對研究局限的討論:(1)研究中情緒誘發操縱是否有效?研究者在五個實驗以外另外做了一項研究,確保了回憶方法能夠有效誘發情緒且情緒評價不會影響情緒本身。(2)情緒是否會影響信息加工過程進而影響到判斷而不是確證過程產生的效應?研究者認為該問題並不存在,首先情緒誘發是在想法產生之後,最初的思考過程不會受到情緒影響,其次研究者對實驗二中被試寫下的想法進行了編碼,發現不同情緒組別中想法的數量和質量都沒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Bri?ol, P., Petty, R. E., Stavraki, M., Lamprinakos, G., Wagner, B., & Díaz, D. (2018).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validation of thoughts: An appraisal perspective on anger, disgust, surprise, and aw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4(5), 693.

閱讀論文全文,參與論文討論,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訪問唧唧堂論文庫。

唧唧堂研究人簡介:Blue Stand Up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 Blue Stand Up 在唧唧堂所有論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唧唧堂 的精彩文章:

NBER:創新非一日之功—IPO暫停的影響

TAG:唧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