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巧借「學院周」之霖,妙潤求知心之苗

巧借「學院周」之霖,妙潤求知心之苗

來源中國軍網

楊浩東 攝

近日,為使2017級學員對學校取得的教研成果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增強身為新時代科大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傳承發揚好「哈軍工」、「銀河」、「北斗」等科大精神,激發學員投身學習、投身國防、投身改革的熱情,學校特地為2017級學員舉辦「學院周」活動,安排軍事基礎教育學院全體2017級學員走進其他院區進行參觀見學,在學員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此次活動,校領導和各學院領導非常重視。王副校長多次深入一線幫帶指導,為「學院周」活動開展指明方向。各學院均成立院領導挂帥的領導小組,很多學院領導和知名專家教授親自上陣,為學員授課講解,介紹學院光輝歷史和精神內涵。各學院準備充分,認真制定活動方案,活動形式豐富,內容精彩紛呈,「名家講座」、「學術交流」、「參觀見學」、「親身體驗」等環節感染力和互動性強,效果顯著。本次「學院周」活動共1054名2017級學員參加,分8個組別、4整天組織實施。活動期間,共組織授課講座168場,現地參觀136場,學術交流32場,觀看視頻48部,展板72塊。通過活動,達到了激發學員學習動力和熱情,加深對專業學院和任職崗位的認識,提升榮譽感和自豪感的目的。

張崇發 攝

王春航 攝

傳承銀河精神,力登超算之巔

「胸懷祖國,團結協作,志在高峰,奮勇拼搏」的「銀河」精神是計算機學院一直以來不懈奮鬥的動力來源。

王春航 攝

王春航 攝

計算機學院為前來參觀的學員專門安排研究生進行引導,選派名家教授講授計算機學院光榮的辦學和科研歷史,並帶學員參觀重要實驗室以及科研成果。「我們科大在計算機方面在全國是頂尖,在全球也是領先地位,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希望這次參觀能夠讓你們對科大充滿榮耀感,希望你們接好「銀河」精神的接力棒,艱苦奮鬥,不懈努力,為國家為軍隊為科大貢獻你們的力量。」計算機學院毛曉光教授的殷切期望讓學員們倍受鼓舞。「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三年六次獲得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榜首,是我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從跟隨到領跑實現重大進步的核心,是計算機學院的榮耀,更是每一個科大人的驕傲。

張崇發 攝

中華衛星傲蒼穹,北斗基因在延續

從無到有,從跟隨到領跑,從學習到被學習,一代代北斗人用汗水鑄就的一個又一個奇蹟不斷抗擊著歐美髮達國家對技術和設備的封鎖,向世界證明著,中國人靠自己也可以造出功能更加強大的全球導航系統。「攻堅克難是為了追求卓越,這是國防科研始終前進的方向」,電子科學學院的杜湘渝教授講道,「你們要記住,在科大,你首先是一名軍人,其次才是一名大學生。軍人就是要有擔當,敢擔當,面對難題就是要迎頭上,不能躲,躲只會讓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我希望你們可以通過這次『學院周』活動,不僅僅是了解科大取得的教研成果,更要學習一代代科大人攻堅克難、不懈奮鬥的精神,當好科大的接班人!」「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是激勵一代代科大人奮鬥在科研一線的不懈動力。

張崇發 攝

張崇發 攝

胸懷航天夢想,弘揚拓天精神

介紹空天科學學院的紀錄片里這樣講道,「人類從想像太空到嚮往太空,再到了解太空研究太空,太空已經變成了處於戰略位置的新的軍事鬥爭要地,很多國家都在籌劃『天軍』的建設,我國也急需將軍事目光投向打贏太空戰的軍事武器裝備建設,空天科學學院主動擔負起研究太空的責任。」一代代空天人艱苦攻關、無私奉獻、不畏艱難、奮勇向前的精神激勵著這些剛剛入伍入校一年的大一學員繼續弘揚空天精神,潛心投入到國防科技研究,矢志打贏未來的太空戰爭。

楊浩東 攝

楊浩東 攝

風雲變幻早預知,數值預報破天機

「天時地利人和」,戰爭勝負向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往往一次天氣變化就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氣象海洋學院擔負著「觀天測海」的責任,將為我軍的氣象保障和走向深海提供準確的信息保障。

楊浩東 攝

無人系統顯神威,智能科學見奇功

幾十年櫛風沐雨,從磁懸浮列車的開發到無人技術的應用,智能科學學院勇踏「藍海」,積極探索新路,是我軍無人作戰的先行者,為軍隊信息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無人作戰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我們身為新一代科大人,應有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未來戰爭形式複雜多變,我們必須勇於攀登高峰,不斷向國防科技「藍海」闊步邁進。

王春航 攝

王春航 攝

光電變幻其修遠,前沿交叉而求索

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王省書教授講述了激光陀螺的發展歷程,並分享了以高伯龍院士為首的兩代激光陀螺研究團隊,是如何從零開始通過四十三年艱苦攻關,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獨立研製激光陀螺的國家的傳奇經歷。王省書教授這樣勉勵大家:「作為科大人,要有『坐功』,能夠踏踏實實做事是一個基本要求。我們創造價值的樂趣可是金錢和榮譽無法比擬的!」

楊浩東 攝

乘信息系統之風,破聯合作戰之浪

「一門科學只有當它充分利用了數學之後,才能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系統工程學院致力於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優化作戰體系,統合作戰力量,已在我軍一體化聯合作戰建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院史大事記、滿牆的一項項榮譽,走進系統工程學院的院史館,濃濃的學術氣息撲面而來,讓參觀的學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該院身後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內涵。參觀系統工程學院後,2017級學員在領導力訓練營背牆上寫下自己的奮鬥目標。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參觀改變了他們對戰爭和系統工程的理解,也明白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科學依據之所在。

張崇發 攝

王春航 攝

理工交輝,人文日新

發軔於哈軍工時期的文理學院,歷經近七十載風雨兼程,逐步成長壯大,不僅承擔著國防科技大學本科生近一半的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而且以豐碩的研究成果傲立群雄。從輕氣炮實驗室到生物科學實驗室,從物質材料中心到量子信息學科交叉中心,從數學物理創新實踐活動到外語人文素質實踐活動,有學員成長需要的地方,就有文理學院人的身影,有科技成果誕生的地方,就有文理學院人的默默耕耘!

楊浩東 攝

此次「學院周」活動以習主席訓詞為根本遵循,緊盯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堅定了學員矢志強軍報國的信念,為2017級學員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指明了方向。「學院周」活動受到了各學院的廣泛好評,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朱志宏主任講道:「此次活動不僅讓學員了解了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讓他們明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也讓我們看到了17級學員的蓬勃朝氣與優良作風,希望在此次參觀後,他們能更加牢固獻身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理想信念,為把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懈奮鬥。」此次活動在2017級學員之間也產生了積極反響。軍事基礎教育學院學員三大隊十三隊學員楊浩東表示,「身為大一學員,我們不僅需要培養軍事訓練的血性虎氣,也要練就學校科研人員的那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這次學習讓我深刻地理解了「哈軍工」精神、「北斗」精神、「銀河」精神的內涵,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科技興軍的信心,我會在以後的學習訓練生活中發揚科大的優良傳統,積極投身強軍興軍偉大實踐,爭取為科大創造更多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15年,遠望6號船電氣技師王樹仁詮釋了什麼是堅韌……
「90後」特戰隊員征戰魔鬼周:稚嫩臉龐 華美蛻變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